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離不開農民


農家樂離不開農民

❈農家樂是農民的智慧,是繼聯產承包、鄉鎮企業之後的又一個創造。這個創造不再限於農業生產和鄉村工業,而是擴展到了鄉村觀光、體驗、休閒、度假,真正體現了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農家樂所體現的綜合性和融合性,既表現為一二三產業鏈的延伸,也表現為農業和鄉村功能的擴展,為鄉村生態、村落環境、農業生產、鄉村手工業、鄉村文化、農民生活等諸多要素的融合發展和價值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農家樂中得到了具體實現,農家樂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的農民智慧。農家樂已經成為很多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實現途徑。但如何把農家樂辦好,既辦出活力,又有生命力,就必須探討農家樂發展的規律。農家樂是為城市人提供服務的一個載體,固然要了解城市人的需要,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追求什麼。但這絕不是說鄉村建設要迎合城市人,不是按照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為城市人設計鄉村或改造農戶。而是要尊重鄉村自身的發展規律,是在突出城鄉差異的基礎上滿足城市人的差異需要。這種差異既體現在鄉村的內外環境,更表現為豐富的鄉村文化和百姓生活。具體說,農家樂發展要遵守三個原則。

1農家樂要樂農傢什麼樣的農家樂才是有生命力的?當然,有利於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農家樂首先要做到農家自己樂。有些農家樂為了迎合客人的需要,想當然地按照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改造鄉村,結果不適合鄉村的生產和生活,鄉村生產被削弱了,農民生活方式消失了,城市人來休閒、體驗不到鄉村的獨特之處,自然沒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有些農家樂似乎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收集了很多鄉村的老物件,諸如傳統農具、生活用具,擺設在那裡,吸引好奇的人,自然也有鄉愁的寓意。但是,這些擺設是死的東西,難以喚起人們對鄉村和農家的興趣和熱愛。正確的做法是活化鄉村,要按照農戶自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建設自己的家園:該種菜的種菜、該做飯的做飯,把自己家地種好,把自己家飯做好,把自己家的院落收拾好、美化好,當自己感覺舒適了、幸福了、開心了,就不擔心外人不來。也就是說,農家樂要過自己的生活,讓外來人分享、來體驗你的幸福生活。其次,農家樂要以農民為主體。農民不僅是農家主體,是農家樂的受益主體,也是能讓客人“樂”起來的主體。農民身上體現的勤勞、質樸美德,擁有的生存智慧和豐富的民間習俗與文化信仰,是農家樂的重要資源。任何排斥農民的“農家樂”,都違背了農家樂的本質,是註定不可持續的。這也是很多地方農家樂曇花一現的主要原因。

2農家樂要樂萬家農家樂需要一定的規模,單打獨鬥的農家樂是樂不起來的。這是因為農家樂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圍,大家都是這樣生產和生活的,才能形成鄉村氛圍,讓人體驗到特定的鄉村習俗和文化。很顯然,一個人是扭不起秧歌的,看大戲也需要一群人都喜歡,鄉村美食只有大家都努力才能百花齊放,滿足人們的多種需要。因此,農家樂需要推廣,需要大家一起做,一起樂。這樣才有助於基礎設施的使用和維護,有助於民俗的傳承,有利於良好家風、村風和文明新風的形成。農家樂的發展才能具有協同性、關聯性和整體性,在這種意義上實現農家樂的規模效益。

3農家樂要讓人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實,除了山水外,更能打動人、吸引人和教育人的是深厚的鄉村文化。鄉村被認為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有很多鄉村要素可以成為農家樂的資源。包括節日時令、紅白喜事在內的鄉土習俗,不僅具有熱鬧的場面,也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還有深刻的教化價值;與大自然節拍相吻合的生活節奏,被認為是更符合人性、更有助於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群體性娛樂和交往方式給人們彼此間的感情交流提供了機會和空間;民間藝術、鄉村手工藝滿足著人們多種審美需要的同時,也傳承了優秀文化和價值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講,農家樂發展更為核心的內容當是活化和振興鄉村文化。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可以說為農家樂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文件明確提出要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旅遊、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振興傳統工藝,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這些重要精神為農家樂的發展提供重要政策依據。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農家樂會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

農家樂離不開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