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讀書方法是怎樣的?

用戶4474647406


今年的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李敖先生因病況轉危離世,享年83歲。

李敖的一生是傳奇的,他嬉笑怒罵,頗受爭議,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被西方稱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李敖說“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他是狂的,這句名言讓多少人褒貶不一。

但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他,你都沒法否認他有著驚人的閱讀量,香港報紙對李敖的評價是:“很可能是50歲以下的當代中國人之中,讀書最多又最有文采的人。”

我們現在就來看看李敖的讀書方法:

一、跳讀

談到怎樣讀書,李敖曾說過他看書只跳看一遍。“所謂跳看,是每頁的重點讓它跳出來給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讀,也不是所謂連讀。連讀的方法我看像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是騙人的。“

讀書不是說一定要逐字逐句看下去的,而是要提高閱讀量,像《快速閱讀術》裡所介紹的讀書方法一樣,像流水一樣輕鬆流暢地讀。“跳讀”是讀書中必備的讀書方法,它能極大提高讀書效率。可以說,你若想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你首先就是要學會“跳讀”。大部分的書都適用於跳讀,包括教科書。我們跳過一部分,不會影響我們對整體的把握。

二、大卸八塊法

“重點部分立即用色筆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這樣子隨看隨動手,再把‘分屍’下來的作分類處理。這樣一來,這本書就跑不掉了。它永遠為你所用,並且拈之則來,不易忘記。”這確實是好辦法,尤其對年事稍長者。年紀大了,記憶不好,過目即忘,讀了等於沒讀。若能眼到手到,在書本上勾勾畫畫,寫寫眉批,做些簡單筆記,必有助於記憶。其實慢讀比泛泛而讀要有效得多。

李敖提起過自己讀書會分類留存:“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類別分開來。那背面有用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整理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分類留存。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在書上勾勾畫畫,寫寫眉批,做些簡單筆記,然後進行“分屍”處理。李敖會用自己做的夾子,按自己的習慣把資料層層分類,分出幾千個類別。而李敖只需要記住分類後的標題便可以在日後要用時任意選取。

三、同主題串讀

李敖在跳讀過程中,對哪個部分有興趣,就會找來其它相關的書同步鑽研,相同主題的結合起來讀。“這時候,不是每次只看一本書了,而是觸類旁通,互相印證與補充。這樣子折騰下來,書才真正為我所用。”

這個時候的讀書以及不僅僅只是看看書而已,而是更進一步,更深層次地閱讀了,甚至可以說是研究。這樣的讀書讀下來,會讓讀書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質的飛躍。

可能對於將書進行“分屍”,有部分人覺得雖然高效,但是並不實際,適用性不廣。我個人覺得李敖的讀書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我們說對任何的讀書方法,我們都要去糟取精。其實李敖的讀書方法,就相當於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寫作庫,分門別類地將自己獨到的信息進行歸類,當需要用時就“信手拈來”,這樣大大提高了寫作的效率。其實我們不一定說就要完全按照李敖的方法,將書進行“分屍”,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在的印象筆記或是有道雲筆記等,對平日裡閱讀看到的信息進行歸類,這樣在不撕書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總之,從寫作者這個角度來說,李敖的方法還是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的。我們可以對他的方法進行優化,改進成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淡之讀書


對於李敖,我的偶像,或者是說我敬佩的人。

一生嬉笑怒罵,對生活直言不諱。

該愛就愛,該恨就恨。

性情中人。至於他的書法,字體來說,我只能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去生活,去自在。何嘗不是人生樂趣呢。

其實沒有對與錯,沒有好與不好。

一切走自己的路。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