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你的生物鐘是哪一種類型?

“震驚!一19歲女大學生猝死學校宿舍!”、“你還在熬夜嗎?小心英年早逝!”諸如此類關於熬夜的新聞日日席捲網絡,人們在被驚嚇的同時更加無法控制自己的睡眠,雖然晚上拼命讓自己早睡,但是卻越想睡越睡不著,於是輾轉反側,omg又被熬夜了。

到了第二天上班,總是兩眼無神,疲憊不堪。

測試——你的生物鐘是哪一種類型?



最基本的睡眠為何也讓現代人困擾重重呢?是不是熬夜是不是就一定會損害健康?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將健康睡眠握在手裡?

中醫認為,熬夜是導致氣血不足的原因之一,中醫認為子時(夜晚23:00~01:00)應入眠,且子時之後應當進入深度睡眠。子時之後,為丑時,即凌晨1點到3點,此時肝經最旺,若此時熬夜,容易引發肝功能損傷。

2017年諾貝爾獎頒佈,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三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這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這些危害,我相信憂心於失眠的你或多或少都有聽說過。但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早起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節律往往更重要。

與睡眠有關的4條錯誤認知

《快公司》(Fast Company)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列舉了四條關於睡眠的常見錯誤認知。

《快公司》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雜誌之一,也是唯一傾力關注創新、創造的新銳媒體。

第一條,早睡早起是可以通過訓練達成的

測試——你的生物鐘是哪一種類型?

睡眠研究專家麥克·布勞斯(Michael Breus)表示,你是“早起鳥”還是“夜貓子”,很大程度上是基因決定的,並不能通過訓練強制改變,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儘量在自己狀態最好的時候完成工作,而非勉強自己早起或者早睡。

第二條,八小時睡眠是完美法則

實際上八小時睡眠只是一般來說保障睡眠健康平均需要的時間,並不是適用於每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根據美國國家健康數據中心的研究,十個人裡有兩個人每天只需要5~6小時的睡眠,但十個人裡也有一個人需要睡超過9個小時才夠。想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模式,最好的辦法是記錄自己的睡眠時長和在睡醒後的不同狀態,找到最有利於你提高工作效率的睡眠時長。

第三條,週末貪睡可以補上平時缺的覺

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可以適應平時只睡3~4個小時,所以平時缺覺在大多數情況下就會直接影響你的身體狀態,而週末睡太多懶覺又會進一步會打亂你的睡眠規律,讓你在週日晚上睡不著。

第四條,只要還能正常工作就是睡夠了

人的身體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你長期處於缺覺狀態時,身體也會跟著適應少眠的工作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已經睡夠了。心理學教授阿特·馬爾科曼(Art Markman)表示,即使你身體上不覺得疲勞,但是你的大腦很可能早就超負荷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記不住事,或者變得脾氣暴躁,很可能就是欠了睡眠債了。

以上就是《快公司》分享的四個睡眠認知誤區,你現在知道了,生物鐘其實和遺傳有關嗎?

也許你天生就不必早睡早起

睡眠醫學專家麥克·布勞斯認為,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一個主生物鐘,其他更小的生物鐘則分佈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生物鐘都節奏相同,很可能你的好友、伴侶、孩子的生物鐘和你的都不一樣。也許你天生就是不能早起,或者沒法熬夜。

他從哺乳動物中找到了四種動物,能很好地體現四種生理時鐘類型,具體情況如下:

1. 海豚型

海豚每次睡覺時只有一半大腦處於休息狀態,另一半大腦則十分警覺,以此來控制游泳、捕食等行為,所以這種類型又被稱作單側半腦睡眠型,尤其適合失眠症患者--他們智力高超,略帶神經質,睡眠極淺,睡眠衝動低。

2. 獅子型

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獅子喜歡在早上捕獵。這種類型適合習慣早起的人,他們一般比較樂觀,睡眠衝動中等。

3. 熊型

熊一般喜歡順其自然,閒庭漫步,隨處捕食,它們的睡眠很好。這種類型適合愛玩樂、性格外向的人。他們白天活動多,睡眠衝動高。

4. 狼型

狼一般在夜晚狩獵,所以這種類型適合喜好夜生活、創造性強的人。他們性格外向,睡眠衝動中等。

那麼,你是哪一種類型生物鐘呢?

總之,生理時鐘類型具有遺傳性--由PER3 基因決定。如果你擁有一種長型PER3 基因,那你每天至少需要7 小時的深度睡眠,而且習慣早起。如果你擁有的是短型PER3 基因,那麼或許你睡得少、睡得淺也無大礙,而且習慣晚睡。

測試——你的生物鐘是哪一種類型?

朋友們,能儘量保持在晚上10點半左右睡覺,11點前進入睡眠當然最好,但是如果不能,也沒必要過於強求自己。

當然,也不是主張大家熬夜,畢竟人要順應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不能改變的。只是說睡眠節律和時長不必要求過於嚴苛。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睡眠節律和睡眠時長,一天保證8小時左右睡眠,不必過於杞人憂天,保持好的心態和好睡眠一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