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5度的熱鬧

2017年11月25日 天氣:晴

飛機終於飛上了萬里高空,飛翔在白得刺眼的雲層之上,此刻已經困得上眼皮與下眼皮打架,一路昏昏沉沉的,幾個小時的飛行眼睛一閉一睜就到了,飛機慢慢降落時看著下面越來越清晰的城市,山峰和河流的輪廓,地上冒出的那股寒流越來越真實,還好,飛機安全著陸時我看到天空有太陽。沿著機場出口長廊往外走的時候我還覺得有點因穿太多被捆得發熱,一出大門整個人置身在哈爾濱零下十幾度的真實中,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自己穿太少。那種寒風像是透過褲腳穿過肌肉直擊骨頭,立馬就酥了。管童鞋說要來機場接我,終於不用人生地不熟地自個兒找路了,果然有友走遍天下都不怕。汽車在筆直寬敞的大道上奔馳,道路兩邊跟南方公路綠化風景線完全不一樣,這裡這個季節只有光禿禿的樹幹,不見一片綠葉的蹤影,樹下地面上殘留著怎麼也融化不了的積雪。

零下15度的熱鬧

零下15度的熱鬧

管說佩服我,一個人說走就走,走這麼遠走那麼久,我說你也可以啊。我總是把一個人流浪這件事表現得很容易幹成似的,試圖掩飾自己的任性和瘋狂。是啊,無非就是出發的勇氣,後面的路現實會教你怎麼繼續,但出發就意味著要暫時捨棄掉捆綁在你身上的所有,工作,生活,朋友,家人。很多人之所以只有出走的想法沒有出發的行動是因為擔心歸來時回不到原點,我是個隨性的人,本就不分什麼原點終點,走到哪兒都是全新的起點。管說老了,走不動了,懶得走。那你應該去路上瞧瞧,你讓在路上的那些大叔大媽們情何以堪!

老同學見面總不免聊到那些年一起走過這些年都沒見過的同學們,細數哪個人留在了哪座城,生了幾個娃現在幹哪門?誓要表現出一日同窗,終身不忘的真摯,末了加一句恐怕再難相聚了,轉眼,高中畢業已經十年了。

第一站是傳說中來哈城必去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相比於走進教堂內參觀我更喜歡在外圍轉圈看它的建築風格和藝術輪廓,室內儼然已經被改造成一個訴說哈爾濱城市歷史的陳列館了,來之前我還天真地以為這是個真正的有牧師並且定期有禮拜日的教堂。陳列櫃裡燈光打得刺眼,牆上壁畫盡是歲月斑駁的痕跡,許是跟期望差得太遠,我們稍作觀覽就出去了,說好的別給未來的風景設定自以為是的假想呢!終究是我錯了?從索菲亞教堂步行就可以走到中央大街,對它的第一印象是喜歡腳下這條寬敞的石板路,它不像一般街道那樣用一大塊一大塊瓷磚鋪成相當平整的路,而且由一塊塊不平整的小石磚鋪成的帶有凹陷縫隙的大道,但這些凹凸並不會影響你行走其上,反而會覺得更舒服,我猜想可能設計師們是考慮了防滑的因素才會這樣設計,畢竟東北大地的冰凍是家常便飯。對每個旅遊城市而言,遊客心目中最著名的街基本要具備三個元素:小吃,特產和飯店。中央大街店鋪琳琅滿目,到處是特產小店,超市,五步一賣冰糖葫蘆的,十步一賣香腸的,十五步一賣馬迭爾冰棍的,還有各色俄羅斯套娃,翡翠琉璃杯,精緻梳妝盒,迷人音樂盒,騎士玩偶等等。管的一個朋友,哈爾濱本地人,稱中央大街是假貨一條街,所謂的俄羅斯進口全都是從義烏搬過來的,他想不通為什麼千里迢迢從那兒運過來又被南方人千里迢迢地帶回去,還說本地人根本不逛這條街。走進一家工藝品店,裡面的金光閃閃會讓你有一種每樣陳列品都在向你招手的錯覺,一時間都暈乎了,趕緊撒腿往外跑讓自己冷靜冷靜,我勸你最好識趣地躲避一下導購的眼神,有些導購看你轉了幾圈一樣東西都沒買沒準已經送你好幾個白眼了,心大的假裝無知者無畏叼著馬迭爾大搖大擺地繼續逛。

零下15度的熱鬧

我發現零下15°吃冰棍竟然可以禦寒,冬天吃冰棍比夏天吃冰棍更盡興,關鍵是拿在手上吃多久都不擔心它會融化。遠遠看見中央大街大門外道路中間擺著三大盆鮮花,出於好奇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花這麼抗寒,走進一看,驚呆了,原來是假花,這是一道腦筋急轉彎啊,我早該想到的。中央大街上即使能看到樹葉此刻也只是枯乾的樹葉,找不到綠的一座城到處透著一股涼,如果沒有太陽給的生氣實在沒有勇氣出門。

零下15度的熱鬧

哈城最吸引我的是豐富多樣的建築,多元並存,吸引各種風格流派的特色,有拜占庭風格的聖索菲亞教堂,有哥特式的呼蘭天主教堂,有文藝復興式的中央書店,也有俄羅斯風格的尼古拉大教堂。因地處我國氣候最寒冷地區,與俄羅斯只一江之隔,極大地移植了來自俄羅斯寒冷地區的建築風格,這些建築多采用厚重的牆體,小型的門窗,以暖色調為主的色彩,充分適應哈爾濱的氣候特點,恰到好處地展現出北方城市建築的獨特形態。一看見喜歡的建築我就拍得忘乎所以停不下來,生怕錯失它某個角度的美,常常讓沒有這種情愫的人覺得難以理解。

零下15度的熱鬧

零下15度的熱鬧

零下15度的熱鬧

穿過中央大街就到了哈爾濱人民防洪紀念塔了,旁邊是斯大林公園,但別想著會有綠茵草坪,鳥語花香之類的,作為南方人實在很難看出它是個公園,公園下面就是冰凍松花江了,冰面上成群結隊的人在玩溜冰的遊戲,江邊擺了一長排靜候遊客乘坐的滑冰座椅,我想起了當年在溜冰場被摔得鼻青臉腫屁股疼的慘痛經歷,只老實地在岸邊觀望了一會兒,不過天然溜冰場看著就痛快。

零下15度的熱鬧

零下15度的熱鬧

晚上管的朋友安排看一場演出,起初我以為是二人轉,小品之類的,到了會場才知道這是結合了唱歌,跳舞,雜耍,雙簧,單口以及猝不及防黃色冷笑話的大雜燴演出,東北大地這類人才輩出,整場演出從主持人到場工都是表演者,主持人簡直就是戲精本精,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滿滿的都是戲。舞臺燈光很酷炫,觀眾席一片漆黑,位置比舞臺低,氣氛卻一直很熱烈,二樓還設有雅座,頗有點清末民國初期唱大戲的味道,只不過少些許韻味和雅緻。這種舞臺特別考驗主持人帶動氣氛的能力,除了中間節目換場的空隙基本不能冷場,要是講出來的笑話沒人笑那就只能尷尬了。臺下可穿東北大襖,臺上卻是短衣短袖的滿頭大汗,所以表演者很是不容易,一連幹了十幾瓶啤酒的大哥,一出場就很“生猛”的張某某,突然有幾分敬佩,生活不易,他們的努力一般人做不到。壓軸出場的是會場老闆本人,據說這個會場的老闆是流浪歌手出身,在黑龍江一帶小有名氣,全國還有好多分會場呢。一連唱了好幾首歌,都是原創,風格就像《我的好兄弟》《我們不一樣》之類的。印象最深的是觀眾互動環節,請了一名女觀眾與老闆同臺,說真的,如果她不是託,那她是真的豪,土不土我就不清楚了,當場喊價兩千買下老闆手中的一束花送給場下她過生日的閨蜜,大一女生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表演中的互動她儼然就是個老江湖,只想送給她薛之謙的一首《演員》,如果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那見識少就造就了我的單純,越來越看不懂這個世界了。

零下15度的熱鬧

零下15度的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