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採訪者|範亞昆

受訪者|許述章

攝影者|王立力

泥泥狗,不是一種狗,而是一種民間玩具;它也不是一種狗型的玩具,而是淮陽太昊陵廟會泥玩具的總稱。事實上,狗的形象在泥泥狗中甚至不是最多的,猴、龜、鳥、蛙、牛、羊等形象都多於狗。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這種泥制玩具形狀多選取自動物,如猴、鳥、牛、羊等。

但要問為什麼把它們稱作“泥泥狗”,很少有人能回答上來。廟會上的泥泥狗還被稱為“陵狗”或“靈狗”,就是為“人祖爺”守陵的角色。有學者對此現象進行研究,認為泥泥狗是作為祭品和“犧牲”的替代物出現的,它原本具有祭品和“犧牲”的功能。

人祖靈獸

許述章是專門製作泥泥狗的老手藝人,他說:“我屬兔的,今年65歲了。我小時候上了幾年學,後來做這個。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淮陽泥泥狗藝人許述章。

“家裡有地,多年前就不種了,都讓別人種,自己常年做泥泥狗。我學做這個的時候,爺爺還在世,家裡人都做。一個家族都做手藝活的時候,並不是單獨教給哪個小孩,小孩都是自然而然就跟著學起來了。

“我小時候,這一片兒十幾個村莊,百分之八九十都做泥泥狗,但是現在正兒八經做的,全縣也沒幾家了。”許述章家幾代人都做泥泥狗為生,到他是第八代,有幾百年傳承歷史,“但是單說泥泥狗這門手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他說:“最早的時候,泥泥狗是太昊陵那裡的玩具,都在太昊陵銷售。”“太昊陵”俗稱“人祖廟”,在淮陽城北。據說春秋時代,太昊陵古廟會是陳國重要的貿易場所。陳國的都城即是淮陽。

民間俗稱太昊陵廟會為“二月會”,也叫“人祖古會”,在每年農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之間進行,為期一個月。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淮陽二月會為期一個月,吸引著各地的香客與遊客。對於泥泥狗藝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好的銷售時機。

二月會是泥泥狗的天下,許述章說:“廟會上到處都是泥泥狗。”趕廟會的人們都願意買一兩個泥泥狗回家,以前作為孩童的玩具,現在更多用作送禮。

許述章每年都要到廟會上擺攤,“我在二月會上有個攤,趕在二月會時候賣,銷售量會比平時多一些。最近做的泥泥狗都拿那去賣了。平常都是批發,當地人要得多,做成禮品盒用來送禮。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許述章說二月廟會上所賣泥泥狗,大多是小的,因為好賣。平時才做大的泥泥狗。

“現在啥玩具都有了,泥泥狗慢慢就當成禮品了。我在每一個泥泥狗後面都打(寫)上名字,這是按照市場需求做的。”

神奇泥泥狗

泥泥狗的傳統樣式中人面猴較多,有學者認為“狗”是當地方言中“猴”的發音,全稱應該是“泥泥猴”,許述章也介紹說:“那是個人面猴,是泥泥狗比較有代表性的樣式。特別小的泥泥狗還有人叫它小燕子,其實都是泥泥狗,能吹響。

雙頭樣式的泥泥狗很常見,都是寓意人有男女、獸有雌雄的,表達對繁衍後代的期盼。你看這兩頭狗就是這樣的。”

生殖崇拜是泥泥狗的一大主題, “泥泥狗的樣式大部分是體現生殖崇拜的,還有一些樣式是圖騰崇拜的。你拿的那個長毛虎,就是體現生殖崇拜的樣式。”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泥泥狗形態多樣,上面所繪圖案大多是生殖崇拜中的象徵符號。

許述章說:“這生殖崇拜和太昊陵的拴娃娃、摸子孫窯大有關係,很早以前太昊陵有男女唱情歌的場合,男女可以在那裡接觸,相互瞭解。不過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我年輕的時候就不那麼做了。”

在太昊陵顯仁殿的東北角,一塊青石上有一個醒目的黑漆漆的圓孔,俗稱“摸兒洞”,或“子孫窯”。“摸兒洞”,顧名思義,是用來求子的。來趕廟會的男男女女走到這兒,爭先恐後都要用手摸一摸這個黑圓孔,有的還仔細地用手指在裡面摸一整圈,期盼能生得龍子鳳女。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泥泥狗上的傳統圖案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每一筆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不能隨意更改。

“摸摸它就能求子。子孫窯就代表女性生殖器,一摸就是撈兒撈女撈孫子的。上歲數的為了求孫子,年輕人沒孩兒的,摸摸就能有下代人。”

生殖崇拜給泥泥狗染上了神秘色彩,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有泥泥狗治百病的傳說。許述章說:“買了泥泥狗,給某某爺(當地稱神為爺)上香,回去可以治百家病。這個說法有一點迷信色彩,但是自古就有。按科學來說,這個治不了百家病。但是當地人帶著本地的泥泥狗或者土外出,要是水土不服,(摻一點土在水裡喝掉),這方法還是管用的。”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許述章一天能做幾百個小泥泥狗,很小的泥泥狗也被叫作“燕子”。

泥偶“正色”

泥泥狗的製作原料是土,一直用淮陽當地的土,“都是地下的泥,沒有什麼雜質。

“泥弄來後要蒸,蒸熟了就用手捏,捏了晾乾以後再上色。我們這一片兒地下都是這些泥。”

現在許述章用來做泥泥狗的土都是買來的,他說:“有人專門來賣,一次買幾車,夠一年用的了。”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從地裡挖來的土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處理。

買到的泥都是生泥,要成為做泥泥狗的原料,還得再加工。“用棍捶,捶熟再上手捏,就跟和麵一樣,如果是生泥就沒有韌性,捏不了的。捏完了上色,再上一層清漆,不用燒。

“以前的泥泥狗不上清漆,上清漆是沒幾年的事。以前的泥泥狗,一吹就帶響,吹的時候沾一嘴的顏料,上了清漆就不掉顏料了。”泥幹了就可以上顏料,“顏料以前是自己配的,綠的、紅的、黃的,現在用的是廣告顏料,色還是那些色。”

淮陽泥泥狗都是黑底上彩,以黑為主。“黑的叫作煮黑,‘煮黑’這是土語,就是擱在鍋裡越煮越黑的意思。煮出來的是以前染布用的顏料。以前穿的粗布,有黑色的、藍色的、紫黃色的,都是用這顏料染出來的。”

據古書記載:“夏后氏尚黑”(《禮記·檀弓上》),夏代祭祀的太廟是黑色,稱為“玄堂’”(《路史·後記·夏后氏》),祭器也是黑色,“黑染其外”(《韓非子·十過》)。夏后氏即夏禹,淮陽在古代屬夏地,至今鄉間老人還愛穿一身黑,留存著“尚黑”的遺風。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泥泥狗以黑色打底,保持著古老的傳統。“傳統的泥泥狗就是用這黑色的底,要是問咋用黑色,這個難講。專家們都說很早以前以黑為美、用黑辟邪呀,藝人們講不出這道理,他們會說,從前就這樣做,現在還是這樣做。

“要是用個白底、黃底,人家就說,這不是泥泥狗了。具體為啥傳承了這麼多年一直是黑底,誰也說不了,專家學者也說不了,很難講明白的。”

打上黑底後,要上彩了,上的是大紅、大黃、大藍(青)、大白。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稱為“正色”。

“以前用的大部分是黃、紅,現在配的多了,有時候根據需要配個顏色。比如這湖藍色,以前偶爾用,有綠色的時候就沒有湖藍,有湖藍就不用綠色,現在都經常用。都用作點綴的顏色,並不是完全以彩色為主。”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泥泥狗身上的彩色一般用“正色”,變化不多,僅作點綴使用。

上彩的活多放在冬天,因為冬天太冷,做不了泥坯。“泥坯會上凍,不容易保存。所以天冷了就看看有啥需要上彩的就上。”

“走火入魔”

許述章說他現在做泥泥狗大多憑的是樂趣,“樂趣咋說?人要是入了迷走了火,那即便是不掙錢也覺得有意思。

“我是年紀大了,經常摸這個東西,這些泥就好像是吸引我。出了門參加完活動,回到家都是先瞅瞅這個,先摸摸它。做的時候,精力一直在這上面,沒想到它能賣多少錢,也沒想別人掙了多少錢……這就是走火入魔了。”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做泥泥狗有兩種方法,一種套模,一種手捏。泥泥狗藝人都用手捏製。

許述章膝下有一男一女,“閨女出閣了,兒子從小隨著我做泥泥狗。現在這個出名,咱是趕上這個形勢了,趕不上這個形勢,做泥泥狗誰知道你,是吧?實際上在以前,做泥泥狗的不說是下等人,也會被人家說是沒啥能耐。”

“他感興趣,就做點兒這東西。他二十多歲了,那些小人兒啊什麼的都是他捏的。有時候普通樣式做煩了,他就捏點兒自己感興趣的,但不以那為主,也不賣那樣的。還是賣泥泥狗,這一個就幾塊錢,不超過5塊。”

摸摸它就能求子!河南淮陽泥泥狗,非遺的傳承該如何繼續?

談到泥泥狗的傳承,許述章說:“至於兒子是不是一直做這個,我不一定願意,他也不一定願意。現在他是半做半不做,經常出去,家裡忙了就叫他回來幹。我是定型了,我去打工人家是不會要的,但他就不一定了。別說是下一代年輕人,就是每一朝每一代,都是啥掙錢幹啥。”

中央電視臺曾採訪過許述章,“導演私下裡聊天時和我說:這也沒啥可說的了。我說你還沒開機呢,你開機以後等我說啊,那場面的話誰不會說啊?

“別人捧你、政府誇你的,你還朝人懟,那何必呢,對不對?但是實際就是實際。現在宣傳非遺,只是一種口號,一種形式,真正的藝人其實沒得到啥。所以說,要想讓下一代把泥泥狗做成大事,真正地繼承下去,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