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武聖關羽集忠君、正義、武德、智慧、膽略於一身,同時也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是個性格十分有稜角的人。

針對關羽性格的缺陷,諸葛亮曾經對劉備說:“雲長平生傲上而不忍下。”

所謂“傲上而不忍下”,是說關羽自以為能力超人,對諸葛亮等上層的同僚時常表現他的傲氣,同時對待部屬卻往往不知有所體恤。

同時關羽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缺乏政治頭腦,不能站在大哥劉備和軍師諸葛亮的立場上,去看待三國的政治關係,反而說:“孫權小兒,有何懼哉!”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自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無力南侵,孫權無力北伐,劉備在西南剛站穩腳跟,三國鼎立的局勢初步形成,但是仍然以曹操的勢力最強大。

因此軍師諸葛亮定下的國家大計,就是聯吳抗曹,這點連劉備都不曾動搖過,當然東吳的孫權也是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而關羽自公元209年鎮守荊州之後,一直到公元219年兵敗被殺之時,共守護了荊州整整10年時間。

在這10年時間裡,關羽的總方針就是既要防備曹操南下偷襲,又拒絕與東吳聯姻,導致腹背受敵。很明顯,這與劉備、諸葛亮等人的聯吳抗曹大計是背道而馳的。

更有意思的是,劉備委任關羽鎮守荊州,在臨行前,諸葛亮還特意囑咐關羽:“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哪怕關羽聽進去半句,也不會落得一個丟城喪命的下場。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同時關羽“傲上”的性格,在這裡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壓根沒把諸葛亮的話放在心坎裡。

公元219年,劉備攻佔漢中,自立為漢中王。關羽非常欣喜,就想配合大哥劉備在南方有所動作,於是從荊州南郡出兵,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整個華夏。

東吳都督陸遜與虎威將軍呂蒙,趁荊州守備之空,襲取荊州。關羽得知消息後,慌忙從樊城撤兵回救荊州。

陸遜指揮大軍,勢如破竹,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等於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而公安、江陵兩郡又被素與關羽不合的麋芳、士仁獻給了吳軍。

關羽進退維谷,走投無路,只得領兵退守麥城,最後寡不敵眾被吳將馬忠所斬殺,一代名將之花就此隕落於荊州。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關羽被殺後,大哥劉備痛不欲生,要為二弟關羽報仇雪恨,與東吳誓不兩立。公元221年,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群臣勸諫,並以蜀漢皇帝的名義,昭告天下,東征伐吳。

劉備在伐吳的決策上,其實非常有意思。第一,他吸取關羽兵敗教訓,知道大本營必須得留可靠之人,並重兵把守,所以他命諸葛亮留守成都,趙雲守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就算他兵敗了,至少還有可退之路。

第二,他盡發兩川之兵,蜀兵5萬,並聯合沙摩柯等五個蠻族之兵約5萬人,共10餘萬人進攻夷陵。從兵力上看,雖然是東吳陸遜的2倍之多。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但是劉備也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和關羽一樣,都小看了陸遜的才能,都把陸遜當做是黃口小兒,認為陸遜打敗關羽就是趁人之危,其實沒啥本事。

第三,劉備號稱10萬大軍,竟然沒有一個運籌帷幄的能人,也沒有一個能真徵善戰,能震懾東吳的大將,諸葛亮沒去,趙雲沒去,張飛雖然去了,但是在戰爭初期,就被部下早早地給害死了。

劉備軍中,只有馮習、張南、傅彤、杜路、劉寧、黃權、馬良、關興、張苞等這些小將,而東吳有心思縝密,通曉兵法的陸遜,這相當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角色,還有能征善戰,具備超強統兵能力的呂蒙。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第四,劉備為一己之私,勞師遠征其實一開始就不得蜀人之心,且深入東吳腹地,戰線太長,補給困難,軍心不穩。

劉備一方面輕敵,一方面自身不具備用兵智慧,又無英勇善戰的武將可派,且不得民心和軍心,所以伐吳本身就是一場自殺式的攻擊,註定了最終失敗的命運。

公元222年6月,劉備兵敗退往白帝城,十分悲痛地說:“我竟受到陸遜的挫折侮辱,豈非天意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就是天意嗎?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劉備兵敗後,想到當初不聽丞相諸葛亮和子龍的勸諫,才導致今天的慘敗,他的心裡不禁萬分悲涼。他要是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了,文武大臣怎麼看待他,蜀人會怎麼看待他?他這個皇帝的臉往哪裡擺?他在祈禱奇蹟的出現。

公元222年9月,事情似乎有了轉機,劉備聽說曹魏犯吳,心中有了幾分喜悅,於是立即寫了一封密信給東吳的陸遜說:“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與君共同伐魏,將軍還能行嗎?”

他的這封密信無非是向陸遜示好,想與東吳捐棄前嫌、和好如初。三個月前還與人家殺得死去活來的,可見劉備的這個臉變得可真快,跟變天一樣。

陸遜收到劉備的信後,十分氣憤地說道:“舊傷未愈,無兵可興。”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陸遜的話可謂別有深意,一方面鄙視劉備假仁假義的嘴臉,不屑與他合作,一方面就是想氣一氣劉備,心想:你劉備自不量力,伐吳剛剛兵敗,哪裡有這個能力和我合作一把共同伐魏呢?

想到這裡,陸遜立即回了一封信給劉備,這封信可謂是劉備的奪命符,陸遜信中寫道:“你應該跟我們的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

語氣如此強硬,絲毫不給劉備面子。作為一國之君的劉備,面對伐吳戰爭的慘敗卻無力迴天,本想趁曹魏攻吳之際,與吳聯合一把,用伐魏的成績挽回自己的一點顏面。

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可是破鏡終難重圓,公元223年3月,劉備在悔恨交加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白帝城,享年6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