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是必然趨勢 發展模式有待探索

互聯網+醫療是必然趨勢 發展模式有待探索

2018年4月,國家出臺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支持醫療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一系列遠程醫療服務。《意見》要求依託實體醫院實現互聯網信息化,也正是全國各大醫院多年來協同努力的方向。

互聯網醫療呈現的一個方式就是遠程門診。遠程門診主要針對老慢病,小專科,且患者可以參與到會診中來。遠程門診可以跨區域、多家醫院連合進行。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2022年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跨區域多級醫聯體最大的作用在於將優勢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快速下沉到基層,解決了大醫院排隊看病難的問題,也方便了患者就近看病,省時省錢。通過遠程門診、基層培訓等手段,也有效提高了下級醫院的診療水平。

醫療供給能力是決定行業未來業務量和成敗的關鍵,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來服務線下實體醫院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微醫等此前純做線上服務的平臺看到這個趨勢,也開始逐步走向線下。2010年,微醫還只能提供掛號等一些診前服務。自2015年起,微醫加速佈局實體醫院服務體系,先後幫助全國19家省市中心醫院落地了互聯網醫院,並協助100多家中心醫院搭建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簽約平臺。

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另外一個方向:依託平臺級海量用戶規模,提供在線輕問診、掛號等診前服務,以及複診、購藥、慢病管理等診後服務。發展路徑雖然不同,但這三種模式都先後獲得了市場認可。

以技術(遠程醫療平臺搭建)、學科(跨區域多級醫聯體)和運營三駕馬車拉動業務增長,通過提供有償運營服務盈利,互聯網醫療是一種多方共贏並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一方面在互聯網中完成了基礎的諮詢掛號,讓百姓更加便利;另一方面,醫療與互聯網的結合更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在不同醫院、地區之間獲得更加合理的分配,讓醫療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提升。無論是遠程門診、微醫還是在線醫療服務,大家雖然模式不同,但上下融合、殊途同歸,這應該是互聯網醫療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