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因素暂时退居次席,内部因素驱动人民币走贬

美元因素暂时退居次席,内部因素驱动人民币走贬

7月23日至27日当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7671下调至6.7942,累计下调271bp。在岸即期汇率6.7795降至6.8246,累计贬值451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7783降至6.8240,累计贬值457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均出现下降。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4.78降至93.78;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98.14降至97.08;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94.92降至93.75。

周五,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报6.8246,较前一交易日大跌421bp,创2017年6月以来新低。本周累计跌451bp,连续第7周下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穿6.85关口,也刷新2017年6月以来新低。

近期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走势仍保持一定的相关度。美国近期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政策组合的短期刺激以及与欧日等经济体的渐趋分化使美元短期内保持强劲势头,上周美元指数在94-95区间高位震荡。但更重要的是,近期中国经济的数据表现、相对利差变化以及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驱动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关键因素。

近期发布的二季度和6月经济数据凸显内外需走弱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央行通过定向降准、MLF超预期新增、面谈及窗口指导等加大市场流动性供给,货币宽松预期升温,利率债收益率走低趋势显著。此外,前期偏向看多的情绪在近期人民币连续走跌的冲击下有所调整,同时房地产企业海外债券到期偿付需求增加,以及年中企业分红引发的购汇需求,导致外汇供需力量发生变化。

总体来看,近期人民币汇率震荡走贬是市场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真实反馈,在新的内外部形势下,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依靠市场调节寻求新的均衡水平阶段。央行此前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这意味着决策层对于汇率波动将保持较高程度的容忍,因此目前央行并未通过启动逆周期因子等措施显著干预汇率波动。

展望下一阶段,短期内支撑美元保持强势的动力依然存在,但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包括贸易摩擦、特朗普干预等在内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将对美元形成掣肘,美元是否能够突破上行尚不明朗。同时,我国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内需对经济增速支撑力加强,我国对保持汇率稳定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预计人民币汇率在经历调整后将回归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