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我没看翻拍的电影直接看的书,因为据说电影并没有表达出书中那种情感,读完书感觉确实很难用画面去表达字里行间想要传达的意思。这本书是一个美国人将一名日本艺伎口述回忆写成回忆录。虽然是美国人写的,但其文笔之细腻与日本文化给人的感觉很契合,不论是在描绘艺伎与和服之美,还是人物内心细腻敏感的心理活动都非常到位,而且整个一生的故事可读性也非常强,以至于我好像在看一部电影。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首先我对艺伎的印象有很大的改变。艺伎是卖艺不卖身的,她们并不是一对一单独陪一个男人,更像是交际花的角色,主要工作是为宴会助兴、表演,经常在一个个茶屋之间赶场子。“艺伎”更侧重在“艺”上,她们有时被认为是“艺人”或“艺术家”。艺伎有专门的学校,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她们必须学习所有在宴会上可能用到的才艺,包括小鼓、大太鼓、三味弦、日本长笛、舞蹈、各种形式的歌唱等等,即使她们最终只会专攻一两门艺术。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相比起她们的才艺,老师对她们的举止谈吐要求更为苛刻,不论是起身还是倒茶,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得体、落落大方(我作为一个粗枝大叶的人感觉这个实在太令人难受了)。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艺伎”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也要有一定的悟性。长相漂亮的艺伎有很多,仅仅漂亮无法使你成为一名吸引人并且无可替代的艺伎,豆叶除了完美的五官还有聪慧的头脑、睿智的谈吐和雅致的举止,小百合那双蓝灰色的眼睛使许多人着迷,而初桃则是一个反面例子,她虽然相貌惊艳,但是脾气粗暴、急功近利,甚至有点“笨”,最终毁掉了自己。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此外,我还感叹于艺伎平时要忍受多少“麻烦”,她们每天赴宴之前更衣都要层层叠叠,需要专门的“更衣师”为她们将和服抚得一点皱褶都没有;她们每天要用白色的涂料刷满面孔和脖颈,用胭脂点缀嘴唇(感觉对皮肤会压力很大);她们的发型需要在头发上涂一层厚厚的蜡,有专门给艺伎做发型的师父将头发盘成各种样式,每次做发型都很不容易,所以做一次发型要保持一周不洗头,睡觉时候要将头架空以免压乱发型,真的非常困难了。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最后,艺伎也是有自己的个人情感的,但是为了保持与几位金主顾客的关系,一般艺倌不允许艺伎有“男朋友”,一旦发现就会面临被其他顾客冷落或者被赶出艺倌的危险,因之而产生过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往往在这些故事中一旦艺伎有了个人的情感或执念就等于将自己和自己的前途毁掉了。很多艺伎虽然功成名满,得到过许多男人的青睐,但是常觉得自己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爱情或者被人真正的带着爱意吻过。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当时处于日本大萧条和战乱的年代,底层百姓生活是揭不开锅的,但艺伎仍然能靠着与上层权势团体的关系过上比较安逸的生活,初期不仅不用担心温饱,还能拥有化妆品、巧克力等奢侈品。但战争真正全面爆发后,在灾难面前艺伎也不过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无力,即使曾经最受宠爱的艺伎在这个时候难以得到任何一位金主的帮助,令人感到可悲。延对小百合是一片真心,小百合才得以幸运地在战争中过着相对平和的生活,而其他艺伎不是进入工厂成为灰头土脸的女工,就是在轰炸机的炮弹中凋零。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文中小百合与延、会长、初桃、豆叶等人的纠葛就不再赘述(虽然这个才是本书的重点?)。小百合在回忆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老妇人了,在纽约开了一家自己的茶屋,有了自己的儿子。一路走过来她感慨万千,她说:“我开始觉得,已经死去或离我而去的那些人其实并没有消逝,而是一直活在我心中,正如那位老人的妻子活在他心里一样……我没法告诉你,是什么在生活中引导着我们。

观影《艺伎回忆录》有感

但是对我而言,我掉进会长的怀抱,就像石头必然坠向地面。我摔伤嘴唇,遇到田中先生,母亲去世,我被残忍地买卖。这一切都像小溪奔向大海途中经过的悬崖峭壁。即使现在他走了,他仍然活在我丰富的回忆中,我把我的生活讲述给你,也是再度活了一遭。”“我们的世界潮涨潮落,并无恒常。无论是怎样的奋斗和成功,无论是何等的痛苦和磨砺,都会很快渗入浪涛中,就像水墨颜料泼洒在画纸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