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999本书,写完了999篇读书笔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谢鑫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两样东西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财富。身体是你自己的,再加上一个独立且有趣的灵魂,这一生才不算枉活。

读完999本书,写完了999篇读书笔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从2015年到2018年,我每年平均100本书, 虽然总数还没有到999本,写满999篇读书笔记,但我每读一本书都会有意识地输出,包括记读书笔记,视觉笔记,思维导图,做读书PPT到写书评,拆书稿,讲书稿,做主题书单,争取把一本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三年时间通过大量阅读,在各个自媒体平台大概输出百万字,受邀成为多平台的签约作者,让我有了稳定的写作收入,同时也受邀签约了一本手帐类新书的版权,让我有底气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轨迹,不仅成为了我工作,更成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习惯,让我更加自律,也更加自由。

1、读书,全面提升了个人能力

最开始,我通过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以后,知道了如何筛选书籍,建立适合自己的书单。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一个月阅读一个领域的主题书籍,建立对这个领域的全面认识,从读书方法、做笔记方法、逻辑思维、视觉引导、演讲沟通、写作输出等几个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然后找机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分享出去,这个机会包括微信群分享,荔枝千聊的微课,还包括自己在自媒体平台输出的书评,文章投稿等。总之,不管有没有钱,积攒经验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机会,就去刷脸。

没有机会,自己创造机会。具体的做法是在朋友圈设置1块钱的门票,测试一下自己的读书价值,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买单,在分享的同时注意提升个人品牌价值,打造影响力。

2、读书,让我链接了黄金人脉

细化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积极上进,对生活品质有诉求的人。当一个人读书写作很疲惫和孤单的时候,不妨聚集一群同频的伙伴,一起组队打卡结伴前行。

集中读书的这三年,我在各个自媒体平台结识了很多同频的小伙伴,业余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探讨阅读的有效性,如何高效记笔记,如何把读书和自己建立联系.....时间长了,大家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看到了一些小伙伴从小白成长为一名资深的自媒体人,有的成为各个平台的讲师,有的出版了自己的书籍,还有的通过读书分享为自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打开了人生的诸多可能性。

3、读书,让我自律,更加自由


读书,让我懂得了敬畏。

依稀记得一句话:“读书愈少,对环境愈不满意; 读书愈多,对自己愈不满意。”多年阅读之后,你会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敬畏的东西,而敬畏,不是怯懦不前,而是坚挺了脊梁之后的尊重和自持。

读书,让我学会独处,度过琐碎的时光

一个人的时候有书为伴,并不觉得孤单;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并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丧失自我。因为读书,让我看清世间冷暖,人间疾苦,并且懂得享受当下,更加热爱生活。

读书,让我真正开始思考,逐渐摆脱庸俗。

自从开始读书写作之后,我逐渐告别了追剧和刷朋友圈,把琐碎的时间用来阅读写作,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更加珍惜时间。通过大量的阅读之后,笔下写出的东西不再是流水账,而是对人生对世界的积极思考。

读书,让我更加自律,也更加自由。

有书为伴的日子,我从不觉得自己浪费时间,而是很充实。大量的阅读,让我认清和看透了很多东西,不会人云亦云,不再随波逐流,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后半生,我都将以读书为乐,把爱好玩成职业,过想要的人生。


作者:梦归秦淮(多平台签约作者,历史硕士,知识管理达人 公众号:恒言读书)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作为中文系博士生、未来可能还将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强行回答一下~

还记得我高考结束、录取结果公布,爸妈和我一起假期旅行,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我在机场书店的书架前,兴奋地跟我爸妈说:“看!以后我就要以读这些小说为生了!”对于在题山题海里苦苦挣扎多年的我来说,“天天看闲书”这个想象真是太美好了。

结果,大学开学还没一学期,我就发现自己实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读书”这件事,如果作为专业来做,需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需要去写读书笔记,(像你所说的“读完了999本书,写完了999篇读书笔记”,)真的就会变成不完全愉悦的一件事了。

我本硕博这几年的阅读情况,一般是每月2-3本书,期末为了论文,那一两个月大概会扫荡10本/月,假期完全凭兴趣读书,也大概会扫荡10-15本/月。至于读书笔记,有的是摘抄随感,有的是写成文章,不会每本书都做。我的阅读在数量和质量上,应该都还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但是这样算下来,其实距离题目中的两个999,还是有很长的距离的。

但是在迈向999的过程中,我的一点体验是:

质量比数量重要,“读进”比“读过”重要。在阅读初期肯定会有一个大撒网、大扫荡的过程,广泛阅读,寻找自己需求与兴趣。阅读中期,有了主线之后,就是求质不求量了,而且这条主线上的经典作品,是值得每过一段时间

重读一遍的,有了新的生活经验,再去重读经典,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后期就是在主线上有意识地发展支线,听朋友推荐,看时下流行,都有助于了解别人在读什么,多去看看这些,一来,不会自我封闭,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搞得精神偏食,二来,看这些其他方向的作品,把这些文本和你已成型的思想相互对话,也能把它们编织进你的思想体系。读书最妙的结果不是自己能读,而是自己能说,合上书本,能把它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本书才算读进去了。

我相信开卷有益,哪怕是从流行读物、网络小说开始。树立999的目标是个很好的起点,不过,相信我,真正读过999本书的人,不会再强调读过的数量,兴许大多都从未统计过,因为对于他们来讲,早已经有了比数量更丰沛的东西。


薛暖暖


这两个目标都能达到,早在上大学之前,看过的各类杂书就过千本了,30岁之前认真阅读的书籍(读过几遍,写过笔记、思考过并进行部分实践的)就超过千本,而且光在互联上就输出超过1000本的读书笔记、读后感。

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阅读和笔记真正形成了习惯,变成了生活中一部分,跟刷牙、洗脸一样必不可少。

因为现在是自由职业者,每天都会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在外出或出差,也会随身携带一本书或Kindle , 确保自己随时都会有书看。


分享超过1000篇读书笔记的体验


10年前在2007年开始写战隼的学习探索(www.read.org.cn),在Blog上的笔记能输出了300、400本左右。

后来在2010年左右,开始写第二个Blog读书笔记( www.write.org.cn ) ,分享思维导图方式的读书笔记,更新了几年,大概分享了300本左右的书籍。早期以后自己做的思维导图为主,后期基本以投稿为主。

然后又在2012年9月份运营微信公众号( read01) ,一直坚持更新到现在,平均每年能保证分享100本书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目前在微信公众号就能分享了400-500本左右的读书笔记。

除了这些,还在豆瓣、知乎或微博等平台,也在不定期分享读书笔记,有简评,长文、思维导图、PPT,还尝试过音频有声书和视频讲解的读书笔记。

同时还有很多内容没公开分享,放到印象笔记里做知识管理。还有写在纸制笔记本上也有不少。虽然没统计过具体数量,但绝对超过1000篇,应该不到2000篇读书笔记。


长期阅读和写笔记的好处


20多年前就开始写读书笔记,但真正形成这个习惯是在十年前,开始写BLOG 的时候,然后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和好处,随便说几件事:

1、在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所在的集团每年都有定期读书活动,然后还有读书比赛,需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去的第一年参加读书笔记拿了一个三等奖,然后连续三年,每年都得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都拿过。一等奖当年500或1000年的奖金。

连续几年都在读书比赛上拿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集团的高层领导知道有我这一号人,集团的宣传部还问过我,是否有打算过去。通过参加比赛认识了不少集团的中高层领导,有机会参加一些活动。

过了几年,集团打算在新的领域进行尝试和扩张时,就有领导直接点名让我参加新公司的组建,跟其中一位领导出去创业。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来自开始写读书笔记。


2、后来做了好几年的管理咨询,需要跟多个行业的不同人群进行打交道,从高层到基层都有。最大的体会就是,能聊得下去。因为看过的杂书比较多,只要不是特别偏门的知识,都能聊上几句。因为这一点,让很多人高看一眼,觉得有些文化,读过点书,言之有物。

在不抽烟、不喝酒的情况下,跟很多人都成为朋友,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结交了一些。有一年做总监时,专门负责项目救急,公司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飞到现场,去协调和沟通各项,把项目推进下去,顺便验收。

3、在网上写开始BLOG的时候,因为写读书笔记写的多,更新快,慢慢的建立了个人品牌。跟很多牛人打交道时,都有人跟我说,读过我的BLOG、知乎或微信。


阅读和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长期受益的习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反馈或者感受到好处,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只要你能一直坚持下去,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就能遇到新的机会和看到益处。


战隼


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已经读完了502本书,写完了121万字各类文稿。虽然离999本书和999篇读书笔记还有差距,但两年来大量阅读和写作让我收获了三个人生至宝。

第一宝:心境更加沉稳

我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因为两年前我是一个比较毛躁的人,碰上一点事就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这与我自己的性格有关。

但读了500本书、写完120万字笔记后,我从书里看过并经历了太多的人生,从古代到现代、从地球到宇宙、从贫穷到富贵,无数小说、历史、文学里看过了太多的家族、人生跌宕起伏。

所以,再回到自己的现实人生,反而让心绪更加温和,心灵慢慢静了下来。遇事不再紧张,更多了一份淡然。连我周围的朋友也都认为我好像“变了”,有一种书的气质。

第二宝:谨言慎行

以前经常看新闻,一些大师总是说自己读的越多,好像知道的越少,感觉自己越来越无知。当时还感觉这些大师很谦虚或者半开玩笑。

但当我读完500多本书,我也发现我读的越多,我说的越少,因为我说的每一句话好像都充满了无知。

就拿最简单的“二战”来说,刚开始我只知道美英法、德意日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历史,后来又读到非洲、南美等其他国家也受到了影响,再后来又读到不同国家里不同家族、不同阶级的命运转变,再后来读到学生、小孩、医院等人群的人生经历,再后来甚至读到自然界、动物也和二战有关联。

于是我就发现,以前我认为自己知道的二战历史,那只是很细微的一个角度里所看到的二战。而真正的二战还包括其他很多我没看到的角度里的二战。于是,我开始不再大谈特谈二战,而是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听到和看到的二战。

第三宝:对知识的欲望与日增长

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开始拼命阅读更多的书,去恶补自己的知识漏洞。这也是为什么爱读书的人好像都在疯狂的阅读。其实并不一定是阅读充满了乐趣,也可能是他们在填补自己的无知。
所以,我的阅读范围从文学、小说、实用书,开始向哲学、宗教、天文、地理、生物等更广泛的学科拓展。你能想到一个学管理的人竟然去看讲述非洲大草原蚊子进化的书吗?这是一种多么有乐趣的事情啊

最后,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体现,我想,或许一个字就够了:爽。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仔细阅读完这个问题后,我发现描述的情况,跟以前的我好像啊。

可能我更严重点,除了专业的书籍以外,我上大学的时候一年还看不到一本课外书。

长时间不读书的人意识不到读书的好处,也发觉不了不读书的坏处。

2016下半年我怀孕了,通过手帐戒掉了拖延症和手机依赖症,开始读了很多书。整个孕期,我读了200本左右的书,并且还会认真的做读书笔记。


题主问“读完了999本书,写完了999篇读书笔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虽然还没有读到这么多,但是读到50本左右的时候,我就看到了明显的变化。


1.你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输出欲望

大家都听过“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当你书读多了,你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再不输出的话,感觉杯子里的水都快溢出来了。只有当你不断输入和输出的时候,杯子的水才能不断的循环迭代,保持新鲜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从2017年1月1号开始,不断地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所学所知的原因。

现在又开始在悟空回答问题。


2.你写出来的东西再也不是那么苍白无力了

由于,平时看完书有做笔记的习惯。所以写东西的时候,引用的素材就会特别丰富,而且你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观点。

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比如很多人都说“结婚后,一个人活成了一个队伍”,针对这句话,我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慢慢的,你会深挖出很有价值的观点。


3.格局、眼界越来越大

最近一个朋友想邀请我跟她一起做外贸服饰,她平时在微信上卖衣服,每个月收入大概2W左右,近日还想开设一个工作室。

放在以前,她邀请我的时候,我肯定很快就答应了,但是这次我拒绝得很果断。

因为她卖的的东西都是一些高仿,这种生意只能说是暂时的,不具有长远价值。

还记得贝索斯说过:“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赚多少钱;

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重要的,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4.内心越来越笃定,越来越充实。

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情,我的心态都特别好。一直都坚信“慢慢来,比较快”踏实走好每一步,所谓的急功近利其实是因为认知不够导致的。


5.信息归纳能力越来越强

做笔记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不断的搜集信息,归纳信息的过程。我现在在写拆书稿,一本书少则十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但是读完后,都会将其写成书评或者是拆书稿,讲书稿,把一本书的精华浓缩成几千字。


在这个问题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现象,那就是你为什么会产生读不进去,不想读书的念头呢?其实这属于阅读方法出了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先学习一下如何阅读。有三本书推荐给大家:

1.《高效能阅读》

这本书将阅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阅读技巧。

针对于每个级别的阅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2.《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

这本书是我超级喜爱的一本书,书里介绍的便签学习法,特别受用。


2.《如何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前两本告诉你如何阅读,这本书教你如何做笔记,其实笔记做得好,输出就会非常简单了。

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加评论的笔记方式,为你的素材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保证。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大概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也欢迎你们跟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哦。


我是萌薇,艺术设计硕士,一个通过手帐,阅读,写作改变人生的小清新辣妈。

萌薇


现在把阅读当做习惯的人越来越少,当你坚持连续阅读两年,你就感到周围一些人与你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周围的环境会逼迫你离开舒适区,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上进。其实“上进”原来的样子就应该是水到渠成,而不是逼迫。

999本书的阅读量还没达到,不过我认为读书的快感不来自于“量”,而来自“质”。毕竟我们从小到大的教科书还是达到千本的,但我没有从中体验的快感。但是偶尔在图书馆看到自己寻找已久的书或翻阅到困惑自己问题的答案时,快感爆棚。

阅读绝对自我养成的一个大杀器,最终走向社会成才的人,阅读量没有太少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已经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前期你不用指导孩子怎么去阅读,你只需要自己拿出一本书,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安静的看一到两个小时就好。

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你,也为了你的孩子,请把阅读当做习惯。


实战家教


我每天都看书,这么坚持了有十几年吧,看的书肯定没有999本,做的笔记也肯定没有999篇,我觉得,看书这件小事,没必要拿出来炫耀,因为看书是本分,人生在世,不学习就失去了很多的乐趣。

我看书比较杂,小说、散文、经营管理、电影剧本、人物传记什么的,都看,看后,也不是说每本书都做笔记,我觉得那样没啥意思,有时候,看完一本小说,我就模仿作者的思路写篇小说,看完一本散文,感觉里面有个点比较触动我,我就用那个点延展开,写一篇散文,用模仿致敬一下作者,也算做个笔记,所以,这十几年来,写了不少小说和散文,也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一些,当然,看了不少关于影视剧剧本和影视剧写作方法, 也写了不少剧本,其中还拍成过微电影,虽然稿费不多,但觉得蛮有趣的。再有就是写些书评,发到公号上和网上,阅读量不怎么高,但我内心还是喜欢这么做的,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命理八字,然后找来很多古籍来看,竟然也能有所小成,然后我就加入一些社群,跟人探讨八字,读了很多关于命理的书,有时候觉得,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们能做的,只是多读书,努力改善命运。看好,是改善,不是改变。然后,我在我的头条号上写了不少关于命理的文字,居然也能博得不少人的关注。

后来,工作实在太忙了,看完一本书,我就写个便签放进去,大约几十字的感悟,还有就是写上是否推荐看这本书,我想着,以后死掉了,我的这些书留给子孙,让他们能快速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然后作出决定是否要读,或者读时注意哪些细节和情节。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没有做到,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毫无意义,经验无法感同身受,别人读了那么多书记了那么多笔记,和你丝毫没有关系,他们的经验,你也借鉴不了。

想知道什么体验,就自己去做,从今天,从现在,否则,你永远不知道。


书影杂论


999本书,999篇读书笔记,不是一个小工程,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除了义务教育与大学课程的书除外,还读了999本书也可以说很厉害了,但正所谓开卷有益,读这么多书,最起码在知识储备上就会变得不同,时至今日,人的阅读量十分巨大,每天都会通过很多的自媒体了解相当多的知识,不夸张的说,一个星期不阅读就基本与当前说处的环境有了一些脱节,读书也不一定局限于他是书,但感悟无非更加重要。

曾经初高中大家基本都会看一些期刊杂志,网络小说,而学校与老师基本都是一味的封杀,身边就有这样的现象,但看这些书的人比一般人更加的幽默,班级里也更加的活跃,思维也十分的活跃。

看了《人性的优点》,开篇序言就说我们应该活在今天,明天还没来,昨天已逝去,所以活在今天才是人每天都应该考虑的事。与其问别人读999本书,写999篇读书笔记是什么感觉,不如自己从现在就开始拿起书自己读。一千个人读一本书就有一千种感受,一星期一本书,一年能读几本,十年能读几本。只要开始阅读,999本书可能在人生中就只是一个“小意思”,这“小意思”对于以后的“中等意思”“高等意思”哪怕有一点点或多或少的帮助都不枉苦读。


壹株木棉


我能理解提问的朋友想说什么。其实,读书和写作的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长期坚持读书和写作的人来说,会更加热爱这份事业,但同时也会清楚“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前天还有一个朋友问我,如何才能不成为书呆子?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读到的理论不能在现实实践中被阐发,那么这个理论反而可能是有害的——学术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修辞术,是在自己的理论框架内搭建一个概念的世界,去解释现实世界。因此,很多理论本身虽能在逻辑上自洽,但未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这样的立场,其实并不会破坏读书和写作的本来面目,反而能让你明白,什么书该读,什么书该多读,以及什么书要少读,甚至不读。

至于写作,如果你的写作是发自本心的,而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尤其是那种功利性的写作,长期坚持下去,对你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你反观自我、反思生活的一个最好途径,是你跟自己对话以及让外界与你精神相连的最佳方式。最简单来说,写日记就是这样的过程,哪怕你只是把每天的事情记成流水账,坚持十年,也会大有收获的。

其实,真正读书和写作多的人,恰恰不会把追求数量当成一件光荣的事情。只要内心安宁,从行为里有所收获,问心无愧,就很好了。不要太在意曾经的得失,如果意识到读书和写作的重要性,什么时候重新开始都不晚。


黄帅


对于我来说,已经读完了两个999,正在往第三个999走。听我聊一聊,你不会后悔的。

从小我就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家里都是书,记得读到的时候,是小学四年级。

真正爆发始于初中时候读武侠小说开始,可以达到一天一本的速度,到高中结束,兴趣已经拓展到各种类型的小说(古今中外),各种杂志,古文。熟悉县里的每一个书店的每一排书架。得益于此,从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都是拿到课堂上来念的。


高中毕业生,一麻袋的书都卖了。这是第一个999。

上大学以后,课程急剧减少,有一种彻底释放的感觉,由于见识面的扩展,阅读开始涉及社会学,心里学,经济学,历史,我酷爱电子产品,看了无数杂志。

这是第二个999。

那时候开始接管一个300多人的社团,全校第一社团,深刻体会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便读了很多书,还是无法解决管人,策划,人际交往。完全不理解一些灰色操作。


大三开始,开始了长达四五年的[不读书]过程,每年看书不到10本。去掉书生气,对于我这样出身的人,其中心路历程实在曲折。

最近几年又开始看书了,虽然还是一看就沉浸进去了,但再没有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我违背了家里的意愿投身商场,不后悔。

现在读书,多是经济管理,开了头条号,业余写写东西,但心底仍然有个梦:要写出对大家有用的东西,并希望得到广泛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