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中期是否处在内忧外患的阶段?商王是如何改变颓势的?

用户3708573195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诚挚邀请。

首先,要回答楼主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商朝历史的大致概况。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殷商”并称。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0王,延续近600年。

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其次,我们来具体回答楼主所提到的商朝中期是否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商朝按照史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先商、早商、晚商。楼主所提到的中期,应该指的是早商这一时期。

先商时期从商汤到太戊,历经九王。早商时期从仲丁到盘庚,历经十王。晚商时期从小辛到帝辛,历经十一王。

早商就是从仲丁时代开始,为什么呢?

因为仲丁即位初年,亳都(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荥阳一带),商朝自此开始第一次迁都。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其中的兰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兰夷。仲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九世之乱。

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之后,连续发生王位争夺和迁都,历经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共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

而从盘庚儿子小辛开始,直至帝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时期被周武王灭国,为晚商时期。

于是我们也可以说,早商时期就分为两个阶段:九世之乱+盘庚迁殷。

这一时期确实如楼主所问,处于内忧外患时期。



商朝时期的河南气候与现在河南气候有很大的不同,商朝时期的河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满地跑大象,在洛阳、安阳、南阳、商丘等河南多地均有大象骸骨出土,所以河南在《禹贡》中被称为豫州。

因为热带雨林气候,经常分为旱季和雨季,进入雨季期,黄河经常发大水导致人们很多正常生活不能进行,再在加上商朝的王位继承制为“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的继承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并且与其他方国部落之间的征伐,为躲避雨季时期黄河泛滥与战乱侵袭,寻找合适稳定的居所,商王朝因此进行了多次迁都,但进入了恶性循环,国家迅速衰落,诸侯莫朝。

最后,我们来回答商王朝是如何改变颓势

决定并且完成改变王朝颓势的伟大商王就是盘庚,盘庚迁殷也成为商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为到殷去有三条好处: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而且位于河南北部,纬度高气温较低,避免水患,自然环境和之下的商朝的几个位于河南中部和东部的几个都城比起来,无论是建设工事还是发展农业,都会比之前的情况要好很多;

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

第三。迁都可以避开那些活跃的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盘庚迁殷几乎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树起“天命”和“先王”两面大旗,宣称为人民打算来争取民心。在当时,“天命”和“先王”无疑是有威力的,因此盘庚得以迁殷。

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将迁之时,盘庚发出警告:“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就是说,有奸诈邪恶,不听话的人,我就把他们斩尽杀绝,不让这孬种遗留在新邑蔓延滋长。可见盘庚企图通过迁都打击贵族。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安阳小屯村)。既迁之后,盘庚重申:“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与商王血缘的远近,造罪就处死,立功便封赏;并宣称自己有权“制乃短长之命”。这说明通过迁都,镇压了异己,商王权威上升了。

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盘庚在殷整顿商朝的政治,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


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的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魏有了相当成就,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羚羊飞渡观历史


这个问题真有点高大上,真心不太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