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工作侧记

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工作侧记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76亿元,增长7.0%,在14个市州中排名第二。

——第三产业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9.3%,排名市州第一。

——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7.17亿元,增长1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7亿元,增长5.2%。税收收入11.41亿元,增长29.6%。

平凉市2018年上半年的这份经济成绩单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电力建材行业持续增长

工业用电量是最能体现工业生产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7.99亿度,增长12.31%。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市工业生产保持了良好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8.78亿元,增长5.1%,在14个市州中排名第六,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9亿元,增长5.8%,增速比1-5月回升2.3个百分点。6月份完成增加值4.6亿元,环比增长14.5%,同比增长17%。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长期从事经济工作,他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经济建设发展的脉络、走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娴熟的把控。

市委书记郭承录多次指出,当前,我市发展正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面临质量提升和总量扩张双重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只有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经常强调,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意味着要重新调整一下我们习以为常的看问题的角度和做工作的标尺,一定要树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坚决摆正发展观念,努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我市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全市上下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支持煤炭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持续做好火力发电指标协调争取,强化电煤保障联动发展。抓住今年以来煤电需求旺盛、水泥价格上扬的市场机遇,全力支持华煤集团、平凉电厂、海螺水泥等骨干企业多产快销,协调做好运力保障、电煤协调、政策指导等各方面工作,促进重点行业增量提速、重点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紧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搭建银政企、银政投对接平台,强化担保业务监管,引导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模式,千方百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至5月底,全市担保机构共25户,注册资本金12.57亿元,担保总额11.53亿元,在保责任余额16.6亿元。

2018年3月,市工信委组织与11户重点企业签订《平凉市服务工业企业协议》,督促指导各县区与辖区重点企业逐一签订服务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特别是4月份以来,针对火电企业反映的电煤公路运输问题,组织公安、路政、交通、安监等部门和有关县区及企业,召开全市电煤公路运输保障协调会议,建立了部门联动、企地联合协调机制,督促协调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合力推进电煤运输畅通。

强有力的举措带来的是沉甸甸的上行数据:

——上半年,7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75%,增长4.6%,比1-5月提高2.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稳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上半年,全市电力、建材两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29.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8.58%。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3.8%;建材行业完成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7.9%,增速比1-5月提高4.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33亿元,增长13.9%;实现利税总额20.72亿元,增长58.9%;实现利润总额12.16亿元,增长1.64倍。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7月24日,记者在平凉工业园区看到,计划总投资5.1亿元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施工现场,三辆吊车正在吊装厂房钢结构组件,工人们忙碌工作着。据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泓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总建筑面积14.88万平方米,主要新建11栋厂房,以及综合服务楼、食堂、综合站房、污水处理站等配套服务设施,配套完成室外绿化、围墙、土方工程、管网等附属工程,建设公用动力设备并搭建网络信息化平台。

目前已完成A1厂房基础及回填,完成A1辅助楼房2层梁板柱浇筑,正在进行A1厂房辅助楼房三层梁板柱施工及钢结构钢柱安装;完成A2厂房基础及回填,完成A2厂房辅助楼房一层梁板柱浇筑,正在进行A2厂房辅助楼房二层梁板柱施工及钢结构钢柱安装;完成A3厂房基础及回填,完成A3厂房辅助楼房一层梁板柱浇筑,正在进行二层梁板柱施工;综合服务楼完成独立基础短柱浇筑,正在进行回填;围墙砌筑完成,正在贴文化砖;A4厂房基坑已开挖。

该项目采取“标准厂房+量身定制”的方式,为投资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的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推动平凉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项目建成后,将为平凉工业园区提供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型的企业孵化平台。

去年以来,我市采取“三个一”包抓、现场调度、联审联批、集中开工、观摩督查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抓开工、赶进度、补欠账,努力推动全市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落地生根。全市共确定市级领导“三个一”包抓重大项目57项(前期项目10项,续建项目31项,新开工项目16项),总投资1536.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9亿元。截至6月底,开工40项,开工率85.1%,完成投资56.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8.4%。

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投资项目前置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积极协调化解项目在前期报备、土地供应、融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掣肘和瓶颈制约,全力为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铺平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和房地产项目359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8.55%,降幅比1-5月收窄8.28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下降13.65%,降幅比1-5月收窄19.37个百分点。房地产项目52个,完成投资下降13.95%,降幅比1-5月收窄6.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57.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48%;房屋竣工面积42.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9.58%。

精准招商集聚后劲

招商引资是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市委书记郭承录多次强调,一方面要走出去,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招商一批项目;一方面要走下去,抓督查、抓落实。要克服畏难情绪,拿出一些狠招、实招,争取引进一些大的企业和好的项目。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强调,要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引进工业、服务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建立健全重点招商项目全程服务、落地奖补制度,强化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县(区)两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紧扣项目招商“八个一批”和项目生成“四个方面”要求以及能源综合利用、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养生、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六大领域,带着政策和项目先后多次组建招商引资小分队,赴上海、广东、山东、河北、安徽、北京、香港等地上门精准招商。同时,先后接待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江苏乐能电池、山东大海集团等单位和企业来平考察,为招商引进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8年7月5日,我市在兰州组工大厦举行了第24届兰洽会平凉市投资环境推介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精心筛选的300多个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和市场前景好的招商项目,吸引了省内外客商的广泛注目,共成功签约引进愿景华亭综合开发、年处理15万吨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天然气利用、植物益生菌发酵果蔬浆重点实验室创建等重点项目37项,签约资金总额96.56亿元。其中总投资9亿元的平凉工业园区生态塑料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灵台县万吨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与废弃农业资源循环利用项目2个项目在全省重大项目签约专场上签约。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为我市转型开放,科学发展抢占了先机。

兰洽会期间,我市积极参加第24届兰洽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中(甘肃)韩系列经济贸易促进活动、陇粤两省经贸交流洽谈会、中外知名商会进甘肃暨民企陇上行活动专场签约暨推介活动、“一带一路”粮食安全高峰论坛、中亚—中国(甘肃)经贸合作洽谈会、2018国际采购商大会暨中国(甘肃)供销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等主题活动,对精心筛选的300多个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在会期进行推介,并就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建材、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精准洽谈与合作,达成了部分合作意向。

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质量比速度更重要,结构比总量更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平凉经济建设将更加健康、更可持续,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工作侧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