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大面积实施“退养还湖”工程,还出湖区生态新貌

宝应“退养还湖”还出湖区生态新貌:上半年退养约4000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盛夏的宝应湖,碧波荡漾,湖区生态面貌焕然一新。这是我县结合“263”专项行动的开展,扎实推进“退养还湖”取得的显著成效。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我县逐步实施运西地区养殖水面的生态修复工程,大面积实施“退养还湖”工程。2017年退养1.2万亩,今年上半年仅宝应湖就退养约4000亩。

宝应大面积实施“退养还湖”工程,还出湖区生态新貌

生态是宝应的最大特色,为了守住这一特色,我县结合开展“263”专项行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退养还湖”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安宜镇运西地区紧靠宝应湖,是全县“退养还湖”工程的主战场。上世纪90年代初沿湖的村庄开始大面积搞围网养殖。本次“退养还湖”,安宜镇共涉及6个村场、360多户渔民、11000亩的养殖面积。“退养还湖”工程启动以来,安宜镇要求各村场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按照我县“退养还湖”实施方案,渔民的养殖设施中网围、土圩分别以2520元/亩、3360元/亩进行补偿,安宜、氾水两镇失水渔民按照城市低保588元/人/月进行补助,同时鼓励渔民异地搬迁,并进行补偿。

今年是实施“退养还湖”工程的第二年,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相关部门和镇村按照既定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既保证工程有序推进,也保障渔民基本利益。近日,记者在金湖渔业村湖区施工现场看到,尽管当下是连续高温天气,湖区圩堤上施工现场依然一片繁忙。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作业空间较小,湖面来回运输机械慢等因素,影响了施工进度,工人们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确保完成序时任务。

退养还湖后,宝应湖岸边的围网已经基本拆除,湖面变得更加开阔,水质有了明显提升,湖面上野生的荷花与菱角长得格外茂盛,整个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县水产局副局长陈强介绍,往年盛夏时节,由于气温高,湖面上会出现富营养化的浮萍,而实施退养还湖后,湖水非常清澈,生态环境逐渐变好。

据了解,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和“263”专项行动的重点工程,“退养还湖”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河湖的生态功能,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县“退养还湖”四年行动计划,全县共需退养还湖水面为2.8万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6万多亩,这也为宝应湖湖区的生态修复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退养还湖”工程还将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真正守住宝应的生态底色。来源:宝应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