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控制風險,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僱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慾望是無止境的,股市裡面風險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能夠控制住風險的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交易者。”那麼您能夠做得到嗎?】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

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股票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所以在股市操作沒有技術是萬萬不行的。

在股市中控制風險要遵循“一停二看三通過”的原則

一停:停止盲目的、無計劃的買賣操作,有獲利的籌碼要及時兌現利潤,深度套牢的股票也不要急忙割肉。

二看:就是了解股市中的各種情況,仔細研判行情的未來發展趨勢,研判個股的運行規律,認真地選好股票,等待趨勢的徹底轉強。

三通過:當市場整體趨勢重新轉暖,個股成功有效地突破阻力位後,當投資者對市場的研判符合股市客觀運行態勢時,可以根據當時情況,適當加重倉位。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制勝三把斧:技術、原則、人性

交易的真諦是什麼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參與市場的交易員都需要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我這裡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們所談的保證金的槓桿作用,而是在交易中“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搏擊較大的利潤”的問題。

以小博大的代名詞便是投機,投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投機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期市中有投機,現貨市場也有投機,甚至一個生命的生存過程,便是一個投機的過程。單從金錢佔有的角度來給投機下一個定義,便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幾倍於投資的回報。投機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賺錢。想歸想,努力歸努力,但事實是有的人賺了錢,有的卻倒賠了本。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賠錢的人沒有學會以小博大。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願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數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學會了“以小博大”,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中便產生了兩類人。一類人,稱之為“大智若愚”型。這種人豁然大度,眼光遠大,不計小利。一類人,稱之為“大愚若智”型。這種人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斤斤計較。

以小博大的交易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人性修煉的過程。

技術、原則、人性三者之間的關係,在交易中到底是怎樣的呢?我以為,技術所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原則所解決的是萬一做錯“怎麼辦”的問題;而人性所解決的是原則能否真正執行的問題!

所以,人性是交易成敗的關鍵,是根本所在。一個交易員水平再高,預測市場的準確度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怎麼辦?靠原則去彌補技術之不足,但一個交易員的原則制定的再完備,如果在交易中不嚴格執行,也形同虛設,毫無意義。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原則不能執行的情況呢?這便是人性的問題了。從事過期貨交易實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那就是“紙上談兵”與“真刀實槍”是兩回事。不交易時看市場往往準確率較高,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不錯,為什麼?因為輸贏都與自己無關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時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來,即“想贏怕輸”的思想充斥著人的頭腦。於是事先制定的計劃,事先制定的原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結果往往賺小錢、賠大錢,最終導致失敗。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決定交易成敗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把交易看作一場戰爭的話,技術是戰術,原則是戰略,人性則負責把原則融化貫穿到戰術中,從而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如果把技術看成水,原則便是容器,人性負責把水裝在容器中,使之不致於氾濫無形,而是有規有矩。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種宗教信仰,原則便是無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執行者,當宗教信仰出現危機時,用法律來無情規範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把寶劍,它應該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殺敵,使用不當時則有可能自殘。而原則是鎧甲、是防護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礎上去進攻,才能戰無不勝,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性負責在寶刀出鞘之前,穿好鎧甲,然後披掛上陣。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員工大將許楮殺得性起,赤搏上陣,結果捱了一箭,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活該”。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所具備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便是技術、原則與人性三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沒有技術的原則是空洞的原則,沒有原則的技術是盲目的技術,人性修煉不夠的交易將會是失敗的交易,失敗交易歸根到底是人性出了問題,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備的原則、嚴密的技術,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以小博大!


賣出鐵律:遵從內心正視信號

避免陷入誤區

“賭徒謬誤”

投資者在股價上漲時,急於拋出股票,實現資本增值,股價下跌時,則不會及時止損,而是繼續持有,避免實現資本虧損,並且期待著股價會反彈,而且連跌股票的持有時間要顯著高於連漲股票,即“跌得越多,投資者越是持有”。

“處置效應”

即投資者對盈利和虧損的股票的不同處置行為。投資者往往將盈利的股票儘快兌現,將虧損的股票拖拉不賣。結果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公司業績優良本來可以上升幅度更大的股票因為眾多投資者的拋售,而壓抑了其升幅,而一些業績差行情無法回到歷史高位的股票卻因為散戶投資者的集體拖拉不賣,而延長了緩慢下跌的過程。

正視信號,該賣出時就賣出

1、經過一些時間在高位形成一個圓弧形態,並且放量急跌脫離圓弧形態運行,可說明是頂部成立,應立即賣出,反抽機會也是最後的逃命機會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2、股價形成頭肩頂形態後出現較大的跌幅,應立即賣出。並最終完成該形態最小量度跌幅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3、股價形成了大雙頭其多個小頭的走勢,當跌破形態勁線位後形成較大的跌勢,其間的反抽始終未能重返勁線位之上立即賣出。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4、箱體整理一段時間後跌破下軌進入下跌趨勢中,在跌破下軌時應立即賣出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5、股價跌破對稱三角形下軌時應立即賣出,之後並一路下跌。對稱三角形僅是下跌過程中的修正形態而已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6、下降三角形低點形成水平線而高點不斷下移形成一條下傾線,顯示拋壓加大,一旦水平線跌破應立即賣出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莊家成本鐵律

通過籌碼可以判斷主力的動向、意圖和底牌

一、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是否在底部吸籌和吸籌後的持倉成本。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如果股價經過長期下跌,上部套牢籌碼大部割肉出局,基本形成底部單峰籌碼,但這並不代表主力吸籌。如果成交量開始明顯放大,而股價漲幅有限(一般在20%左右),股價在最底部的籌碼密集區內運行,籌碼的形態保持基本穩定,說明主力開始在底部吸籌。這種吸籌的效果比較差,因為籌碼的原來持有者獲利少或由於股價漲幅不夠沒有解放套牢盤,導致拋出的意願不夠強烈。欲想取之必先與之就是這個道理

二、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洗盤動作。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無論主力如何做壞各項技術指標,但只要不大量動用自己收集到的籌碼,就不可能使籌碼的形態發生明顯的改變。而此時,股價依然沒有到達主力的預設派發價位,主力就不可能賣出收集到的籌碼。如果底部籌碼穩定,股價在相關的籌碼密集區邊緣得到支撐,現股價離主力成本區比較近等等,都可以判斷為主力震倉。

三、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持倉數量和價位。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1.當股價呈波段式上漲時,要進行多次上漲和休整的交替過程,所以籌碼會呈多峰形態,最下面的籌碼一定是主力的,而不是散戶的。因為主力操作股票是一箇中長期行為,所以這部分的籌碼就會被主力長期鎖倉,所以這部分籌碼的價位和比例保持基本恆定,暨獲利但不被拋售的籌碼是主力籌碼。我們還可以通過F10中的股東研究與這部分籌碼形成的時間來進行關聯比對。這樣,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確認底部籌碼,(因為底部既由下跌空間決定,也是由主力收集籌碼的價位決定。)也可以統計出,現股價被主力拉昇了多少空間。這個部位的籌碼就是我們學習過的底量等頂量或潛收集所積累起來的籌碼;

2.股票出現深度回調時,股價介於多峰籌碼之間。當股票再次上漲時,股價穿透高籌碼密集區而成交量增加不明顯,說明這部分的籌碼是主力籌碼;

3.如果股票的漲幅在30%以上時,以現股價為基準,低於現股價30%以上的籌碼絕大部分是主力籌碼。因為短期獲利的籌碼很容易被主力的震倉行為所迷惑,而不斷地發生頻繁的換手,致使這部分籌碼無法在某一個價位區間長期沉澱。這部分籌碼的動態去向會隨著股價的不斷拉昇逐步上移,並和主力拉昇時買入的籌碼一起最先到達頂部區域;

4.在熊市行情中,主力機構會出現多次的誘多減倉行為,主力的籌碼數量和價位不容易判斷。因為此時的行情需要回避,所以分析主力的籌碼也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懂得避免虧損

每個進入股市的人都要有風險意識,而在股市中很多的朋友也是隻懂買不懂賣,很多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股票一直漲就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止盈,到最後也是把自己賺到的錢回吐出去,避免虧損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

投資就是用嚴格的原則和紀律來控制過程的遊戲。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股市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我們作為投資者能控制的就是操作方法和我們自己的情緒。操作方法就是按照自己的投資系統進行操作。控制情緒就是培養自己不受外界環境和他人干擾,獨立思考,堅持操作方法。

我的投資系統是建立在一系列原則的基礎之上的,我的原則有很多,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1)每個人的認識都有偏差,當人們的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偏差過大,也就是說反映過度的時候就是最佳的買入或賣出時機。

(2)風險比收益更重要,控制住下行的風險,收益自然會找上門來。

(3)對於自己和他人的錯誤(或虧損)要極度重視,從每次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是學習進步的源泉。

(4)投資中最重要的信息都是隱藏的,需要深度思考推理才能獲得的,很容易得的信息都不重要,或者說沒有多大意義。

(5)股市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還有人們的認知存在的偏差,我們應該為自己的錯誤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留下餘地,也就是安全邊際原則,等等。

避免失敗(虧損)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想在股市投資成功,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總是避免不了七虧二平一賺的命運。既然股市有如此之多的人虧損,我為何不反向思維,不先學習如何獲得投資成功(因為樣本小,偏差太大,不能作為有用經驗。)而應該先學習如何避免投資虧損(投資虧損的人數很多,樣本巨大)。

把別人和自己的失敗經驗列成清單,很有借鑑意義。比如作為散戶失敗的典型錯誤:

中國股市完全“失去控制”,救援軍將全軍覆沒,慘狀堪比15年股災

(1)頻繁交易。

(2)聽取小道消息(或內部人消息)而操作。

(3)總是試圖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4)受近期信息影響過度,恐慌性賣出,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