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韓國都是經濟發達體,爲什麼日元韓元的面額卻那麼高?

管閒事大叔


經濟是否發達和貨幣面額沒有必然關係。我們以韓國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現在的韓國貨幣稱之為“韓元”。它的只比有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面額。

(韓國紙幣)

相比於美國、中國等最高面額為100元的紙幣,韓國是1000元起步,其最小面額是中美最大面額的10倍。

為什麼韓國會出現面額這麼大的紙幣呢?可以概括為兩個原因。

第一,韓國曾經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後果大家都知道。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貨幣貶值,錢不值錢。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就是當今世界活生生的例子。韓國曆史上也發生過嚴重的通脹。我們以1953年以來的幾十年為例。僅僅是1954-1957年的4年,韓國通脹率高達333%。也就是說,相比於1953年,1957年韓元的購買力貶值了70%。在1954-1981年的28年中,只有3年的通脹率低於10%,其餘時間都在10%以上。和1953年相比,1981年韓國的物價上漲了120倍,不比貶值了99%以上。快速上漲的物價,使得10元、50元面額的紙幣變得毫無購買力。因此1000元、5000元、10000元面額的紙幣逐漸進入市場。

(一顆大白菜價格3900韓元,紙幣面額不大點行嗎?)

第二,韓國沒有進行過新舊貨幣改革。有的國家經過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紙幣面和變得很大,不方便生產生活,會發行面額較小的新紙幣與舊紙幣兌換。比如,1950年代初的幾年裡,我國物資短缺,物價出現了多次嚴重的上漲。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已經適應不了經濟社會發展了,於是1955年我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因此,人民幣的面值瞬間少了四了零。但是韓國幾十年來卻沒有進行對新舊貨幣兌換,而是直接發行面額更大的貨幣。(第一版人民幣,此面額為10000元,兌換成第二版人民幣就值1元)


紅谷新視界



這是個貨幣發行的面值問題吧?日元、韓元看起來是挺嚇人的,動不動就數以萬計。

在日本,日元最高值紙幣為10000元(約合560元人民幣)。在韓國,韓元最高面值為50000元(約合300元人民幣)。其實,這裡面沒多少科技含量,這些國家只不過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後來貨幣穩定後,有沒有進行貨幣面值的“縮量”改革而已。


面值大小的確定太複雜了,它涉及各國經濟發展的狀況,人民的生活水平、購買力情況以及人民的貨幣使用習慣、消費習慣等等,還涉及金融穩定、國際貨幣兌換以及商品流通等等許多方面。尤其現在隨著信用卡以及電子支付的迅猛發展,現金交易量減少,人們也習慣了,面值改革的意義也不大了。


就拿日本來說,日本二戰投降以後,經濟到了破產邊緣,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日本政府採取了以舊換新政策,發行了最大面額為1000日元的聖德太子幣。後來,日本連續二十年的經濟飛速發展,日元又採取緊盯美元的貨幣政策,日元兌美元達到過360:1。隨著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物價也隨之大幅攀升,日本銀行又發行了5000和10000面值的鈔票。後來,隨著日元升值,經濟逐步企穩,就再也沒有發行大額鈔票。韓國也與此類似。


其實,我國曆史上也曾經有過這些類似過程,比如國民黨時期的金圓券,通貨膨脹嚴重,買一袋米都要用車拉鈔票。建國後,我們國家也實行過一次面值改革,大概1955年吧,過去動輒上萬的大面額紙幣全部兌換新版小面額的。前幾年,因為物價漲幅較大,貨幣貶值以及汽車、房子購買需求大,也曾經傳出要發行500甚至1000元面額鈔票的消息。

我這樣解釋您明白了嗎?


無坡居士


因為二戰打輸了,戰爭中濫發大量貨幣搜刮財富。

歷史上日元實行金本位的時候是1日元兌換0.75克黃金,約0.5美元,之後基本保持穩定。

但是二戰中為支持龐大戰爭開支,大量超發濫發貨幣,最後還打輸了。貨幣貶值,信用破產,幸好美國放過一馬,沒讓其揹負鉅額戰爭賠款等,使得其可以把日元和美元固定匯率在360:1的程度。相比較來說,已經算升值不少了。

南棒完全是日元帶的坑,因為日本統治時期,在韓國發行使用跟日元1:1的“韓元”,南棒只是沿用這個民間使用習慣價值量發行新的韓元。


五嶽掩赤城


不是經濟學家,但是小時候跟一個很神的人一小段時間(南京長江大橋的對聯就是他寫的,偉人是他的同學,但是人很迂腐,天真。),那個時候他淪落到給鄉下人寫對聯的地步,藉以混一些肉食。那個時候,特別喜歡他的字。

他說了一句話,一直影響我。他說國家到底有多少錢,就去看這個國家有多少物資。一般是七塊錢物資就發行一塊錢。而要看這個國家的錢有沒有多發,就去看肉價。如果十塊錢買不到七斤肉,錢就開始毛了。錢毛了對沒錢的人是個好事,因為毛掉窮人一斤肉,就毛掉富人七斤肉。然後富人的七斤肉,分給窮人多半。

當然有很多神神叨叨的理論,因為我國傳統和七這個數據是掛鉤的。比方七仙女啦,北斗七星啦,人有七魄啦等等。

當然,這都是舊知識分子比較落伍的說法,因為那個時候起碼沒有飼料豬是吧😁。但是,他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貨幣不超發,各種建設就很難了,銀行就沒有那麼多錢貸出來發展經濟了。

發展經濟的手段,不都是“借”來的本錢嗎?

當然,現在的貨幣政策與國際形勢關係很大,比方小日本的廣場協議就是典型。


老龔說勢


首先這個問題有缺陷,是否經濟發達體和貨幣面額大小沒有必然聯繫。然後回答這個面額高的問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首先,是貨幣單位的設計不同,比如人民幣有元角分,美元有美分,英鎊有便士,而日韓的貨幣的基礎單位就是元,這樣換算下來,也不見得大的離譜。其次,這兩個國家還是出口型經濟,超發貨幣促進本國貨幣貶值以擴大出口,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貨幣面額的增加。最後,出於稅收的考慮,官方也樂於見到面額增大,以中國為例,在以分為常用貨幣單位的80年底,儘管個稅的扣除額只有800,但每個月能交個稅的人屈指可數,現在扣除額漲到3500,但是交個稅已經成為常態。


孫超74956974


日元沒有角和分的概念,在用數字表示日元的時候,不需要像人民幣後面要接兩位小數,只要整數就可以,在計算機處理日元時,少了浮點計算,也更加方便。這種高效單一 的貨幣單位是日本的發明嗎?不是,大家嘲笑的對象恰是中國傳統的幣制,大吃一驚吧?角和分恰恰是西方的舶來品,你看古裝劇的時候,還記得大家都說幾文幾文錢,沒有角和分,貨幣單位就是文,千文一貫,銀子更簡單,都用兩來計算,一萬兩還是用兩,不會說一千斤,這不是和日元一樣嗎?


笨笨熊16


其實為什麼會這樣 做個比喻 你手裡有金子 我手裡有牛羊 你的金子只有好看 而我的牛羊可以滿足我生活 為什麼中國以前錢值錢因為當時除了城裡 農村基本用不上錢都能自給自足 那麼作為一個進口國家日本的貨幣並不是他們自己可以控制的 你有錢我有物資可是你的錢對我沒用太大實際作用而我的物質卻是你必不可少的那麼你就要花大價錢收購再大價錢賣出 所以不是錢不值錢而是人越來越懶了 國家用造的錢換物資這樣他們就不需要勞動 其實不是錢不值錢 而是控制錢的讓錢不值錢 因為如果人控制物資自給自足 那麼有錢的也就只能放棄金錢 知道為什麼國家要土地國有嘛 因為你沒用錢可以 但是你沒有地就沒有辦法活下去 這樣你就不得不花國家的錢 而國家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只出腦力不出體力所以出腦力的只能造更多的錢滿足自己 所以不要看日本不值錢 有一天每個國家都會這樣 因為人們不瞭解造錢的目的而忽視物資的真正意義 日本韓國的錢之所以面額高是因為他們依賴別國的物資填補國內經濟結果 所以控制土地和物資的國家才是真正的主宰 就好比最近的蒙古和韓國 其實我覺得中國之所以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和土地國有化有直接關係 就像上面說的你可以沒有錢 可是你不能沒有糧食吃飯 開國知道這點所以改變了土地是人民的主張 想想以前的爺爺奶奶需要多大的地方花錢吧 再想想現在的自己


很句的蛋蛋


首先我得說一句,樓主的問題毫無意義。貨幣面值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是不同國家的。打個比方,一個人重60千克,而另一個人高1.7米,雖然千克和米都反映了人的特徵,但既不是同一個人的,也不是同一種特徵,問為什麼第二個人高1.7米這樣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

真正有意義點的東西在於貨幣的真實購買力,而這取決於一國的生產力水平。關於這個購買力強弱的比較,打個比方,一個包子在中國賣一元,在日本賣4元,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購買力就比日元更強。因為人民幣和日元壓根就不是同一個種東西,就像千克和米一樣。然而,國與國之間為了進行貿易,發明了一個叫做匯率的東西,這東西就是搭在千克和米之間的一座橋樑,通過匯率,我們就能對人民幣和日元的真實購買力進行比較。假設人民幣兌日元匯率為8:1,那麼,你在日本買一個包子只需要用到人民幣0.5元,而你在國內需要用人民幣1元才能買到一個包子。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嘚瑟,覺得我天朝包子都比小日本的值錢,然而這種心態是完全錯誤的。包子價錢越高,說明生產力水平越低,人家小日本用機械批量生產包子,成本低能賣人民幣0.5元一個,而我們手工生產,不得不賣1元一個。

無論怎樣,日元韓元面額高與我們無關,我們都沒有什麼嘚瑟之處。一個國家真正值得驕傲的並不是貨幣上的不看單位的數字大小,而是它的實際生產力。日韓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高低一目瞭然。


Triagen


這兩個國家都有過惡性通貨膨脹,中國也一樣。中國多次進行貨幣改革,最近一次是1955年發行新人民幣取代各地舊幣,取得了成功。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進行廢兩改元改革發行日元,而日元誕生後因當局對日元含金量也進行過下調而不斷貶值,並在二戰戰後出現大幅貶值,麥克阿瑟規定了1:360的美元兌日元比率。日本經濟騰飛後加上美國的窘境使日元兌美元不斷升值,但仍然保持在100:1的比率,因此在日本隨處可見萬元大鈔。韓國獨立後經歷戰爭和動盪,貨幣貶值嚴重,為了應付貶值帶來的數額巨大的麻煩並藉機獲得新的發鈔利益,近六十年來進行過三次貨幣改革,但沒有解決韓元貶值的基礎問題,韓元的不斷貶值使韓幣面值越來越大。


吉用時代


日本(倭寇),韓國(南韓棒子),都是後經濟發展體制,倭寇和棒子以元為單位計算,它們發展和幣值額毫無關聯,面額越大,說明通貨膨脹惡性越大,印鈔機率就越多,面額就越印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