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黃崢、王興,網際網路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2009年冬天,北京風雪夜,雷軍請一幫朋友和舊部吃飯,他一瓶接一瓶地灌下啤酒,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沮喪和傷感。直到接近凌晨,雷軍才說當天是他40歲的生日。

整晚,雷軍都在反思人生,黎萬強拍了拍桌子安慰他說:才40歲,好日子還在後頭。

2009年中,開心網將海內網碾壓而過,王興的創業再一次宣告失敗。是年7月,他的飯否網又因負面輿論爆棚而遭遇政府的關停,後來者微博得以超越而上。直到年底,王興都在“找關係疏通”和“找點事兒做”之間不安徘徊,他想給團隊找口飯吃,不能就地解散。

2009年,黃崢決定賣掉自己經營了3年的網站Ouku.com。為了這家經營3C產品的公司,這個谷歌時期便實現財富自由的年輕人,跑去中關村(000931,股吧)蹲守一線,去國美、蘇寧當導購。

幹了3年,黃崢逐漸意識到,天才如自己做出的電商網站,也和其他幾千家沒啥區別。

大家都是這個紅海里翻騰的過江之鯽,他年營收幾個億,可能比其他家肥點,但終究只是翻騰的肥鯽。

2009年,是60後的雷軍、70年的王興、80後的黃崢反思與掙扎的一年,也是中國互聯網蛻變的一年。

2018年7月26日,上海中心大廈。拼多多於紐約、上海兩地同時敲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此次IPO中,拼多多募集資金18.7億美金,一舉超越京東,締造了中企於納斯達克最大的IPO規模。

為了迎接拼多多,納斯達克將亞太區主席Robert McCooey和敲鐘按鈕一併送到了上海。4年前,他們錯過了阿里,這一次,他們必須握緊拼多多。

中國互聯網企業正迎來2000年之後最大的上市熱潮。拼多多之前,小米登陸港交所,目前市值接近5000億港幣(約合635億美元);拼多多之後,美團即將登陸,市場估值約400億美元。

業內為三家企業取了個接地氣的縮寫——M(小米)M(美團)P(拼多多)。

這個新生勢力的市值,已經超越了一眾老牌互聯網企業,僅次於BAT。

2000年,中國互聯網曾經歷一次上市大潮,期間,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公司陸續上市,奔赴紐約或是香港。

那時候,來中國掘金的VC/PE最喜歡聽的就是Copy To China的故事——這是Yahoo!的翻版,這是Google的翻版,這是eBay的翻版……這種例子,比說什麼商業模式都好使。

18年後,中國最優質的企業依舊扎堆跑去這兩大金融中心,但時代已經變了。華爾街的投資者們,試圖深度理解中國的新物種,以及其所蘊含的商業邏輯,比如,“Costco+Disney”或是“Facebook版電商”。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作為AT兩家之外,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三大贏家,在西方的商業文明裡,MMP的模式已經找不到模板。決定一家互聯網企業命運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邏輯一定處於最前列。

能力和勤奮皆頂尖的雷軍,在錯誤的道路上也翻身不得。金山時代,雷軍曾想盡辦法挽救公司,但最終黯然離開。

互聯網社會中,一眼能看到天花板的企業和看不到盡頭的企業同時存在。前者是金山,後者是小米。

相較雷軍,幸運的黃崢在年輕時便對“趨勢”和“模式”有了深入的理解,這是他下定決心捨棄Ouku.com的原因。好友兼老師的段永平曾告誡他:

經營企業,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本分的根基就是你本來應該怎麼樣。你是大象就不會長成老鼠,如果是一隻老鼠,要長得跟大象一樣大,也會死。

黃崢、王興、雷軍,都找到了自己的大象,像AT一樣的大象。

阿里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使命”,如果以此類比,美團是“將他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一網打盡”;小米是“賣給他們一切帶電的東西,不賺硬件,賺軟件錢”;而拼多多則是“滿足所有人對於買得實惠、買得開心的需求”。

這些目標之間,存在著諸多重疊的區域。伴隨著MMP的崛起,互聯網新老軍團明爭暗鬥的大幕徐徐拉開。

“太快了!”

這是幾乎所有人提到拼多多時都會發出的感嘆。

如同博爾特第一次踏足賽道,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拼多多打破了電商甚至互聯網行業的一系列紀錄。

從創立到登陸納斯達克,這家企業僅用時2年11個月,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紀錄。與之相對應的是,自創立以來,拼多多的各項指標,包括活躍消費者數量、活躍商家數量、GMV等數據,均呈現指數級增長。

截止2018年6月31日,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已達3.44億,過去的12個月裡,平臺的GMV總數達2621億元。

對於這家現象級的企業,外界的態度從看不起到看不懂,再到不得不正視並重視。

2015年,業界認為阿里、京東之外,中國電商平臺再沒有半點機會,誰做誰死;2017年,拼多多被貼上“四五六線和鄉村”專屬的標籤;

到了2018年,張勇、劉強東先後“點評”拼多多,“淘寶特價版”和“京東拼購”也適時上線,模式直接照搬。

針對拼多多的橫空出世,業內展開了一場大辯論,從AT牆到微信流量紅利,從農產品(000061,股吧)到工業聚集,從消費升級到消費降級……相關話題越扯越大。

爭論來爭論去,各方倒是統一了一個觀點:拼多多的模式,不僅契合當下中國的消費需求,也給電商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徑。

拼多多的模式源自黃崢的觀察與思考。

黃崢是這麼一個人:從小到大沒考過第二,一路保送大學再出國;讀大二那年,丁磊因為一個技術問題輾轉找到了黃崢,後者三下五除二給解決,兩人成了朋友;不久後,丁磊介紹段永平給黃崢認識,老段後來與巴菲特共進晚餐,還特地帶上剛出社會的黃崢去見世面。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從這段簡歷可以看出,黃崢是個擁有超高智商和情商的人。按照拼多多內部的說法,不論是技術、PR、市場甚至設計,給黃崢講解的機會只有一次,因為下一次,他一定比你還懂。創立拼多多之前,黃崢曾有過三次創業,橫跨電商運營和遊戲開發。除了Ouku.com被售出之外,其餘兩家公司仍保持獨立運營,年營收數十億。

這期間,黃崢對於互聯網有了深層次的思考。

互聯網上半場,所有企業都拼命吸引流量並消化,對於這些流量,最好的消化方法有三個,分別是廣告、遊戲,以及電商。

其中,阿里和騰訊各佔了一個半,他們成了中國最成功的兩家互聯網公司,但兩家的主營業務是相互隔斷的。

遊戲是精神體驗,電商是物質體驗,如果兩者有效結合到一起,能產生怎樣的效果?

這個問題不止是黃崢,很多人有想過,包括騰訊。騰訊擁有全國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電商,但效果乏善可陳。黃崢分析認為:騰訊做電商失敗是因為他們理解電商是流量×轉化率=GMV,這種傳統流量邏輯在當下已經無法成功。

如果不將消費者看成流量的組成部分,而視為一個個獨立的服務體,從他們的基本需求出發,在社交、電商兩個側面,將得到這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分享、樂趣;對於實惠、品質產品的需求。

這些,催生了拼多多,以及那條令人咋舌的上升曲線。

拼多多旋風最初由三四線以下城市及鄉鎮颳起。用戶向家人、朋友發起邀請,拼單成功後即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優質商品。通過這個看似簡單的模式,拼多多完成了阿里和京東一直想做卻很難實現的事情:用戶下沉。

在低價爆款的基礎上,拼多多通過微信社交生態,幫助大量從未接觸電商的人進行了第一次網購,在淘寶一直想要突破的地方,再造了一個新淘寶。

緊接著,伴隨著平臺的迭代與產品的更新,拼多多從城鎮到四五線城市,再到一二三線城市,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逆轉。

這個前所未見的新模式,一度引發很大爭議,但不管爭論如何,拼多多的模式和邏輯清晰可見,這決定了其成功的必然性。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首先,在獲客成本上,拼多多擁有天然優勢。互聯網人口紅利殆盡的背景下,傳統電商的獲客成本愈發高昂,普遍達數百元/人。當用戶量趨於停滯,想要進一步推動GMV增長,必須提升客單價。

因此,不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傾向於將流量引向高溢價的大品牌,低客單價的產品則石沉大海。

另一邊,相較傳統電商,依靠人際互動實現分裂擴張的拼多多,獲客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些省出來的利益分向了商家和消費者兩端,成了平臺“多實惠”的基因之一。

在傳統電商,賣家運營店鋪的各類費用已經佔到了商品價格的3成左右,而拼多多則提供免費上、免佣金的政策。這個巨大的落差,使得拼多多在短時間內聚集了超過100萬家商戶。

其次,拼單的模式,決定了拼多多商品具備“少SKU、高訂單、短爆發”的特點,這不僅有助於平臺與上游談判,爭取更低價格,更能助力工廠升級轉型,集中資源打造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爆款”,進一步降低產品的成本。

通過C2M極致壓縮供應鏈,使得拼多多成了平臺級流通渠道中前所未見的物種。

不止是工廠端,“少SKU、高訂單、短爆發”的特點,也完美契合了中國農產品離散化生產、無法大規模出山的現狀。

基於此,去年,拼多多共計催生了9億多筆扶貧訂單,銷出183萬噸農貨,覆蓋90%國家級貧困縣。今年,公司還將投入100億資金,加速進入500個產地,預計農產品銷量將突破500萬。

以前,電商接近不了農戶,品牌下沉不到農村,農產品由於離散化生產無法大規模出山;現在,拼多多將兩邊的供給拉到一起,釜底抽薪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黃崢的理想中,拼多多將成為“Costco+Disney”集合體,既具備極致的性價比,又具備充分的娛樂性。他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就好像我們想造一個迪士尼樂園,但是現在只造了一個旋轉木馬。”

Disney之路仍待探索,而電商Costco的可能性,已經充分打開了資本市場之於拼多多的想象力。這個模式的下游是所有不在乎品牌溢價、只在乎實際使用價值的消費者,上游則是半定製化的柔性供應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的工廠。

這一全球首創的商業模式,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廣泛追捧。多方消息顯示,儘管估值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再翻一倍,但路演的過程中,拼多多依舊炙手可熱。

大紅大紫的同時,拼多多的挑戰亦接踵而至。

阿里、京東十幾年間走過的路、解決的問題,在拼多多面前被壓縮至一個非常極限的時間,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3.44億的用戶數,也決定了黃崢與團隊的一舉一動,都將被放在聚光燈下。

坊間消息稱,幾家互聯網公司已經分別成立了“打多辦”,公關手段早已部署完善。

黃崢開始理解曾經的雷軍——銷量第一波高峰時,小米曾被打上“low B”、“屌絲”的標籤,這些稱謂經由持續的推波助瀾,給小米用戶帶來了極大困擾。

而黃崢所面對的,是比一眾手機廠商更強大、更善於掌控輿論的對手。

幸運的是,不論是資本還是最廣大的消費者,都站在拼多多的一端。

一份國際投資基金的報告中,分析師稱:“拼多多的模式幾乎適用於所有隻關心產品真正價值的互聯網群體,在全球市場,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資本看重前景和利益,消費者則是用腳投票。2017年度,拼多多移動平臺上一共完成了43億筆訂單,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17億。按照去年年底2.95億活躍用戶數計算,平均每個消費者的交易數達14.5筆,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復購率。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獵豹的相關數據,也在側面證明了拼多多的用戶粘性正加速提升:今年上半年,拼多多的周活滲透率接近11.9%,已接近排名首位的淘寶。

中國互聯網的歷史上,那些被消費者“用腳”投中的企業,最終都成就了霸主地位。曾經,在MSN和eBay面前,QQ和淘寶土得掉渣,後者還曾因流氓軟件、假貨聚集而飽受攻擊,但這些過往,絲毫沒有影響其電商頭牌的地位。

對於黃崢而言,這些前輩的歷史,都是好消息。

黃崢和拼多多是互聯網進程中的幸運兒,他們一直奔馳在寬闊的賽道,幾乎沒有遭遇過度競爭。這一點和王興及美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興從最慘烈的紅海中掙扎過來,他也習慣將競爭對手拖進紅海,再用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資本將之擊垮。

今日資本的徐新曾告訴王興:

只有你什麼都做,才能把用戶的時間耗光並養成使用習慣,否則沒有被滿足的市場就會被別人拿走,甚至侵蝕你其他板塊的業務。

王興記住了這句話,自2015年新美大合併後,他便開始推進所謂的“邊界發展戰略”,不斷插足新的領地,挑起多線戰爭。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王興希望將美團打造成為“一個圍繞著到店、到家、出行旅行的綜合性生活服務平臺”,通過內部場景的延伸,消化流量進入後的需求。比如,用戶在美團查了哪家館子好吃,再點一下打車,直接就可以出發。圍繞“耗光用戶時間”,王興幾乎什麼都做。OTA、O2O,出行服務、新零售……

凡是通過線上入口鏈接線下資源的模式,王興都有興趣嘗試。這令他成了阿里最為頭疼的人。

阿里新零售理念,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線下生態圈,當前的核心就是線下資源對於線上需求的響應——王興最初看到新零售時,一定一拍腦袋:這不巧了麼!

美團點評VS口碑,美團外賣VS餓了麼,貓眼(已出售)VS淘票票,小象生鮮VS盒馬鮮生,美團酒旅VS阿里飛豬,直至摩拜VSofo……多條戰線上,王興和阿里陣營展開了拉鋸戰。

他將美團做成了一張地圖,所有LBS相關都可以填入其中。作為連接用戶和商家的出入口,王興可以掌控流量的動向並分析新業務的可能性。而且,經過多年的越界戰鬥,美團培養了一支可以適應線下複雜程度的隊伍,這保證了其新業務的靈活性。

在多個領域,王興都是後來者,拷貝GroupOn、GrubHub、Booking,他都不算早;攜程、滴滴一家獨大後,他才不緊不慢地出來分地盤。

模仿、抄襲曾是王興的標籤,搶別人飯碗成了他的新註腳。王興對此不以為意。他曾表示:

美團選擇業務時從不考慮競爭關係。

2012年,酒店品類增長迅速,美團就搞起酒店預訂;2013年外賣需求強烈,又做起了外賣。它們的打法和團購一樣:先發現旺盛的需求,再提供鉅額補貼,通過低價取得優勢,然後迅速將對手掃地出局。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在真實海量的消費大數據面前,美團得以精準判斷需求的風向標。不論風從哪裡颳起,美團都能把握形勢,深入挖掘。

純粹的電商的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唯有線上線下兼備的企業才能做到。這是王興的底氣所在,也是資本市場對於其價值的認可要點。

即便2017年依舊虧損190億,即便被戲稱為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燒錢最多的公司,但不可否認的是,王興燒出了一個沒有先例的龐然大物,一個連接海量流量與線下資源的綜合體。

王興認為,美團有機會成為AT一個量級的公司。“因為我們創造的價值足夠多,餐飲、旅遊、到店綜合品類每個領域都可以值幾百億美元。”

能否成為AT猶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輪IPO之後,彈藥充足的美團,將在線上入口、線下資源的爭奪中,與阿里新零售展開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王興信奉邊界理論,黃崢則認為傳統的互聯網邊界、帝國式的擴張,不應該出現在新一代互聯網人的理念之中。

伴隨著互聯網企業的擴張,各家之間的邊界越發模糊,部分區域甚至出現了扭曲。

這種扭曲主要體現在:那些看上去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實際正面衝突並不多;而那些看似相隔甚遠的企業,隨時有可能兵戎相見。

黃崢認為,拼多多和阿里、京東並不是直接競爭對手,雙方側重的實際是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場景。就像Google曾以為,Facebook的崛起將成為自己的阻礙,但結果卻是,G、F各自安好,Amazon反倒成了Google最具價值流量的勁敵。

“以搜索位核心的傳統電商,終究會認識到拼多多是一個不一樣的物種,並且接受你的存在。”黃崢說。

扭曲的邊界中,明面的競爭對手尚可防,暗中的對手則最為致命。對此,雷軍和劉強東或許早已心照不宣。

2016年,劉強東曾公開表示,OPPO線下經銷渠道的存在,是對京東的侮辱。對於OV等擁有獨立完善零售網絡的品牌,劉強東向來警惕,但他偏偏沒有提過最值得警惕的小米。

雷軍和劉強東關係不錯,小米上市時,劉強東還特地道賀。回顧小米8年時光,雷軍稱心裡像是燒著一團火。雷軍沒說的是,這團火才剛剛點燃。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雷軍將小米的商業模式歸納為“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這個閉環裡,硬件只是入口,不圖掙錢,其他兩項才是未來的利潤重頭。圍繞硬件入口,從手機到手機周邊,從智能產品到生活耗材,小米不停升級產品線,由3C向IOT穩步擴張。期間,小米投資或孵化的公司超過210家,其中90多家專注於發展智能硬件,藉此加強小米的生態系統。

如今,小米已經發展了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家電、耗材等均是其涉獵範圍,其中多個品類全網銷量第一。

2017年度,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為小米貢獻了234.48億的營收,佔比超過20%。

更重要的是,雷軍正銳意發展線下零售渠道,按照他的計劃,小米將在全國開設1000到2000家小米之家門店,屆時,其線下營收將超過100億美元。

對於京東和小米而言,這是明眼可見的此消彼長。甚至,在某種程度看來,小米就是京東的升級版。

京東線上平臺依靠3C和家電產品起家,逐漸樹立了實惠+物流+品質的護城河。對於消費者而言,京東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

如果你不知道上哪兒買,來京東準沒錯。在這裡,你只需要挑選品牌和型號,其他一切放寬心。

相較之下,小米直接省去了其中的數個步驟。過去幾年間,小米系產品均延續了低價+高配+保質的標籤,給消費者留下了“如果你不知道買什麼品牌,那麼買小米準沒錯”的印象。因此,如果去小米之家,消費者只需要知道自己要買什麼產品,其他一切全不用操心。

不僅如此,從製造到雙線營銷,再到物聯網的模式,也決定了小米在成本、溢價及生態環境等層面均更勝京東一籌。

買家電、買3C產品,上京東挑還是直接去小米?隨著IPO後小米生態的進一步擴張,其與京東的明爭暗鬥,已經悄然展開。

雷軍、黃崢、王興,互聯網江湖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拼多多VS淘寶,美團VS阿里新零售,小米VS京東。在AT長期“對峙”之後,互聯網江湖終於重新煥發了活力。對於心存高遠者而言,這場戰爭最好的啟示是:

即便在看似壟斷的互聯網江湖,後來者依舊有機會。

一切不過四個字:事在人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