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分公母,母的比较好吃,你知道怎么区分吗?

娱乐小傻喵


炎热的夏季,必不可少,家家囤货的就是解暑的水果,西瓜了。记得小时候爸爸会买一蛇皮袋的西瓜放在家里,吃之前井水浸,后来条件好了就放冰箱,反正清凉甘甜,从外面回来吃一块西瓜,暑热顿消。

西瓜也分好吃和不好吃的,好吃的西瓜又沙又甜,皮薄汁多,而不好吃的皮厚,不甜。其实虽然瓜和瓜的差别这么大,它们都是由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授粉之后雌花长成的,所以严格从生物学角度,西瓜不分公母,都是一个性别的。好吃不好吃就是品种,光照,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的。瓜农有时候会统称好吃的西瓜是母的,差一点的是公的,以此来区分,辨别西瓜。今天来教大家怎样从一堆西瓜中,找出好吃的西瓜。

首先要看的,就是西瓜的脐圈,有人把脐圈大的,圆的叫做母西瓜,这样的西瓜通常发育良好,水分光照都充足,就会比较好吃,而脐圈长的小的,甚至是一个点,往往代表这个西瓜有点发育不良,就没那么好吃。

再就是看西瓜表面动物花纹,一般花纹色深,清楚,排列整齐的瓜光照充足,比较甜,有的西瓜花纹都发亮,这样的瓜您一定要买回家。

最后就是听听西瓜说话。用手拍拍西瓜,如果它发出“当当”的声音,说明这个瓜熟的不透,如果是比较混浊,沉重的“砰砰”的声音,则说明瓜已经熟透了。

怎么样,下次再去买西瓜,会挑了吗?


药事健康


西瓜分公母?真假?首先西瓜的公母之分不是遗传学上的公母之分,而是人们为了区分西瓜甜不甜的一种方法。夏天的话西瓜成了日常的必需品,午饭后吃上可口的西瓜别提有多带劲了,一下午的精气神全回来了。那大家知道怎么区分公母吗?哪种西瓜才好吃呢?

1.西瓜的公母之分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瓜的一面有着肚脐一样的圆圈,而日常生活中的公母之分就是从这里分辨的。一般来说公西瓜的圈圈比较大,这样的话就意味着皮很厚,口感上就比较不好吃。而母西瓜的圈圈比较小,这样的话就意味着皮很薄,口感上就更加脆甜可口。


2.颜色的比较

一般来说西瓜大胆挑选上要看花纹的分布特点,总的来说一般颜色较深的花纹更加好吃一点。因为花纹模糊的话就意味着肥料施用的太多,尤其是硝酸盐的成分比较高。另外西瓜中不接触阳光的瓜皮应该为黄色才算是成熟的,但很多的西瓜看起来都是白色的。这就意味这西瓜提前采摘了,这时候的西瓜还没有完全熟透。


3.质地上的比较

一般来说越大的西瓜成熟度越好,吃起来味道更加甜美。而成熟的西瓜用手拍了后声音比较清脆洪亮,反之西瓜就没完全熟透。因为熟透的西瓜皮质更有弹性。

4.瓜蒂的辨别

西瓜的瓜蒂如果是一条直线,这就意味着西瓜并没完全熟透,而那种弯曲的瓜蒂吃起来就更加甜。而瓜蒂的辨别中也要注意是不是干枯,干枯的放的时间长,不新鲜。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怎么挑选西瓜的呢?相信有了以上的挑选方法大家可以避免买到没熟透的西瓜了吧。


三农圈子


首先纠正一个错识:西瓜不分公母。

平常大家在买西瓜时,好多人都会说母西瓜比公西瓜更甜、更好吃,要买母西瓜,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诚然,在选购西瓜上有很多辨别西瓜成熟度、肉质口感等方面实用方法,但要说西瓜分公母,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习惯性的错误认识,因为西瓜根本就部没有公西瓜和母西瓜之分。

现在夏天到了,又到了西瓜大量陆续上市的时节,相信大家也会经常到超市或者水果店里买西瓜吃。现在就较大家六个挑选优质西瓜的小窍门(五看一听),保证你买的西瓜又熟又甜!

五看:

1、看西瓜外形:成熟比较好的西瓜,一般瓜形比较圆、比较周正,而且西瓜两头比较匀称。

2、看瓜皮颜色:成熟度好的西瓜,一般瓜皮颜色青绿、鲜亮有光泽,瓜皮上的瓜纹整齐、颜色又深又清晰,在西瓜着地的底面有很亮的黄白色。如果瓜皮上看起来有一层雾壮膜的,恭喜你这个西瓜有可能是沙瓤瓜。

3、看瓜脐凹凸度:成熟度好的西瓜,底部的瓜脐大多往里凹陷的比较深,如果瓜脐部向外凸或比较平或者向里略凹,说明这个西瓜可能未熟好或者成熟度一般,而且瓜脐越小的皮越薄。

4、看瓜蒂曲直:成熟比较好,一般西瓜头上的瓜蒂都是弯曲的,这样的西瓜瓜籽比较少,也比较甜,如果瓜蒂是直的不要买,这样的西瓜大多籽多、含糖量比较低。而且瓜蒂越新鲜,说明这个西瓜也是摘的时间比较短,也更新鲜。

5、比西瓜手感:个头差不多大小的西瓜,成熟度越好,重量越沉;用手轻按西瓜,成熟好的西瓜瓜皮弹性比较好,而手感比较硬、弹性差的西瓜则成熟不好或者未成熟。

一听:

听西瓜声音:用手拍西瓜或者用指头弹西瓜,成熟比较好的西瓜,感觉瓜皮很脆,会有类似“砰、砰”或者“咚、咚”混重声;而成熟不好的西瓜,瓜皮有硬感,发出的声音是比较清脆的“当、当”声;如果西瓜发出“噗、噗”的声音,则说明这个西瓜已经熟过劲儿了。

另外提醒大家:西瓜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因为西瓜时寒性水果,而且含糖量比较高,对于那些身体比较虚弱、肠胃消化不好、有糖尿病以及年龄比较大的人,更是尽量要少吃,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农技小背篓


我在北京庞各庄的西瓜博物馆采访过专家,从科普角度说说。

首先,西瓜不分公母.水果分公母一说,是从橙子那边传来的谣言,不知怎么又被安西瓜身上了。

挑西瓜,很多人只靠手拍听声音的经验。但是声音这个东西,不好标准化。其实,只要弄明白了西瓜好吃的“科学原理”,挑西瓜就不难了。

西瓜是否“好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甜度和水分,另外,如果籽太多,也会影响吃瓜的感觉,吃起来不够爽。现在很多西瓜是三倍体,也就是无籽西瓜,吃着不用吐字,方便!

甜度跟西瓜的品种、还有早晚温差、水热条件有关。一般来说,早晚温差大、比较干燥的地方,水果比较容易积累糖分。所以新疆一带的水果更甜。但是一般人到超市的,也不会专门挑产地,因为产地远的,运输时间长,不够新鲜了。

水果生长时,最开始是“长身体”,个子长大,快成熟了,才开始积累糖分。所以,同一产地的西瓜,在藤上长得比较成熟的更甜。就像十月怀胎,早产的,还没等到成熟呢,味道不成。那么,我们的挑西瓜的任务,就简化成,如何挑选在藤上长的时间够长、没有被过早摘下来的。

有几个特征:

1、西瓜表面的花纹宽的甜。西瓜一“出生”就有花纹了,跟吹气球一个原理,个头长得越大,表面花纹就撑的更开,说明生长的时间长。所以看到花纹间的宽度大的,要比花纹细密的更成成熟,也更甜。

2、瓜蒂、瓜脐凹陷甜。胖子的肚脐眼一般凹陷,西瓜也一样。如果瓜脐比较平、甚至稍微外凸,说明还不够成熟,不好吃。

遵循这个规律,可以找到没有摘得太早西瓜,一般不会太差。

除了甜度,口感是否“沙瓤”也是好吃的一大要素。有些西瓜,肉图图的口感不好,不脆,有些则过于干,没水分了,都不好吃。

沙瓤的程度其实与西瓜含水量有关,水分越少,瓜瓤越“沙”。一般西瓜摘下来到消费者吃到嘴里,会有一定间隔。这段间隔里,西瓜会逐渐失去水分。如果买了新瓜,喜欢沙瓤的,可以稍微放置几天,如果喜欢水多的,就赶紧吃。

挑选方面,水分少的,其实重量会比同等体积的轻一些。但是这个差别太小了,很难直观比较出来。这个倒是可以拍一拍,感觉“共振”的,一般就是比较“沙“了,因为里面有些细胞脱水,所以会感觉震。


博物课堂刘老师


夏天,是个西瓜热销的季节,西瓜多汁,味甜,有很多人把西瓜当饭吃,我也是,每天吃半个冰镇西瓜,在夏天特别享受和满足。

会吃还不行,你还得回挑,由于西瓜的需求量大,西瓜的质量也层次不齐,有的西瓜看起来很好,但一吃要么太熟,要么是生的,因此,挑西瓜也是一个技术活。

1.看圈圈:瓜底有瓜脐,是个小黑圈。圈大是公瓜,圈小是母瓜。这个圈越小越好,圈越大,瓜皮越厚。

2.看纹路:瓜表面纹路整齐且有规则的是母瓜,反之则为公瓜。

3.看瓜蒂:若是直直一条线,是公瓜,籽多籽大,口感粗而且淡;若是卷曲圈起来,那是母瓜,瓜籽小且少,口感细而甜,是不二之选。

知道这三个挑选西瓜的诀窍,我相信你在这个夏天一定可以品尝到真正多汁味甜的大西瓜!


盲行盲人推拿


众所周知,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味道甘味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含有大量葡萄糖、果糖、蛋白氨基酸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具有利尿消渴功效,并能消除肾脏炎症。有言论说西瓜分公母,母的比较好吃,那么,如何区别呢?

一般来说,人们大多从以下几点区别西瓜公母,以便挑选,如:

一、瓜表面纹路。西瓜纹路整齐且有规则的是母瓜,反之则为公瓜。瓜体匀称的,生长正常,质量比较好,瓜体畸形的,生长不正常,口味应该就没有这么好了。

二、瓜蒂。若是直直一条线,就是公瓜,籽多籽大,口感粗而且淡;若是卷曲圈起来,则是母瓜,瓜籽小且少,口感细而甜。

三、听声音。买西瓜的时候可以用手弹西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不够成熟;听到噗噗声的,是过熟的瓜。

四、颜色。底面发黄的是熟瓜,表面色泽暗淡,花斑或纹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挑瓜最好挑青绿色。

五、瓜底的瓜脐。圈大是公瓜,圈小是母瓜,这个圈越小越好,圈越大,瓜皮越厚。味道就没有这么好的,

但是,西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了,西瓜是生冷食品,一次性吃多了容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和大便滑泄者应慎食。其次,由于西瓜个头比较大,如果放的时间比较久,西瓜打开以后容易发生变质,导致细菌繁殖,就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并且,西瓜含糖量比较高,所以糖尿病的患者是不能多吃的,否则可能会导致血糖增高,出现糖尿病代谢紊乱或引起酸中毒,严重的可能会威胁到生命。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虽然也许你听说过尝试学习过或者已经掌握过根据水果外形分辨公母,进而找到更好吃那个水果的特殊技能。

但还是想告诉你,所有水果都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



尽管果实是植物交配之后形成的,但构成果实的绝大多数组织都来自母本,只有种子有来自父本的成分。换句话说,水果的可食用部分都是母的,没有公的。所谓「公」和「母」,仅仅是水果长得不太一样而已。

举个例子。

西瓜。买西瓜时经常会听到有人教你如何分辨「公西瓜」和「母西瓜」,而分辨的方法是看「肚脐」,根据肚脐差别来判断公母,就像下面这样:



然而,「肚脐」位于果实顶部,其实是花朵脱落的过程中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组织留下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其他部分慢(甚至不发育),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但说到底,这就是一个疤。你总不能说这疤的洞洞比较大,然后就断定这个瓜是母的吧。「人性化」也不是这么玩的。

再举个栗子。

脐橙。脐橙分公母的说法比西瓜还要广,从杂志报纸到朋友圈时代,你妈妈一定学过很多根据脐橙的「肚脐」,来分辨脐橙公母的方法,就像下面这个:




脐橙的「肚脐」结构比较复杂,内部仿佛有个变形了的小橙子,但其实这是一个由果皮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副果。这个副果的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

既然不能根据洞洞大小来分辨西瓜的公母,自然也不能因为脐橙的肚脐上有个小副果,就认为这是个怀了小橙子的母橙子吧。

在「肚脐」最明显的橙子上都不管用,这种分公母的方法,在别的水果身上就更不适用了。

既然水果不分公母,那么可不可以根据水果的外形不同来分辨那个水果更好吃呢?比如根据上面西瓜的「疤」和脐橙的「肚脐」?

至少到现在,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疤」或者「肚脐」形状大小与果实的口味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既不能根据这些外观分公母,也不能根据这些公母辨口感。最多,只能从外表上找不同吧。

不过,在一个脐橙里,这个「肚脐」的味道很可能比其他部位更好。

这是因为当脐橙还挂在树上生长的时候,「肚脐」在下,由于重力的作用糖分会向下运动,从而使橙子中的糖浓度从下往上逐渐变淡。大多数悬挂生长的水果都具有类似特点,就是靠近把儿的地方味道淡,靠近屁股的部分味道更浓。

但这种分法也只是用于一个脐橙的自我区别,而不能用于不同脐橙的对比。

所以,说到这你就能明白,水果是不分公母滴,对于大部分水果来说,单凭外形来判断口味的方法也是不大靠谱的。

当然事无绝对,还真有一个水果可以用外形来判断口味,它就是——库尔勒香梨。

库尔勒香梨的果实有两种发育模式,一种照着果子的方式长,好吃;一种照着叶子或树皮的方式长,难吃。前者的萼片脱落,留下一个坑,后者的萼片不脱落,留下一小块凸出来的部分。



可能人们按照「凸公凹母」的分法,把凹下去的库尔勒梨叫做「母梨」,又因为「母」的库尔勒梨更好吃,所以这才有了「水果分公母,母的更好吃」的传说。

但是,这里需要再强调一遍:这种方法对其它品种的梨也都不适用,更不能外推到其他水果上。

丁丁医生啊。既然已经推翻了「分公母辨口感」的挑水果方法,那正确的挑水果方法是什么呢?

水果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千差万别,也许有很多确实有效果的生活经验,不过,这些挑水果经验大多是针对具体的某一种水果,很难总结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

如果非要说,大概也就是一句话:新鲜的,足够熟的。然而, 好像对挑水果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导价值。

而且因为影响水果口感的因素很多,单从外表看,很多水果的外表都有迷惑性,比如西瓜,确实有些吃瓜老司机能分辨出哪些是皮薄瓤甜,然而就算是吃瓜老司机,也有可能秒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偶尔翻瓜几次。

所以啊,可以把所有没买到手的水果定性为薛定谔的状态,不咬一口,很难能百分百确定口感的。

其实说到底,分辨公母也好,挑选水果也好,这些都是咱们大吃货国独有的特色。谁让咱们爱吃,会吃,好吃呢,你看外国人,日子过得糙,他们就不懂这些技能。

记得当年在英国的 Sainsbury’s 挑西瓜,我习惯性的拍了拍瓜听听声音,结果引起了边上俩买菜英国老太的注意,她俩看我在西瓜堆里左拍拍右拍拍上听听下听听,那眼神是充满好奇,好像在说:


时说新语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看到题目我不自觉的看了看我的手指,发现我左手小指指甲盖比右手指甲盖大,我现在才发现,我左手小指竟然是母的!天哪,在我这个大男人身上发现了母的东西!

西瓜是雌雄同体,不分公母。看官们哪,咱们吃的西瓜是西瓜的子房壁,是不是又涨姿势了?还有更涨姿势的,我们吃的橘子瓣是果皮,里面一丝一丝的味道可口的其实是果皮毛!

回到正题,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西瓜。

一拍,大家跟我一起来,举起自己的右手,拍拍自己的胸口,听到声音了吗?如果拍在西瓜上面也是这个声音,那就证明这个西瓜不熟。然后拍拍自己的肩膀,听到这个声音了吗?排在西瓜上也是这个声音的话,就是刚刚好的西瓜。最后拍拍自己的肚子,听到声音了吗?这个声音证明西瓜过熟了。

二看,吃瓜当然要吃新鲜的、甜的,我们首先看瓜蒂,失水较多的肯定是放置时间较长的,如果瓜蒂上面带着一节藤蔓,绿油油的,肯定是从田里刚摘下来的,这样的西瓜酒放心吃,新鲜、水嫩。其次来看西瓜肚脐,肚脐大的果皮就厚,肚脐小的果皮就薄,厚的容易保存,薄的果肉就多,看个人口味吧。再次看西瓜形状,奇形怪状的,也就是在发育过程中被虫子叮的,肯定是长的不圆不对称的,建议选择圆的、对称的下口才好。

三掂,有人拿起西瓜,这个西瓜这么大,怎么感觉这么轻,这时候要注意了,要吗是放时间长了,要吗是在生长中水分养分供养不足,造成空心了,口感肯定不是太好,拿起西瓜压手,这样的西瓜水分多、爽口。

西瓜不分公母,分公母的是我们看西瓜的眼光。

以上来自科学兴农。


科学兴农


哈哈哈其实我认为西瓜不分公母,只分甜与不甜、好吃与否。怎么区分“公母西瓜”呢?我自以为母西瓜是那种比较好看的,具体看下面吧!

1、看颜色 底面发黄的是熟瓜;表面有茸毛、色泽暗淡,花斑或纹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挑瓜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2、听声音 用手指弹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不够成熟;听到“噗噗”声的,是过熟的瓜。

3、看圈圈 脐橙有脐眼,瓜底有瓜脐,是个小黑圈。脐眼并不是越大越好,其实小一点比较好,毕竟母西瓜也爱美,皮也薄。

4、看纹路 爸爸挑西瓜经验之谈就是要挑纹路清晰的,是不是因为母西瓜爱美呐~


懂半个球


夏天就该是大口吃瓜的季节,但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吃瓜“禁忌”,比如说多吃西瓜会发胖、经期不能吃西瓜、西瓜太甜可能是注射了甜味剂……但这些说法可信吗?我们还能不能放心吃西瓜了?

挑西瓜要看公母?

有人说,挑西瓜要看公母,“肚脐”大的是母的,小的是公的,母的才好吃。

事实上,西瓜并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这些所谓的“肚脐”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之所以出现“肚脐”大小不同的情况,是因为不同的西瓜果实,其疤痕下方的果皮发育速度不同。而且,也没有根据“肚脐”大小来区分公母的判断标准。另外,没有证据表明西瓜“肚脐”大小与甜度有关。

因此,这种挑西瓜看公母、判断甜度的做法是不靠谱的。

多吃西瓜真的会发胖吗?

其实,西瓜中大部分(起码90%以上)都是水,含糖量不高,热量也比较低,每100克西瓜的热量仅为30千卡左右,与草莓、杨梅、杨桃差不多,比不上香蕉、苹果、梨等常见水果。

一个六七斤重中等大小的西瓜,切出1/4,按含1斤果肉来算,热量为150千卡左右,差不多是半碗米饭(200克/碗)的热量。

如此看来,吃西瓜似乎不那么容易发胖,但是,如果你胃口够大,一次性能吃上大半个甚至一整个,多吃会胖也不奇怪。

女性经期不能吃西瓜吗?

传闻西瓜性寒凉,女性经期不能吃。

关于“寒凉”,是古人凭经验的一种总结,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这个说法。的确有些人吃完西瓜会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但往往是由于吃了不卫生(比如切开后保存不当、刀子被污染)的西瓜,或者大量吃冰镇西瓜后发生胃肠痉挛,以及自身胃肠功能不佳等方面的原因引起。

事实上,只要女性在经期没有出现什么不舒服的症状,那么适当吃点西瓜并无大碍。当然,如果女性经期本身就出现了痛经、腹泻等不适,那就不建议吃西瓜了,特别是冰镇过的西瓜。

西瓜太甜,可能是注射了甜味剂?

每年一到西瓜上市的时候,就会流传关于“西瓜太甜,是因为注射了甜味剂”的说法。

其实,你说给西瓜注射甜味剂,也要考虑可行性和必要性啊。首先,用注射器给西瓜打针是门技术活,一不小心西瓜就裂开了,就算不裂开,甜味剂均匀扩散到整个西瓜也是非常缓慢的。而且,无端端给西瓜开个小孔,西瓜也容易坏掉,真要这样做,是否有点得不偿失?

事实上,西瓜甜不甜除了跟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到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差)和田间管理措施(如施肥情况)等的影响。

西瓜:这年头,做个西瓜真难!甜不甜都会被人怪!

西瓜保存不能用保鲜膜,不然更容易滋生细菌?

有时候,一个大西瓜吃不完,我们就会用保鲜膜先封起来。可是,听说有人做过实验,发现西瓜保存不能用保鲜膜,不然更容易滋生细菌,而且甚至传说有人就因为吃覆盖保鲜膜的西瓜险些丧命。

其实,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不严谨的,例如,没法排除保鲜膜、操作人员的手、刀子以及砧板本身是否已受到细菌污染。事实上,把西瓜放入冰箱冷藏前,先用保鲜膜封好,可以起到防止食物之间交叉污染的作用。

至于“吃覆盖保鲜膜的西瓜险些丧命”的事件,只能说得出这样的因果关系有些草率。因为无法排除中毒是否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比方说,这个人是否身体有其他疾病?根本不适应吃冷藏过的东西?甚至西瓜已经发生了变质?

所以,一般来说,只要能保证西瓜本身没变质,保鲜膜没有受到污染,手、刀子以及砧板也都是干净的,那么,用保鲜膜保存西瓜是没问题的。如果不放心,可以用消毒过的保鲜盒来装西瓜,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

1.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吕庆革,吴桂华,王道革等.西瓜增甜技术措施.《现代化农业》 , 2002 (2) :21-21

3.顾有容.挑水果看公母,靠谱吗?果壳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