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太姥娘娘巨型雕像,高達20多米,奠基當天出現神奇景象


位於福建太姥山景區的太姥娘娘雕像於1998年由廈門大學孫賜麟教授創意,當年9月付諸設計,歷經兩年,三易其稿,終算完成。

雕像選址,更是經過多次考察、論證。現址左邊是烏龍崗,右邊是虎頭崗,前面眺望嵛山島,後面依靠摩霄峰。

2001年10月3日,雕像奠基,動土時,天空忽然掛起絢麗的彩虹,反覆五次,在場的人無不驚訝稱奇。

太姥娘娘雕像由288塊花崗岩組成,疊高18層,高20.88米(含基座),臺階的臺數、級數,都暗合道教所推崇的數字“九”。

雕像造型以方中有圓,以方為主的形調吸收了北魏石石窟雕像的秀骨清相的特點,揉進少許盛唐時代人物面部的豐潤,同時從大量漢俑中吸取其造型單純、簡潔之韻味,使得雕像美得敦厚、祥和、仁慈和智慧。

其動態狀為迎海風而徐徐前行,頭略略低垂,慈目微啟,時時關注著山下芸芸眾生。左臂彎起,指擎靈芝,給人間灑下關愛。右手執拂塵,欲將天下瘴氣迷霧掃盡。

據考,太姥娘娘系古越人始母。她家在才山下的才堡村,為避戰亂逃至才山上,住在鴻雪洞裡,以種藍為業,樂善好施,深受人們尊敬,呼為藍母。那年,山裡發生麻疹,藍母用親手種植的綠雪芽茶為孩子們治病,挽救了無數小生命,鄉親們無不感恩戴德。

晚年,她得到仙人指點,修練成正果,於家歷七月七日乘九色龍馬羽化昇天,百姓奉為神明,曰聖母,成為閩地第一位女神。

後人還推廣移植山中的古茶樹,並仿效她的製作方法,將茶葉晾乾收藏起來,以備飲用。現在福鼎的綠雪芽就出於此,太姥山鴻雪洞口仍生長一棵古茶樹,及太姥娘娘澆灌綠雪芽的一口丹井。

太姥山雄峙於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觀”、“海上仙都”之美譽,景區以花崗岩峰林巖洞為特色,是一處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旅遊勝地。

太姥山也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