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章妹說
在漫長等待了8年之後,美團點評終於迎來登陸資本市場的時刻。距離美團正式赴港上市,還有兩週左右的時間。
創業前期屢戰屢敗,創建美團後戰爭不斷,王興絕對算不上創業者中的幸運兒,但他卻達到了大多數創業者未能企及的高度。
在很多人看來,王興的創業像是個無敵版遊戲。從2003年輟學創業至今15年,縱然輾轉成敗,他一直在探索著改變的邊界。
王興的成功,無疑為“大器晚成”這個詞做了最好的佐證。以下,Enjoy:
距離美團正式赴港上市,還有兩週左右的時間。
從團購起家,歷經8年,熬過了地推時代與千團大戰的艱辛,從外賣補貼大戰中異軍突起,併購了大眾點評,又全資收購摩拜單車,正面殺入打車領域...
如今,“九死一生”的王興終於熬到了上市關頭,即將迎來他近15年創業歷程中最輝煌的一刻。
不同於其它燒錢的互聯網企業,據美團向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中顯示,即便在今年4月收購摩拜單車後,美團手中仍握有323億現金。
這就意味著,美團壓根兒“不缺錢”,之所以著急上市,是因為擬將開展更多的對外投資與收購。
王興的“江湖野心”,可想而知。
正如他在與《財經》雜誌的對話中所說,“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我不期望看到一家獨大,也不期望要結束戰爭...”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終局。
在很多人看來,王興的創業是個經典的無限遊戲。2003年輟學創業至今15年,他的項目有成有敗,但始終沒有結束,他一直在探索著改變的邊界。
猶如他時常在內部分享時提到,一個人想做到TOP,就必須要理解TOP這個詞背後的深層含義:
TOP=talent+opportunity+patience
換言之,一個人若想成功,他不僅需要天分、才能,更要有合適的機遇,同時還要有“大器晚成”的足夠耐心!
01 “倒黴”的天才,還是“執拗”的瘋子?
1979年,王興出生在福建一個叫做龍巖的小地方。
但在很多人看來,王興的出身並不普通,起碼不能算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
他的父親王苗,在龍巖市永定縣擁有一個水泥廠,每年的銷售額都差不多接近10億,在當地算是實至名歸的“富商”。
王苗的奮鬥歷程並不太平,他早年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但父親死後,因為“成分”問題被打入了社會底層,回到農村種田。
幸運的是,王苗保留了福建人靈活的經商頭腦,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王苗嗅到商機,將幾十年積累下的資金拿出來,與人合辦了一家年產8.8萬噸的水泥廠。
用王苗的話說,“之所以我做生意成功,是因為抓住了中國大時代的脈搏。”
奇妙的是,他這種天生敏銳的商業嗅覺,深深地在他兒子的基因中留下了烙印。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分3種:三等聰明靠做事,二等聰明靠觀人,一等聰明靠奪勢。
很顯然,王苗與王興都是一等的聰明人,因為他們每次都能精準地踩到新時代浪潮帶來的巨大紅利。
比如,剛要迎來四十不惑的王興,其實早已算是個“骨灰級”的創業元老。
2003年,原本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王興,敏銳地嗅到了中國互聯網所蘊藏地巨大機會,於是毅然地放棄學業回國創業。
2004年初,他與曾經的清華舍友王慧文、中學同學賴斌強,三人湊了30萬元,在清華大學旁的豐海園租了一套130平米的民宅,連辦公帶吃住,正式開啟了頗多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的創業之路。
接下來的一年多,這3個沒有資源、沒有經驗、且技術水平也差強人意的“毛頭小子”,前前後後討論了10幾個創業點子,比如智能手環、T恤定製網站、活動網站“電邀”、打印郵寄網站“遊子圖”、以及他們的第一個社交產品“多多友”...
他們平均2個月嘗試一個項目,不行就推翻重來。
直到2005年,扎克伯格創辦的Facebook迎來了席捲全球的火爆,一向熱衷於研究“六度空間理論”的王興彷彿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3人決定效仿Facebook做一個基於校園的SNS網站。
這,就是後來紅遍全國的社交網站——校內網。
接下來的事情,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一個機會的誕生,往往不可能只有幾個人看到。
2006年,校內網的競爭對手蜂擁而至,比如課間操、dorm99、looface、佔座網...但其中最有威脅的,還要數千橡集團陳一舟做的5Q網。
相比當年青澀懵懂的王興,足足大他10歲的陳一舟當時已算半個成功人士,無論是經驗、資源、財力,王興等人無一能比。
經過幾次與競爭對手不太順心的談判後,王興最終不得已將校內網以1000多萬的價格賣給了陳一舟。
可回過頭來,老辣的陳一舟立刻將校內網與5Q網合併,並向軟銀孫正義融資了4.3億美金,後將校內網改名人人網。
2011年5月4日,人人網登錄美國紐交所,融資8.5億美元,上市首日市值超過70億美元。
在經歷了苦哈哈的創業之後,手裡攥著人生第一桶金的王興有些沮喪,因為在他看來:浪費機會,遠比錯失機會更讓人刻骨銘心。
02 從未錯過機會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機會!
什麼是機會?在很多人看來,只有錯過了的才知道是機會。
很顯然,王興不是這類人,他總能第一個發現趨勢,並引流中國互聯網爭先模仿的浪潮。
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成功,哪怕你經歷過巨大的失敗,這未免也不是成功的另一種表現。
而王興,在他創業的前10年裡,幾乎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的精髓。
2007年,賣掉了校內網的王興,在千橡熬過了最艱難的一年鎖定期,之後便像是一個脫了韁繩的野馬,再次狂飆到了創業的浪潮中。
其實,按當年的協議規定,如果王興在千橡多待一年,可以拿到額外一筆“巨資”,可王興並不在乎。
因為在他看來,機會才是最大的成本,相比時間而言,金錢顯得微不足道。
當然,王興的金錢觀,有相當一部分是源自於雄厚的家底,正所謂“錢能壯人膽”。畢竟,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除了敏銳地商業嗅覺,還有與物質抗衡的十足底氣。
然而,有錢的家庭到處都是,可並非每一個人都像王興一樣,幾乎經歷了創業途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失敗。
比如,2007年初,從千橡離職後的王興,攜帶5名創業夥伴,租下了華清嘉園甲13號樓2102室,開啟了第二階段創業。
同年5月,一個被譽為中國版Twitter的網站——飯否網上線。
俗話說得好,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半是勇士,但更可能會成為烈士。
經歷了幾個月的艱苦運營,飯否網並沒有獲得預期中的火爆。相反,很多人盯著140個字的留言框,並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於是,2007年9月,面對著用戶增長緩慢的這個不爭事實,王興開始籌劃做一個面向白領的新SNS網站——海內網。
2008年初,海內網正式推出,瞬間獲得了超高的媒體關注,但不幸的是,這個機會很快也被許多創業者效仿。
同年3月,剛剛從新浪網離職不久的程炳皓推出了開心網,他通過搶車位、偷菜等一些列社交遊戲,極大滿足了用戶需求,從而讓開心網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甩掉了海內網十幾條街。
這一次,王興再一次遭遇了重創。
或許,在王興看來,站在巨大的社交機會面前,只要堅持,海內網仍然會有一線生機。
可遺憾的是,這只不過是一個假設,而歷史沒有假設。
無獨有偶。當遭遇了滑鐵盧般失敗的王興團隊,回過頭來開始關注用戶日漸增長的飯否時,2009年卻發生了許多巨大的群體性事件,這些事件在飯否上迅速傳播,最終引來了政府監管機構的“關照”。
2009年8月11日,飯否關閉。此時的王興,並不知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突遭的變故,讓王興陷入深度的思考。他逐漸開始明白:
在中國創業,很多事情和困難必須要提前預料,若想做一個更長久的事業,同樣必須要有更持久的耐心。
與今日的微博相比,飯否註定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可王興並沒有就此被打倒,正如他在後期美團的辦公室裡所張貼的兩張一尺見方的海報,上面顯眼的寫著:
“飯否,I’ll be back!”
03 天賦,讓一個人搶佔先機;而耐心,才是一個人的護城河!
王興說:“一個人,他只有對未來有更多的信心,才會對現在有更多的耐心。”
換句話說,一個人之所以能大器晚成,源於他壓根從來不會放棄自己。
然而,如果將“大器晚成”四個字用於王興身上,想必很多人會不以為然。
只不過,在這個急功近利、英才輩出的時代裡,我們同樣聽說過太多少年得志的故事。
比如出生於1982年,因賣掉摩拜套現15億的胡瑋煒;又如出生於1983年,創業3年便身價百億的趣店創始人羅敏;再如同樣是83年,身價300億的今日頭條CEO張一鳴,要知道,他曾是飯否的一名普通員工。
在創投圈裡的絕大多數人眼中,王興是一個聰明刻苦的創業者,但時運不濟,每當他踏入一個領域,都會遇到九九八十一難。
直到2009年12月底,王興帶著團隊大刀闊斧地幹起了美團。
這一次,王興再一次捕捉到了互聯網浪潮裡的大浪花,但這並非得益於他天生的聰明或是運氣,而是在經歷了許多次失敗後,他逐漸培養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他的身上也比別人多了一個成功的必備因素——耐心。
由此可見,王興並非天才,他不是一開始創業就看得準,否則他也不會反覆嘗試那麼多東西,折騰了十幾個項目才最終迎來如今美團的輝煌。
談到美團,不得不提及2011年左右的“千團大戰”。
王興的美團是較早進入市場的選手,可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包括阿里、騰訊、新浪等巨頭紛紛湧入戰場,同時還有來自美國的團購鼻祖Groupon...可謂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截止2011年8月,本土的團購網站數量已超過5000家。
面對如此慘烈的競爭,已遭遇過各種失敗的王興反而不驕不躁,他始終堅持兩個原則:
1. 專注於“本地化生活服務”,堅持差異化競爭
這一策略,巧妙地避開了與淘寶等巨頭平臺“實物團購”的正面競爭;
2. 現金為王,堅決不靠燒錢贏得市場佔有率
要知道,在當時依託資本“漫天燒錢”的競爭態勢下,美團一直依靠口碑贏得了低成本的高效運營,這是其不死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王興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並且對一件事情的成敗,預留了足夠的耐心和思考空間。
在王興的算盤裡,餐飲、旅遊、電影、到店綜合類每個領域都能做到幾百億美金。他說,單餐飲這個事情的盤子就和淘寶一樣大,因此美團完全有機會慢慢做到阿里、騰訊這樣的規模體量。
或許,這才是王興能耐得住寂寞的最重要原由,畢竟,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足夠溼的雪球、和一個足夠長的滑坡。
04 所謂的大器晚成,是普通人成功的唯一捷徑!
王興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時代從來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
之所以有的人認為“命運不公”,其實是當他站在命運面前時,想的總是自己失去了什麼,卻忘記了自己得到了什麼。
換句話說,失敗,只不過是成功的墊腳石。在真正的機會來臨之前,每個人都需要歷經巨大的考驗。
正如2012年整個電商行業迎來了資本的寒冬,王興在內部講話《如何度過行業寒冬》中,舉了一個南極探險的例子:
1911年,南極還是一個人類未曾開拓過的未知領域,這就好比很多創業者目前所看到的未來。
那時有兩個競爭團隊,一個是來自挪威的阿蒙森5人團隊,另一個是斯科特的17人團隊,兩者都是從北歐出發駛向南極。
這兩個團隊接觸的是同樣的信息、面對的是同一個機會、並且是在幾乎同一個時間點出發,這同樣類似於當前的商業競爭環境。
最後,人數較少的阿蒙森團隊,在2個多月後率先到達了南極點,並在21個月後,安全地返回了出發地點。
而人數較多的斯科特團隊,不但延遲到達了南極點,而且最後無一生還,他們的屍體甚至在幾年之後都沒有找到。
為什麼同樣的目標、同樣的環境,最後兩者之間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王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即:除了物資準備充分,使用適合的先進工具外,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區別,是兩種所採用的不同策略。
比如,無論天氣好壞,阿蒙森團隊始終堅持每天行進30公里;而斯科特團隊呢,天氣好的時候多走點,天氣差的時候索性不走。
從王興的講話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內心一個對於成功非常簡單的定義:
“所謂成功,除了耐心還要有耐力,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你都需要持續不斷地均衡前進。”
換句話說,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成功的潛力,並不在於他在順境中有多大的爆發力,而是他是否能在逆境中同樣保持動力。
不可否認的是,王興,做到了這一點。
所以,回過頭來看,也許在很多人看來,無論是出身還是天賦,王興都算不上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
然而事實上,用來定義普通人的衡量標準,並不是看一個人的最低點,而是基於你自己的原點,是否可以創造出更高的曲線。
畢竟,生命中的任何成功都不過只是過程,人類最後的終點只有一個,就是死亡。
這就如王興曾在2011年處於情緒低谷時,在微博上記錄的一句話:
“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夜成功,其實背後有很長時間的積累。我很喜歡的TED會議似乎是前幾年突然走紅的,可它實際上創辦於1984年。”
關於作者:墨多先生,北京大學碩士,英國互動英才獎得主,互聯網創業者,專欄作家,專注職場與個人成長。
閱讀更多 華章經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