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大火,是人心的共鳴

《我不是藥神》大火,是人心的共鳴

要說最近最火話題量最高的電影,那一定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拋開了目前綜藝主流電影市場主打的浮誇和娛樂至上,在內容的深度上可謂是直指社會本質、民生人心,論藝術性也是遠在目前快餐電影的境界之上。這些直面社會本質的電影能夠大火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激起了普通民眾的共鳴。

中國電影一直以來被自己人詬病不已,認為中國拍不出好電影,只注重演員名氣,不注重演技,只注重撈錢,卻不注重品質。這樣的話小編是不認同的,其實中國電影並不差。這兩年一些大火的電影《湄公河行動》、《戰狼》、《戰狼2》等等,無一不是從現實事例中的進行藝術加工,更是在一個階段反應了咱們這些普通人之所向所思,這些電影的愛國情懷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我不是藥神》其實也是這種類型,依據現實改編,卻從全完不同的角度來增強了民族自信——那是完全不迴避社會尖銳矛盾,用藝術的方式詮釋了民眾的隱憂和呼聲。當社會矛盾擺在國家和個人面前,這正是自信的體現,這正是國家和群眾共同來解決矛盾的關鍵時刻。

相信近些年來的一些輿論 和媒體的變化是可以看得見的。早些年的時候,所有的電影都在刻意迴避這些問題,媒體網絡也只報道好事大事,更有甚者,某些媒體以一種誇張的方式來塑造自信,什麼“中國這項科技一亮相,甩開美國多少年”“特朗普看了沉默”“安倍聽到半夜驚醒”之類的文章說實話大家看的並不少,這類型的文章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事實並不重要,只需要誇張和任意拔高就好了。最近人民網這針對這類型的新聞提出了批評,認為這類型的文章毫無意義,我們的自信的塑造是通過我們的綜合國力的提升來塑造的,是普通民眾民生問題的改善來塑造的。所以,當我們不在鼓吹和拔高,當國家開始把社會矛盾問題擺在大家面前時,這正是塑造自信的好時機。改善社會矛盾,讓社會更加穩定,這才是所有人都應該去參與的。

《我不是藥神》大火,是人心的共鳴

話歸正題,《我不是藥神》也在電影中也是暴露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問題,那就是藥品價格的問題。電影中“格列寧”在現實中的原型是“格列衛”,情節基本也和電影中是類似的,瑞士一家公司花費了超長時間的研發週期和鉅額的研發投入才研究出這一款治療白血病的藥,是真正有療效的藥。但是價格及其昂貴,不是一般家庭能吃的起的,很多的家庭在知道有這種藥的時候也選擇了等死。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是在印度,因為對於仿造藥是支持的,所以這種藥印度高仿之後在保持了療效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了價格,真正對於白血病患者來說是福音。但是在我們國內,法律對於專利的保護是極其嚴格的,所以這種藥在國內基本上是沒辦法仿造的。

《我不是藥神》大火,是人心的共鳴

這是一種矛盾,一方面要保護專利,這是大勢所趨,但在仿造藥上,因為正版藥價格太高,只有仿造藥才能算是患者福音,那麼當這個問題擺在國家面前,國家要怎麼抉擇?

其實近年來,因為醫保的問題,很多有醫保的藥店,所有藥的價格都奇高無比,這對於真正的病患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像小編這樣,一年也去不了幾次藥店的人來說,去一次藥店要帶醫保卡,弄繁瑣的報銷程序是不願意,隨便買盒藥都是大幾十上百的。曾在藥店買了一盒西瓜霜含片,花了八十。

所以,這些問題一直都存在,屬於基本矛盾問題,只有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刻意迴避與粉飾。當這些問題都能夠完美的解決,才是我們的民族自信的真正提升。

最後說一句,希望咱們中國的電影越來越好,希望更多有深度,能引發社會思考和共鳴的電影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