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當今有些人吹《易經》而貶低孔子儒家著作?

74281



《易經》原本就是本占卜之書,孔子為《易經》做傳後,成為《周易》,賦予其深刻的哲理和高貴的品格。

若無孔子,《周易》就不能成為群經之首。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周易》的成書。

《周易》的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卦畫的產生;卦爻辭的產生;《易傳》的產生。一般認為,伏羲作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卦畫;文王作卦爻辭;孔子作易傳。據文史專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而《易傳》主要作者是孔子,後又經其弟子補充。即便爻辭確實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將授自父親的爻辭補入《易》。稱卦辭和爻辭均為周公所作,也不為過。同樣孔子傳《易》於弟子,弟子們將孔子所授之精義補充進《易傳》,補充的內容亦是孔子之言。說《易傳》為孔子所作,亦不為過。

故曰:《周易》歷時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聖(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然後,我們在再看只認可《易經》。貶低孔子所做易傳的典型——靳極蒼前輩。

靳極蒼前輩註釋的《周易》只有卦畫和卦辭,連爻辭都沒有。更沒有《易傳》部分。因為他認為,《周易》的唯一功用就是占卜。“一根算命的蓍草,怎麼會有高貴的品德與深刻的哲理。”

在先秦諸子中,荀子的學識是唯一可與孔子比肩的大方之家。他精通《周易》,但荀子的態度卻是“善為《易》者不佔。”孔子觀點也與荀子相近。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孔荀二子所看重的,是《周易》中德義與哲理。顯然,靳極蒼前輩之論太過片面和狹義。

鄙人就對靳極蒼前輩“一根算命的蓍草,怎麼會有所謂的倫理道德與豐富的哲理”進行解答:

一根算命的蓍草本身是沒有任何哲理的,它僅僅是一節草而已。就如同竹子和水。

竹子本身沒有任何哲理,它僅僅是一種植物。但是先賢們根據竹子的特性,賦予其三層哲理:竹子韌性好——象徵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竹子有節——象徵氣節和節制,所謂物貴有節;竹子中空——象徵著虛懷若谷。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孔子曰:“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而未嘗往也。”

孫子曰:“夫兵形象水:兵無常式,而水無常形。”

荀子曰:“夫水:主量必平,似法。出入則潔,似化。萬折必東也,似志。……似德。……似道。”

同理,《易》原本僅為占卜之書,孔子根據其卦畫和卦爻辭的特性,賦予其德義與哲理:

《坤卦》象徵地,大地包藏萬物而無怨。於是,孔子賦予其高貴的品德——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體現物極必反,事物的對立統一規律展現的,當屬《泰卦》與《否卦》。《泰卦》乃大吉之卦,而上六泰極否至;《否卦》乃大凶之卦,而上九否極泰來。

《乾卦·九三》爻辭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孔子賦予了其低調下流,上德不德和厚蓄薄發的高尚品德——“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如上所言,竹與水皆為天地一物,《易》本作占卜之用。但先賢根據其特性,賦予了它們高貴的品德和豐富的哲理。

以靳極蒼為代表的一些人,只認為《易經》是本純粹的占卜之書。而否認易傳的德義和哲理。對此,莊子謂之——夏蟲不可語以冰者,篤於時也;井蛙不可語以海者,居於墟也;曲士不可語以道者,束於教也。


楊朱學派


易經天地萬物運行之至理,人生智慧之源泉。推演命運,預知未來。即不斷提高能力,完善性格,以達改變命運之宗旨。《易經》自孔聖完善與豐滿,為歷代名家大儒所推崇。《易經》自孔聖始脫玄神迷信之俗象,歸哲學聖典之大綱。制人者智,制於人者愚也!《易經》於變與不變之間指點人克己復禮,趨吉避凶之道。不變之至理,變化之際遇。人生階段之不同,作出相應調理。以卦象說人生,以爻義理關係,其承、乘、比、應,經後世後名家大儒釋解而精采。

儒家文化與《易經》智慧豈可分割,君臣父子之宗義,使儒家思想大倡其道,為歷朝統治者治世之綱要。學之達而治世,智慧聚而修身。學而明易,易而養學。若以易而貶儒學,欲歸易於玄論迷宗,不學者也!




狼主1970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源頭它要比《論語》更加重要。之所以他的一部分能用來占卜預測,本身就是因為《易經》包含宇宙運行的原理;宇宙之運行,猶如自然之規矩,天體之軌跡,這是有特定的航道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也不是能用常人思維所能及的,我們大部分人不懂《易經》的機理,且其預測太過神奇準確,就囫圇吞棗,斷章取義的把他劃歸迷信,這是對文化的一刀切,非否即是,非黑即白,也是對自我民族的不負責任!現在人不懂,就要留給後人去解決,而不是把文化閹割,把線索切斷!如果,真這麼做無異於自毀長城。


如果,《易經》真像某些人認為的是無用之書,是迷信產物;那麼,也就不會產生世界上最準確的預言書了,《推背圖》《萬年歌》《馬前課》《梅花易數》《皇極經世》《燒餅歌》,這些書哪本不是準確的讓人歎為觀止的奇書,因為,他們對國家運勢,世界發展的預測太準確了,所以,被歷代帝王所忌憚,擔心人們知道未來的變化後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混亂,得過且過的態勢,所以被列為禁書。幸運的是,這些書的言辭都用的隱喻,非一般人能讀懂,除非有過歷史後才能恍悟。你們說自己不懂就把《周易》劃歸為迷信的書籍嗎?
我們如今,一些糊塗的人,一直沉浸在文化的不自信當中,將西方的假說看做真理,將自己的文化拋之腦後,這無異於拋妻棄子!
之所以大部分人認為《論語》很重要,是因為《論語》只是大眾讀物,語言通俗,道理易懂。而《易經》的檔次要高於《論語》,其是帝王讀物,普通人無法理解,除了算命外對生活沒有多大的作用。同時,我想說一聲,不要把算命看做什麼落後,迷信的事,真正懂《易經》的高手,算得的確很準確!人有人運,國有國運,社會有社會的法律,自然有自然的規律,天體有天體的軌跡。宇宙如果沒有約束豈不亂了?《易經》之於君主,猶如《論語》之於子民,
不是一個層次的讀物。《易經》在古代的地位也如今日的《領導者》《求是》《紅寶書》。
歡迎關注讀聞世界,未解之謎,前沿探索,地外文明以及人文見解,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讀聞世界


孔子給作過傳,是孔子的作品。真實來講,讀出許多君子,也讀出許多小人。無可厚非是先秦時期一部非常完美的鉅作,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百家多少都是受這本書的影響的,在中,我們可以看到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影子。源頭清淨,並不代表上游,中游,下游不受汙染,儒家兩千多年的發展,很多思想早就為了滿足統治者和少數人被汙染了,自然也不是純粹的精粹了,肯定,否定儒家經典的某些看法是自然的。對於儒家的某些思想,確實禍害了中國知識分子兩千多年,如,就是在儒學的經典中推崇的,而這確實扼殺了知識分子的氣節,還有很多,都是對社會的前進和發展有阻滯的。當然,任何一種學說都是有侷限性的,若真像儒家一樣的標準做人,那是很難很累的,是扼殺人性的。孔子自身也並不是完美的,對於儒家提出的種種標準,他也未必能全部做的,也有很多缺陷。後來儒學的種種,都是為了少數統治階層的需要,並非老百姓喜歡。


清水幽蘭144008946


“《易經》只是一部早期古人類觀察世界留下的膚淺算命書”。這個定義,打死我也不敢認同。周易學是在星占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利用天人合一的方法瞭解世界。服務人類,即使在今天,周易的理論在天文學,考古學,建築學,風水學等等方面,還有非常重要的現實的意義。

在網上看到貶低孔子的不少, 鼓吹和貶低易經的都有。但這種把孔子思想與易經對立起來的說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因鼓吹易經而貶低孔子,這個行為的本身,就說明這樣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竅不通的。他們既不懂孔子,更不懂易經。而如今,這種一竅不通而又自以為是的人,是比比皆是。他們之所以這樣,也總是有其目的。

曾經在一個電視綜藝節目中,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會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艱厚德厚物”,並說自己會學過易經。這是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個跡象。在這個小孩的眼中,會背這幾句話,就是學過易經的證明。他背的這兩句話,確實是易經中的內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乾卦”的象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坤卦的象辭。而象辭是易經的十翼之一。十翼被認為就是孔子寫的。

《易經》是中國傳統經典中最重要的一部,被稱為群經之祖。易經也不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他的產生是我們的祖先在觀察世界中慢慢積累起來的。他的作者被認為有四個,分別是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孔子所做的就是十翼。這樣看來,《易經》和孔子是沒有矛盾的。為什麼會鼓吹易經而貶低孔呢?

孔子修訂六經,就是把周之前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成果進行整理和保持。易經之所以能得以流傳,與孔子的整理之功是分不開的。孔子的《十翼》,

既是對《周易》的閱讀心得,又是對周易的發展。如果沒有孔子,周易可能就是一部算命的書,經過孔子的發展。使得周易從象數之學擴展到義理之學。所以,易經的義理之學,所傳承的就是孔子的思想。而義理之學,也是在象數的基礎上獲得的。因此,易經和孔子應該是同一會事。

當然,易經和孔子又有不同,孔子讀易經,產生了《十翼》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儒家的哲學根基。老子也讀易經,他讀過之後,產生了《道德經》,產生了道家思想。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流。儒家與道家思想,都是在易經思想滋養之下產生的。通俗的說,易經是母親,儒與道是兩個兒子。現在,如果我們推崇母親,壓低兒子,把他們之間的聯繫人為割斷,是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的。

易經在孔子之後,繼續發展,大體上是沿著兩條路徑向前走。儒家更關注的是義理之學,也就是孔子的十翼,儒家經典《大學》《中庸》裡,都有十翼的思想。他們一起組成儒家哲學的大框架。許多不太瞭解儒家哲學的,在評論道家與儒家的時候,常常拿孔子的《論語》與老子的《道德經》比,認為儒家很淺。如果讀了《十翼》再把《大學》與《中庸》讀懂了。再做比較,結果如果,恐怕就很難下結論了。

戰國末期,易學的研究中,在原來的陰陽八卦理論之中,又加入了五行的理論。五行理論是陰陽家所創。這個理論的加入,使得易經的象數之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儒家成為官方統治哲學之後,儒家知識分子繼承了孔子的傳統,繼續發揚易經的義理之學。所有歷史上著名的儒家知識分子,沒有不通《易經》的。漢朝叔孫通,董仲舒。宋朝二程,朱熹,以至到明清時的黃宗羲等人,都是精通易學的。但他們的側重點,在於易理。他們雖然知道易經可以算命,但他們更知道,“善易者不佔”,也就是明白了易理的人,不用算,就知道事物的結果。

象數之學,所側重的,在普通人理解中,也就是算命。儒家進入主流社會之後,對於算命之類的已經不瞧在眼裡,算命技術便落到了陰陽家的手中。他們也成了江湖術士。比較有名的如京房,袁天綱,宋代的邵雍等等。邵雍以算卦聞名於世,一輩子沒有當官。但是當時體制內的儒家知識分子對他是相當尊重的。原因就是,象數和義理是相通的。他的相通之學達到很高水平,義理之學當然也不低。這些體制內的比如二程等也不敢把他看成江湖術士。

這些年,傳統文化強勢迴歸。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同時泛起。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鑑別,現在講易經,三句話不離算卦,三句話不離很神奇的,絕對是騙人的。真正研究過易理的人都知道,相數雖然有神秘主義的因素在內。但結果在易理上都是可以解釋的。所以,懂易理的都知道“善易者不佔”。

現在,推崇易經而罵孔子的人,決不是真的懂易經的人。他們就是些騙子,以易經為幌子騙那些愚昧的迷信之人。真正懂易經的人都知道,“不佔而己矣”是孔子說的。大概是孔子的話擋了江湖騙子們的財路,於是,他們便往孔子的身上潑點髒水。這是騙子們的慣用的手段,沒什麼了不起!


七月流火140400643


孔子的儒家經典在中國流傳兩千多年,為統冶者推崇,而漸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深深根植到中國人的內心世界中,凡是中國人,無論身份地位文化程度如何,在誰的身上又沒有他的影子呢?

推廣開來,無論遠近,孔子文化遠播四方,很多角落不也有他的影子嗎?這已成為中國的一個本質特色了,沒有了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嗎?

在東方中華文化圈內,不用說中國,就是周邊國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不也是根深蒂固嗎?

反觀《易經》,當然是咱們國寶,中華文化精華之一部分,早於儒道,甚而為兩者之源,博大精深,探求世間萬物規律,但從廣泛性上來講,從思想性來講,孔子儒學更勝一籌。

孔子文化是我們文化主流,主體,不容貶低!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因為《易經》是一部百科全書,儒家則更像是一本九年義務教材。教材雖然重要,但在百科全書眼裡卻很渺小。

另外從淵源上來說,《易經》是儒家的師父,師父看不起徒弟,那也是很自然的事。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它的繼承者主要有兩個:儒家和道家。儒家繼承了易經中陽剛的一面,道家繼承了易經中陰柔的一面。

現在流傳的說法《易經》是文王所著,其實嚴謹點應該是“編著”。”因為伏羲畫八卦,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經》的主體部分工作在周文王之前已經初具雛形,文王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大整編。

孔子是文王的傳人,一生致力於“克己復禮”(周禮)。韓愈有個道統說:“堯傳舜,舜傳禹,禹傳湯,湯傳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祥。”——《昌黎先生文集》。荀是荀子,楊是楊雄。


《易經》無所不包。但包含的內容越多,缺點也就越明顯。這就好像一個人一樣,什麼都懂。什麼都懂的人往往就是“什麼都不懂。”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精通。所以《易經》雖然是“學以致知”但是卻博而不精。它每個學科都有涉及,但每個學科都沒有能夠深入。 而儒家呢?剛好相反,是“學以致用,”但精而不博。儒家重點放在社會倫理方面,教育人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社會人。”並且在這一領域做的非常出色。

無論是易經還是孔子的儒家,如果“真懂”的話只會更加尊重對方。因為《易經》像一個羅列了各個條目的總綱,儒家則是其中一個詳細闡述的章節,兩者是一種相互依託關係。正所謂孤陽不長,獨陰不生,缺少了任何一個,中國文化哲學史就不完整。沒有易經文化,儒家也無從談起。沒有儒家的繼承,易經文化也不會為現實所用。


霍大勝


儒家思想的根源就是道家的《易》,如同中醫也是出自《易》一樣,不瞭解《易》去解讀孔子或中醫就會庸俗化、淺薄化,甚至是空泛化。

華夏文明的根源與核心就是《易》,而古老的《易》思想與方法論又出自更古老更深邃的《河圖》《洛書》體系。

儒家思想為什麼越到後面解釋得越鄙俗?中醫理論為什麼越到近代被解釋得越荒腔走板?《易》是闡述變化之道的一個龐大體系的運用與架構,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把這套變化理論運用於現實社會,於是凝鍊出了五倫綱常的道德世俗體系,中醫是與《易》思想最接近的一套世俗生存的實用體系,有理論、有實踐也有方法。

近現代研究儒家思想和中醫理論的眾多學者和專家,他們連《易》的門都沒摸到,就敢登壇說法、開科授徒,這不僅誤人子弟,更是貽笑大方!

儒家思想中的“禮”,就存在於孔聖人的《春秋》當中,那是孔子以“韋編三絕”的精研精神,換來對道的深刻理解,並將之運用於現實社會; 中醫思想中的“道”,就存在於張仲景的《傷寒》之內,那是《易》思想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方法論!

儒家思想自西漢楊雄之後便步入了歧途,而且越解越俗、越傳越玄; 中醫理論自東漢張仲景之後便鑽進了迷谷,而且越釋越鄙、越傳越空。清代大醫家黃元御痛心疾首的說,四聖而下,一線不通,群悍蜂起、諸妄世出,枉費蒼生。

華夏文明的根是《易》,《易》的承傳是道,儒是入世的道,道是出世的儒,道儒本是一體兩面,世用為儒,世出為道,其靈魂與精髓就是《易》!

謗儒者鄙陋,誹道者淺薄,知之為知之,是謂君子,不知強為知,是謂妄人!


馬釘切克鬧


儒家思想從個人方面,對社會,家庭倫理方面,有規範和約束性。先提做人修身,而後提成家立業,現在一切以金錢為評定成功的個人價值為標準,所以對與急功近利,個人生活放縱的玩代世俗價值礙手礙腳,對與一部分人怎麼能構認可呢!而易經的存在,在後世附繪在它上面的風水,玄學迷信觀點,對一部分金錢為上的人來說,成功的希望通過它封建迷信思想穩固擴大利益,末成功的幻想通過附繪在易經上的神棍思想改變命運,或得幻想中的價值。易經中的有無,貧富,得失早以說明了一切。要想有,己經證明無的存在,想富,證明窮是你現在的基本條件,想得,就得失去過多個人自由,過多個人安逸,過多自身不利與他人,不利與社會的缺陷!欲將取之,必將與之。本來樸素必然的價質產生觀,有時早己迷茫在香火及三叩九拜中了!


滄海一聲笑254829182


當今鼓吹《易經》而貶低儒家著作者應該都是虛榮虛偽淺薄者,文化投機客。既不真正懂《易經》也不懂儒家。任何以宣揚所謂國學謀利者都是騙子。因為精通國學者鳳毛l麟角,沒有相當天資及相當人生積累,至少四十歲,不能知其皮毛。普及小學生就詐騙。易道認為天地有始無終,生萬物井然有序,有條不紊,日夜不息運行。現代學,奇點(道生一)大爆炸,產生(三生萬物)萬物,現代天文物理揭示宇宙有序運行。懷疑上帝存在,是道。儒家繼承道統,總結規範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其實質也是使社會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天道運行。帝王將相把她發展為天人合人,大一統思想。卻窒息創造思想,因創造創新思想源於非同求異思想。易道儒皆經典,不同的是有些人不是經典人,不悟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