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心中的潜念——《极有可能成功》观影感

5月5日,我参加了昆明科学教学群主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影会,观看的影片是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观影过程中,我负责影片和ppt的切换,一开始出了点问题。

检视心中的潜念——《极有可能成功》观影感

本来一切就绪,播放影片时没有全屏,旁边负责音响的先生告诉我,把桌面右下方的一个正在运行的迅雷关掉,我依言操作,影片彻底被关掉了。再次打开播放时,仍然没有全屏,后面一位先生告诉我,双击屏幕即可全屏,我再次依言操作,没用。最后点击屏幕上的全屏图标,影片全屏播放。

说这件事,不是想责怪两位热心的先生,而是想说存在我们心中的潜念。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艾伦.兰格专注于潜念和专念的研究。1982年,一架由华盛顿飞往佛罗里达的飞机坠机了,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机组非常有经验,没有任何违规操作,坠机原因是什么呢?飞行当天,机组和往常一样执行飞行前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检查防冻装置时,机长习惯性地将开关设为关闭,因为南方的天气向来比较温暖。但那一天,天气并不像往常那样暖和,而是结了冰。惨剧发生了。

还好,我负责的只是切换影片和PPT,而不是一架飞机的飞行前检查。负责音响的先生和坐在我后面好心的先生,都很热心,听取他们的建议时,我心里的潜念是,他们都比我懂得电脑操作。而他们的潜念是他们知道如何操作,可以指导我。

有没有发现,我们都错了。我自动选择相信,而他们自动选择自己操作自己电脑的经验。

正如我们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动选择了当前的方式:中学,大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再让孩子重复这样的人生。

这不正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潜念。它如此牢固,牢固到我们都难以察觉,以致于难以改变。

最近学校刚考完期中考,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好几位朋友跟我说,看到孩子成绩的那一刻,恨不得一个大耳瓜子煽过去。他们都是非常看重教育的父母,对当前教育颇有微词和看法,平时教育孩子要全面发展和成长。可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心中的潜念让他们生气和愤怒。

我认识和熟悉他们的孩子,有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每五分之差,年级排名就可以相差100名。这意味着年级排名1000名的孩子,与第一名只相差五、六十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相差50分,甚至100分,难道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吗?

前几天,我偶然听到几位妈妈聊天,其中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女儿读书不行,高中只考上了十中,想想算了,也别逼孩子了。我愕然!据我所知,十中也是很好的学校。

以成绩和考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根深蒂固的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又是多么依赖这样的评价系统。不面临考试、分数、排名时,我们说孩子的情商,合作,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当考试、分数、排名放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心中的潜念让我们忘记了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考试机器。

也许现在,我们要好好想一想,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是否能让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过去的经验是否能适应未来的世界?

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减负,其中我说到,分数和排名让孩子有参照系,我们不是要废除孩子分数和排名,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这压力。

著名教育专家小巫老师看了我的文章,跟我说,孩子们为了分数和排名,已经太苦了,应该更大程度上的减负,取消分数考核及排名。由此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检视心中的潜念——《极有可能成功》观影感

一位花农,种出了非常美丽的的玫瑰花,他无偿的把花种送给邻居,让邻居们也种出和他玫瑰园里一样漂亮的玫瑰花。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蜜蜂和蝴蝶采蜜授粉,自己花园里的花种和邻居花园里的花种会互相影响,自己把花种送给邻居,既是善意,也是利己。

我想,我们的步子还做不到像小巫老师说的迈那么大。但是,我们可以一边了解和改变我们心中的潜念,一边教给孩子应对压力的方式,同时像那位花农一样传播涟漪,让教育一点一点发生改变。所以,我也想分享一点我做的小事给大家参考。

为了我的女儿有小伙伴一起学习,我带了五个孩子每天在我家做作业。最初,我给孩子们用24项品格优势量表测量了他们的优势,并且和孩子们讨论了自己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途径。期中考后,我带孩子们一起回顾了自己的梦想,再次确认自己和小伙伴的优势,并且讨论要如何把自己的优势运用于学习中。

在我带孩子们分享讨论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孩子非常让人欣喜。我请他们指出小伙伴的优势时,这个孩子站起来,将手中写好的小伙伴的三个优势很郑重的递到小伙伴的手里,并且每一个优势,孩子都说出了一件对应的事。之后,我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优势是否可以用在学习上。这个孩子说:我有很强的洞察力,但我没有将其用在学习上。

我真的好欣赏TA。TA接着说,我以后要把我的这个优势用在我的学习上。我开心的不得了。要知道,这个孩子的妈妈最着急的就是TA的书写,TA答题时,答案都会,但经常会写漏笔画或者单词。

接下来的一周,我观察这个孩子的作业,书写的改观真的非常大,我心里暗暗高兴。

我请孩子们分享自己是否有运用自己优势过度的情况。一个孩子说,有啊有啊,我有个优势是思维活跃,但我的思维太活跃了,以至于我答题时,经常做着第一题,脑子里已经想到第二题怎么做了,结果两个题都答错了。我真的是在心里给他们鼓掌。后来,这个孩子说,他开始专注于作业时,简直越做越嗨,效率越来越高,周四时就把周末的作业都做完了。

接着,我请孩子们分享自己是否发现了很重要但自己没有的优势,孩子们说有啊。期中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我的思维不够开放,以后我做数学时,要注重这个优势的培养。还有一个孩子说,我以前以为优势是天生的,但现在我知道优势是可以培养的,我要培养自我控制的优势。由此,这个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作业时间,用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来完成作业。

检视心中的潜念——《极有可能成功》观影感

这些,是我检视自己的潜念时所做的一些事,我做的还很少,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更多地察觉和改变自己的潜念:不给孩子贴标签,不用单一视角看待孩子看待教育,减少自己的无意识行为,都会对孩子的教育大有好处。相信您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