讀完了999本書,寫完了999篇讀書筆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謝鑫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兩樣東西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財富。身體是你自己的,再加上一個獨立且有趣的靈魂,這一生才不算枉活。

讀完999本書,寫完了999篇讀書筆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從2015年到2018年,我每年平均100本書, 雖然總數還沒有到999本,寫滿999篇讀書筆記,但我每讀一本書都會有意識地輸出,包括記讀書筆記,視覺筆記,思維導圖,做讀書PPT到寫書評,拆書稿,講書稿,做主題書單,爭取把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三年時間通過大量閱讀,在各個自媒體平臺大概輸出百萬字,受邀成為多平臺的簽約作者,讓我有了穩定的寫作收入,同時也受邀簽約了一本手帳類新書的版權,讓我有底氣成為了自由職業者。

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軌跡,不僅成為了我工作,更成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習慣,讓我更加自律,也更加自由。

1、讀書,全面提升了個人能力

最開始,我通過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以後,知道了如何篩選書籍,建立適合自己的書單。通過主題閱讀的方式,一個月閱讀一個領域的主題書籍,建立對這個領域的全面認識,從讀書方法、做筆記方法、邏輯思維、視覺引導、演講溝通、寫作輸出等幾個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然後找機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分享出去,這個機會包括微信群分享,荔枝千聊的微課,還包括自己在自媒體平臺輸出的書評,文章投稿等。總之,不管有沒有錢,積攢經驗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機會,就去刷臉。

沒有機會,自己創造機會。具體的做法是在朋友圈設置1塊錢的門票,測試一下自己的讀書價值,看看有多少人願意買單,在分享的同時注意提升個人品牌價值,打造影響力。

2、讀書,讓我鏈接了黃金人脈

細化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積極上進,對生活品質有訴求的人。當一個人讀書寫作很疲憊和孤單的時候,不妨聚集一群同頻的夥伴,一起組隊打卡結伴前行。

集中讀書的這三年,我在各個自媒體平臺結識了很多同頻的小夥伴,業餘時間和他們一起讀書,探討閱讀的有效性,如何高效記筆記,如何把讀書和自己建立聯繫.....時間長了,大家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也看到了一些小夥伴從小白成長為一名資深的自媒體人,有的成為各個平臺的講師,有的出版了自己的書籍,還有的通過讀書分享為自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機會,打開了人生的諸多可能性。

3、讀書,讓我自律,更加自由


讀書,讓我懂得了敬畏。

依稀記得一句話:“讀書愈少,對環境愈不滿意; 讀書愈多,對自己愈不滿意。”多年閱讀之後,你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很多值得敬畏的東西,而敬畏,不是怯懦不前,而是堅挺了脊樑之後的尊重和自持。

讀書,讓我學會獨處,度過瑣碎的時光

一個人的時候有書為伴,並不覺得孤單;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有一個獨立的靈魂,並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喪失自我。因為讀書,讓我看清世間冷暖,人間疾苦,並且懂得享受當下,更加熱愛生活。

讀書,讓我真正開始思考,逐漸擺脫庸俗。

自從開始讀書寫作之後,我逐漸告別了追劇和刷朋友圈,把瑣碎的時間用來閱讀寫作,感嘆時光流逝的同時,更加珍惜時間。通過大量的閱讀之後,筆下寫出的東西不再是流水賬,而是對人生對世界的積極思考。

讀書,讓我更加自律,也更加自由。

有書為伴的日子,我從不覺得自己浪費時間,而是很充實。大量的閱讀,讓我認清和看透了很多東西,不會人云亦云,不再隨波逐流,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後半生,我都將以讀書為樂,把愛好玩成職業,過想要的人生。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臺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作為中文系博士生、未來可能還將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強行回答一下~

還記得我高考結束、錄取結果公佈,爸媽和我一起假期旅行,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我在機場書店的書架前,興奮地跟我爸媽說:“看!以後我就要以讀這些小說為生了!”對於在題山題海里苦苦掙扎多年的我來說,“天天看閒書”這個想象真是太美好了。

結果,大學開學還沒一學期,我就發現自己實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讀書”這件事,如果作為專業來做,需要達到一定的閱讀量,需要去寫讀書筆記,(像你所說的“讀完了999本書,寫完了999篇讀書筆記”,)真的就會變成不完全愉悅的一件事了。

我本碩博這幾年的閱讀情況,一般是每月2-3本書,期末為了論文,那一兩個月大概會掃蕩10本/月,假期完全憑興趣讀書,也大概會掃蕩10-15本/月。至於讀書筆記,有的是摘抄隨感,有的是寫成文章,不會每本書都做。我的閱讀在數量和質量上,應該都還是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但是這樣算下來,其實距離題目中的兩個999,還是有很長的距離的。

但是在邁向999的過程中,我的一點體驗是:

質量比數量重要,“讀進”比“讀過”重要。在閱讀初期肯定會有一個大撒網、大掃蕩的過程,廣泛閱讀,尋找自己需求與興趣。閱讀中期,有了主線之後,就是求質不求量了,而且這條主線上的經典作品,是值得每過一段時間

重讀一遍的,有了新的生活經驗,再去重讀經典,每次都會有新的感受。後期就是在主線上有意識地發展支線,聽朋友推薦,看時下流行,都有助於瞭解別人在讀什麼,多去看看這些,一來,不會自我封閉,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搞得精神偏食,二來,看這些其他方向的作品,把這些文本和你已成型的思想相互對話,也能把它們編織進你的思想體系。讀書最妙的結果不是自己能讀,而是自己能說,合上書本,能把它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這本書才算讀進去了。

我相信開卷有益,哪怕是從流行讀物、網絡小說開始。樹立999的目標是個很好的起點,不過,相信我,真正讀過999本書的人,不會再強調讀過的數量,興許大多都從未統計過,因為對於他們來講,早已經有了比數量更豐沛的東西。


薛暖暖


這兩個目標都能達到,早在上大學之前,看過的各類雜書就過千本了,30歲之前認真閱讀的書籍(讀過幾遍,寫過筆記、思考過並進行部分實踐的)就超過千本,而且光在互聯上就輸出超過1000本的讀書筆記、讀後感。

對我來說最直接的變化,就是閱讀和筆記真正形成了習慣,變成了生活中一部分,跟刷牙、洗臉一樣必不可少。

因為現在是自由職業者,每天都會拿出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在外出或出差,也會隨身攜帶一本書或Kindle , 確保自己隨時都會有書看。


分享超過1000篇讀書筆記的體驗


10年前在2007年開始寫戰隼的學習探索(www.read.org.cn),在Blog上的筆記能輸出了300、400本左右。

後來在2010年左右,開始寫第二個Blog讀書筆記( www.write.org.cn ) ,分享思維導圖方式的讀書筆記,更新了幾年,大概分享了300本左右的書籍。早期以後自己做的思維導圖為主,後期基本以投稿為主。

然後又在2012年9月份運營微信公眾號( read01) ,一直堅持更新到現在,平均每年能保證分享100本書的讀書筆記或讀後感,目前在微信公眾號就能分享了400-500本左右的讀書筆記。

除了這些,還在豆瓣、知乎或微博等平臺,也在不定期分享讀書筆記,有簡評,長文、思維導圖、PPT,還嘗試過音頻有聲書和視頻講解的讀書筆記。

同時還有很多內容沒公開分享,放到印象筆記裡做知識管理。還有寫在紙製筆記本上也有不少。雖然沒統計過具體數量,但絕對超過1000篇,應該不到2000篇讀書筆記。


長期閱讀和寫筆記的好處


20多年前就開始寫讀書筆記,但真正形成這個習慣是在十年前,開始寫BLOG 的時候,然後一直堅持到現在。

在長期堅持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和好處,隨便說幾件事:

1、在大學剛畢業參加工作時,所在的集團每年都有定期讀書活動,然後還有讀書比賽,需要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去的第一年參加讀書筆記拿了一個三等獎,然後連續三年,每年都得獎。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都拿過。一等獎當年500或1000年的獎金。

連續幾年都在讀書比賽上拿獎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集團的高層領導知道有我這一號人,集團的宣傳部還問過我,是否有打算過去。通過參加比賽認識了不少集團的中高層領導,有機會參加一些活動。

過了幾年,集團打算在新的領域進行嘗試和擴張時,就有領導直接點名讓我參加新公司的組建,跟其中一位領導出去創業。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來自開始寫讀書筆記。


2、後來做了好幾年的管理諮詢,需要跟多個行業的不同人群進行打交道,從高層到基層都有。最大的體會就是,能聊得下去。因為看過的雜書比較多,只要不是特別偏門的知識,都能聊上幾句。因為這一點,讓很多人高看一眼,覺得有些文化,讀過點書,言之有物。

在不抽菸、不喝酒的情況下,跟很多人都成為朋友,上上下下的關係都結交了一些。有一年做總監時,專門負責項目救急,公司項目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我飛到現場,去協調和溝通各項,把項目推進下去,順便驗收。

3、在網上寫開始BLOG的時候,因為寫讀書筆記寫的多,更新快,慢慢的建立了個人品牌。跟很多牛人打交道時,都有人跟我說,讀過我的BLOG、知乎或微信。


閱讀和寫讀書筆記,是一種長期受益的習慣,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反饋或者感受到好處,但隨著時間的積累,只要你能一直堅持下去,不一定在什麼時候就能遇到新的機會和看到益處。


戰隼


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已經讀完了502本書,寫完了121萬字各類文稿。雖然離999本書和999篇讀書筆記還有差距,但兩年來大量閱讀和寫作讓我收穫了三個人生至寶。

第一寶:心境更加沉穩

我把這一條放在第一位。因為兩年前我是一個比較毛躁的人,碰上一點事就心煩意亂、坐立不安,這與我自己的性格有關。

但讀了500本書、寫完120萬字筆記後,我從書裡看過並經歷了太多的人生,從古代到現代、從地球到宇宙、從貧窮到富貴,無數小說、歷史、文學裡看過了太多的家族、人生跌宕起伏。

所以,再回到自己的現實人生,反而讓心緒更加溫和,心靈慢慢靜了下來。遇事不再緊張,更多了一份淡然。連我周圍的朋友也都認為我好像“變了”,有一種書的氣質。

第二寶:謹言慎行

以前經常看新聞,一些大師總是說自己讀的越多,好像知道的越少,感覺自己越來越無知。當時還感覺這些大師很謙虛或者半開玩笑。

但當我讀完500多本書,我也發現我讀的越多,我說的越少,因為我說的每一句話好像都充滿了無知。

就拿最簡單的“二戰”來說,剛開始我只知道美英法、德意日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歷史,後來又讀到非洲、南美等其他國家也受到了影響,再後來又讀到不同國家裡不同家族、不同階級的命運轉變,再後來讀到學生、小孩、醫院等人群的人生經歷,再後來甚至讀到自然界、動物也和二戰有關聯。

於是我就發現,以前我認為自己知道的二戰歷史,那只是很細微的一個角度裡所看到的二戰。而真正的二戰還包括其他很多我沒看到的角度裡的二戰。於是,我開始不再大談特談二戰,而是用批判的思維去看待聽到和看到的二戰。

第三寶:對知識的慾望與日增長

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我開始拼命閱讀更多的書,去惡補自己的知識漏洞。這也是為什麼愛讀書的人好像都在瘋狂的閱讀。其實並不一定是閱讀充滿了樂趣,也可能是他們在填補自己的無知。
所以,我的閱讀範圍從文學、小說、實用書,開始向哲學、宗教、天文、地理、生物等更廣泛的學科拓展。你能想到一個學管理的人竟然去看講述非洲大草原蚊子進化的書嗎?這是一種多麼有樂趣的事情啊

最後,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體現,我想,或許一個字就夠了:爽。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仔細閱讀完這個問題後,我發現描述的情況,跟以前的我好像啊。

可能我更嚴重點,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年還看不到一本課外書。

長時間不讀書的人意識不到讀書的好處,也發覺不了不讀書的壞處。

2016下半年我懷孕了,通過手帳戒掉了拖延症和手機依賴症,開始讀了很多書。整個孕期,我讀了200本左右的書,並且還會認真的做讀書筆記。


題主問“讀完了999本書,寫完了999篇讀書筆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雖然還沒有讀到這麼多,但是讀到50本左右的時候,我就看到了明顯的變化。


1.你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輸出慾望

大家都聽過“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句話。當你書讀多了,你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表達慾望,再不輸出的話,感覺杯子裡的水都快溢出來了。只有當你不斷輸入和輸出的時候,杯子的水才能不斷的循環迭代,保持新鮮度。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從2017年1月1號開始,不斷地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所學所知的原因。

現在又開始在悟空回答問題。


2.你寫出來的東西再也不是那麼蒼白無力了

由於,平時看完書有做筆記的習慣。所以寫東西的時候,引用的素材就會特別豐富,而且你產生屬於自己的獨特觀點。

同時,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比如很多人都說“結婚後,一個人活成了一個隊伍”,針對這句話,我會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慢慢的,你會深挖出很有價值的觀點。


3.格局、眼界越來越大

最近一個朋友想邀請我跟她一起做外貿服飾,她平時在微信上賣衣服,每個月收入大概2W左右,近日還想開設一個工作室。

放在以前,她邀請我的時候,我肯定很快就答應了,但是這次我拒絕得很果斷。

因為她賣的的東西都是一些高仿,這種生意只能說是暫時的,不具有長遠價值。

還記得貝索斯說過:“所有隻能產生短期利潤的項目都不重要,無論現在賺多少錢;

能夠產生長期現金流的項目才是重要的,無論現在虧多少錢!”


4.內心越來越篤定,越來越充實。

現在不管做什麼事情,我的心態都特別好。一直都堅信“慢慢來,比較快”踏實走好每一步,所謂的急功近利其實是因為認知不夠導致的。


5.信息歸納能力越來越強

做筆記的時候,其實也就是不斷的蒐集信息,歸納信息的過程。我現在在寫拆書稿,一本書少則十幾萬字,多則幾十萬字,但是讀完後,都會將其寫成書評或者是拆書稿,講書稿,把一本書的精華濃縮成幾千字。


在這個問題裡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現象,那就是你為什麼會產生讀不進去,不想讀書的念頭呢?其實這屬於閱讀方法出了問題。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大家先學習一下如何閱讀。有三本書推薦給大家:

1.《高效能閱讀》

這本書將閱讀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相應的閱讀技巧。

針對於每個級別的閱讀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2.《這樣讀書就夠了:個人學習力升級指南》

這本書是我超級喜愛的一本書,書裡介紹的便籤學習法,特別受用。


2.《如何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前兩本告訴你如何閱讀,這本書教你如何做筆記,其實筆記做得好,輸出就會非常簡單了。

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摘抄加評論的筆記方式,為你的素材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保證。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大概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也歡迎你們跟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書心得哦。


我是萌薇,藝術設計碩士,一個通過手帳,閱讀,寫作改變人生的小清新辣媽。

萌薇


現在把閱讀當做習慣的人越來越少,當你堅持連續閱讀兩年,你就感到周圍一些人與你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周圍的環境會逼迫你離開舒適區,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上進。其實“上進”原來的樣子就應該是水到渠成,而不是逼迫。

999本書的閱讀量還沒達到,不過我認為讀書的快感不來自於“量”,而來自“質”。畢竟我們從小到大的教科書還是達到千本的,但我沒有從中體驗的快感。但是偶爾在圖書館看到自己尋找已久的書或翻閱到困惑自己問題的答案時,快感爆棚。

閱讀絕對自我養成的一個大殺器,最終走向社會成才的人,閱讀量沒有太少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已經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前期你不用指導孩子怎麼去閱讀,你只需要自己拿出一本書,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安靜的看一到兩個小時就好。

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為了你,也為了你的孩子,請把閱讀當做習慣。


實戰家教


我每天都看書,這麼堅持了有十幾年吧,看的書肯定沒有999本,做的筆記也肯定沒有999篇,我覺得,看書這件小事,沒必要拿出來炫耀,因為看書是本分,人生在世,不學習就失去了很多的樂趣。

我看書比較雜,小說、散文、經營管理、電影劇本、人物傳記什麼的,都看,看後,也不是說每本書都做筆記,我覺得那樣沒啥意思,有時候,看完一本小說,我就模仿作者的思路寫篇小說,看完一本散文,感覺裡面有個點比較觸動我,我就用那個點延展開,寫一篇散文,用模仿致敬一下作者,也算做個筆記,所以,這十幾年來,寫了不少小說和散文,也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過一些,當然,看了不少關於影視劇劇本和影視劇寫作方法, 也寫了不少劇本,其中還拍成過微電影,雖然稿費不多,但覺得蠻有趣的。再有就是寫些書評,發到公號上和網上,閱讀量不怎麼高,但我內心還是喜歡這麼做的,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命理八字,然後找來很多古籍來看,竟然也能有所小成,然後我就加入一些社群,跟人探討八字,讀了很多關於命理的書,有時候覺得,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我們能做的,只是多讀書,努力改善命運。看好,是改善,不是改變。然後,我在我的頭條號上寫了不少關於命理的文字,居然也能博得不少人的關注。

後來,工作實在太忙了,看完一本書,我就寫個便籤放進去,大約幾十字的感悟,還有就是寫上是否推薦看這本書,我想著,以後死掉了,我的這些書留給子孫,讓他們能快速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然後作出決定是否要讀,或者讀時注意哪些細節和情節。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我沒有做到,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毫無意義,經驗無法感同身受,別人讀了那麼多書記了那麼多筆記,和你絲毫沒有關係,他們的經驗,你也借鑑不了。

想知道什麼體驗,就自己去做,從今天,從現在,否則,你永遠不知道。


書影雜論


999本書,999篇讀書筆記,不是一個小工程,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除了義務教育與大學課程的書除外,還讀了999本書也可以說很厲害了,但正所謂開卷有益,讀這麼多書,最起碼在知識儲備上就會變得不同,時至今日,人的閱讀量十分巨大,每天都會通過很多的自媒體瞭解相當多的知識,不誇張的說,一個星期不閱讀就基本與當前說處的環境有了一些脫節,讀書也不一定侷限於他是書,但感悟無非更加重要。

曾經初高中大家基本都會看一些期刊雜誌,網絡小說,而學校與老師基本都是一味的封殺,身邊就有這樣的現象,但看這些書的人比一般人更加的幽默,班級裡也更加的活躍,思維也十分的活躍。

看了《人性的優點》,開篇序言就說我們應該活在今天,明天還沒來,昨天已逝去,所以活在今天才是人每天都應該考慮的事。與其問別人讀999本書,寫999篇讀書筆記是什麼感覺,不如自己從現在就開始拿起書自己讀。一千個人讀一本書就有一千種感受,一星期一本書,一年能讀幾本,十年能讀幾本。只要開始閱讀,999本書可能在人生中就只是一個“小意思”,這“小意思”對於以後的“中等意思”“高等意思”哪怕有一點點或多或少的幫助都不枉苦讀。


壹株木棉


我能理解提問的朋友想說什麼。其實,讀書和寫作的數量並不能說明問題,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對於一個長期堅持讀書和寫作的人來說,會更加熱愛這份事業,但同時也會清楚“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

前天還有一個朋友問我,如何才能不成為書呆子?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讀到的理論不能在現實實踐中被闡發,那麼這個理論反而可能是有害的——學術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修辭術,是在自己的理論框架內搭建一個概念的世界,去解釋現實世界。因此,很多理論本身雖能在邏輯上自洽,但未必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這樣的立場,其實並不會破壞讀書和寫作的本來面目,反而能讓你明白,什麼書該讀,什麼書該多讀,以及什麼書要少讀,甚至不讀。

至於寫作,如果你的寫作是發自本心的,而不是為了完成什麼任務,尤其是那種功利性的寫作,長期堅持下去,對你絕對是大有裨益的。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你反觀自我、反思生活的一個最好途徑,是你跟自己對話以及讓外界與你精神相連的最佳方式。最簡單來說,寫日記就是這樣的過程,哪怕你只是把每天的事情記成流水賬,堅持十年,也會大有收穫的。

其實,真正讀書和寫作多的人,恰恰不會把追求數量當成一件光榮的事情。只要內心安寧,從行為裡有所收穫,問心無愧,就很好了。不要太在意曾經的得失,如果意識到讀書和寫作的重要性,什麼時候重新開始都不晚。


黃帥


對於我來說,已經讀完了兩個999,正在往第三個999走。聽我聊一聊,你不會後悔的。

從小我就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家裡都是書,記得讀到的時候,是小學四年級。

真正爆發始於初中時候讀武俠小說開始,可以達到一天一本的速度,到高中結束,興趣已經拓展到各種類型的小說(古今中外),各種雜誌,古文。熟悉縣裡的每一個書店的每一排書架。得益於此,從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都是拿到課堂上來唸的。


高中畢業生,一麻袋的書都賣了。這是第一個999。

上大學以後,課程急劇減少,有一種徹底釋放的感覺,由於見識面的擴展,閱讀開始涉及社會學,心裡學,經濟學,歷史,我酷愛電子產品,看了無數雜誌。

這是第二個999。

那時候開始接管一個300多人的社團,全校第一社團,深刻體會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即便讀了很多書,還是無法解決管人,策劃,人際交往。完全不理解一些灰色操作。


大三開始,開始了長達四五年的[不讀書]過程,每年看書不到10本。去掉書生氣,對於我這樣出身的人,其中心路歷程實在曲折。

最近幾年又開始看書了,雖然還是一看就沉浸進去了,但再沒有那種如飢似渴的感覺。我違背了家裡的意願投身商場,不後悔。

現在讀書,多是經濟管理,開了頭條號,業餘寫寫東西,但心底仍然有個夢:要寫出對大家有用的東西,並希望得到廣泛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