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改造火星,再造一个小地球

火星能否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6月2日,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第160期齐鲁大讲坛,以“红色火星的蓝色星球梦”为题,为观众揭秘红色火星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改造火星,再造一个小地球

绕太阳转一圈687天,火星上也有四季

“中国古代称火星为‘瑩惑’,在天象学中,火星代表着旱灾、疾疫、兵乱、死丧等恶象;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的神话中,将火星称为战争之神。”讲座一开始,欧阳自远以传说开头,引人入胜。欧阳自远说,火星被大家误解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颗红色的星球。

欧阳自远介绍,火星土壤里有很多粉尘,叫赤铁矿,是鲜红色的,它们混杂在土壤里,而且火星经常发生全球性的沙尘暴,粉尘弥漫在空中,远远看起来就呈红色。

“其实火星是一颗很‘善良’的行星。”欧阳自远向观众还原火星真实的形象。火星是太阳中最像地球的。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亿5000万公里,火星大概是2亿多公里。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365天,火星绕太阳转一圈是687天。地球一天约24小时,火星自转一圈为24小时37分。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欧阳自远说,当前火星最受科学家关注,科学家探测的首要目标是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要找外星的生命,首先要清楚地球孕育出生命的原因、条件和过程。

当前火星没有生命迹象,曾有过水体活动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巧妙,如果离得更近,表面就会没有液态水;如果离得远一些,像火星,表面温度很低、干燥,也没有液态水却有固态冰。又因为月球使地球的海洋产生稳定的潮汐,生命便慢慢从海洋迁徙到陆地,拓展了生存空间。

那么,火星会像地球一样,孕育生命吗?欧阳自远介绍,如今全世界已经发射了43颗探测器到火星,在火星上做了不少微生物验证实验,当前火星表面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连细菌都没有。

依据地球上的经验,凡是有水,有能源和构成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就有可能产生生命。火星生命的探寻转移到火星水的探测。那么火星上有水吗?在火星上,人们发现了很多河流的痕迹,能看出干流、支流、入海的干枯的河道等。但是如今火星上一滴水也没有了。这证明火星表面曾经有过水体的活动。

欧阳自远说,火星北部表面过去是辽阔的海洋,现在只有一个干枯的海盆地。根据探测器多年拍下的照片对比,科学家怀疑,火星的水藏在地下一定深度中,地面一塌方,水就会涌出来。有一个火星探测器做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科学家最后达成共识,火星曾像地球一样被水覆盖,深度大致有100米。“中国的火星探测有一项任务,要把全火星的地下水分布探测出来。”近期的火星探测,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极微量的甲烷,甲烷有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科学家期望通过甲烷碳同位素的分析,判断火星是否有生命活动的证据。

中国计划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我们的地球养育着70亿人口,地球的“负担”很重,同时还受到很多潜在的自然过程的威胁,如小天体撞击、大规模火山爆发、强烈地震活动等。科学家期望能改造太阳系的一个天体,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个安全的栖息地。科学家共同的梦想是改造火星,再造一个地球!

如何改造火星呢?欧阳自远介绍,火星离太阳比较远,年平均温度零下六十摄氏度,而且极度干燥。所以第一步要提高火星表面的温度,让火星表面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在火星上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增加大气浓度,逐渐改变大气成分,使火星表面温度提高,北极和南极的冰盖融化,水体可以保存在火星表面。只要有水体出现,便可以引入一些地球低等的动植物,逐渐改造火星。

“用一到两个世纪的时间,也许更长,是完全可以把火星改造过来的。地球的一半人口可以逐渐移民火星。通过人类的智慧和努力,火星完全能被改造成生机盎然的‘小地球’,再现“青山绿水”,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欧阳自远介绍,依据地球和火星的运行特征,从地球去火星,大约两年零两个月有一次机会。欧阳自远介绍,中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实现火星“天地联合”探测。

欧阳自远说,目前人类还没有从火星上取过一块岩石或土壤返回地球,完成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后,中国还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后,用电铲铲土壤,自动钻探机打钻取岩芯,装进样品返回舱,有一艘飞船在等候返回舱,与其交会对接,把返回舱送回地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范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