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呂布(上)之喋血兩京

文:小A斯蒂芬

今天開始我們講呂布。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呂布

作為小說中被幹掉的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諸侯,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民間,呂布都非常的著名,絕對不比曹劉孫的名氣差到哪去。雖然他留下了“三姓家奴”的罵名,卻也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美名。這看似矛盾,其實也有他必然的因果。

呂布,字奉先,幷州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據《三國志》記載,呂布“以驍武給幷州”,然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以武力見長的他卻被新上任的幷州刺史丁原用為主薄。關於這一點的深層次原因我們在《“武猛丁原”》一篇中有過分析,不管是應為什麼,對於呂布來說都是不太公平的。不過能看得出來,丁原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也成為他最終敗亡的主要原因。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呂布與丁原

公元189年,丁原受何進所召進京謀誅宦豎,並被何進拜為執金吾。當時的呂布以主薄的身份跟隨在丁原的身邊一同進京。呂布與董卓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相遇了,這個或許就是叫做命運吧!

當時的洛陽正經歷著一場風暴,作為大將軍的外戚何進被宦官所殺,以袁紹為首的士大夫們又與宦官們殺了個不可開交血流成河。正當雙方殺的兩敗俱傷的時候,天子卻撞到了董卓的懷裡。任誰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好機會。

不過,董卓想要掌控朝廷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他所要扳倒的第一個人正是丁原。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當時的丁原,雖然是護衛京師的執金吾,手下的兵卻是幷州帶來的人馬。而幷州刺史的名頭早在董卓進京以前就已經授給了董卓,這讓董卓有了讓丁原交出兵權的藉口。丁原當然不會任人擺佈,軍事對抗肯定是少不了的,不過在與丁原交涉的過程中,董卓發現了呂布的存在,最主要的是呂布與丁原之間的矛盾被董卓以及他的團隊洞察了出來,並最終加以利用。

於是董卓“誘布令殺原”,董卓用什麼誘惑的呂布,不用說當然是高官厚祿了!就這樣,呂布火併了丁原,投奔了董卓,以此晉升為騎都尉。而這也正是丁原為幷州刺史時期的軍銜。

個人猜測,呂布投奔董卓恐怕還有一點私心,那就是他希望能夠成為幷州兵的統帥。可是老謀深算的董卓當然知道那樣做的後果可能並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於是他將幷州兵悉數分散到自己的各個部屬手下,而呂布則被他收為義子成為了董卓的貼身保鏢。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當然,對於呂布來說機會還是有的,而且很快他就得到了再次晉升的機會,這主要得益於他的才能。史書記載 “(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雖然史書並沒有明確說明是應為呂布的武藝而晉升的中郎將,但是聯繫前後的因果關係,董卓恐怕是安排有一場以封賞手下將領為目的演武秀。在這場演武秀中,呂布技壓群雄成為董卓手下武力值第一人,也贏得了董卓的進一步信賴。

不過,董卓對呂布的這種信賴以及“誓為父子”的狀態,必然會引起涼州軍中諸將的不滿,甚至是有些嫉妒。在關東軍蜂起討伐董卓的時候,董卓派遣涼州軍大人胡軫為大都督與呂布一起去梁縣陽人抵禦孫堅。胡軫非常狂妄,在進軍的路上他說道“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所謂青綬,就是系官印用的絲帶,在這裡代指軍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這一次一定要斬殺一個敵方高官,那才算是齊整。”明顯能夠感覺到胡軫在說這段話的時候的趾高氣昂,而且明顯也是說給呂布聽的。《九州春秋》記載呂布等“惡之”,在這種將帥不和的狀態下,這場戰爭的失敗是一種必然,但失敗的原因卻正是呂布在背後使壞。當決戰的時候,呂布散佈敵軍已經攻上來的謠言,結果導致軍中驚恐大亂。胡軫最終兵敗而還,無功而返。這件事在《英雄記》中還有一個更加豐滿的版本,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版本呂布都是背後給胡軫使壞的罪魁禍首。這其實是一種暗鬥,這種暗鬥所反應出來的是呂布在董卓軍事集團中的地位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通過各種明暗手段獲得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呂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特徵。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胡軫

董卓脅持天子遷都長安以後,呂布繼續憑藉著類似的各種手段成為董卓的親信“義子”,史書記載,董卓“行止常以布自衛”甚至讓呂布進入自己的“中合”也就是內府,負責護衛工作。

表面上看董卓對呂布是非常信任的,然而實際上董卓其實是看不起呂布的,他所看中的是呂布的驍武,以及他在幷州兵中的威望。而呂布則希望藉由董卓作為自己的槓桿繼續向上攀爬。他們之間其實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由於兩人的這種互相利用關係,也就必然導致兩人之間實際上是矛盾重重。有兩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一件是董卓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與呂布翻臉,甚至於有一次用手戟擲射呂布,幸好呂布身手敏捷躲過手戟,並趕忙向董卓賠罪,董卓才沒有繼續追究。另一件是呂布與董卓的一個侍婢私通,雖然還並沒有被董卓察覺,但是他自己卻常常害怕擔心。這兩件事加在一起正是小說中《王司徒巧使連環計》的前因後果,與呂布私通的侍婢正是貂蟬的原型,所表達的正是董卓與呂布之間的矛盾。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首先董卓“嘗小失意”就遷怒與呂布的做法,反向說明了呂布並不是處處都順從著董卓,甚至於經常性的有意無意的違背董卓的意願。而他與董卓侍婢私通後“恐事發覺,心不自安”的表現,很明顯是對董卓的不信任。同時也說明了在董卓的心裡,呂布連一個侍婢的地位都不如。

而有人偏偏想到,利用這種矛盾或許正是擊敗董卓的關鍵所在。這個人就是“巧使連環計”的王允。雖然了歷史上並沒有如演義中那樣讓王允成為穿針引線的幕後主使,但是與呂布同為幷州人的他刻意接觸拉攏呂布,並對這種矛盾推波助瀾,最終掀起又一場滔天巨浪卻是不爭的事實。據《三國志》記載,王允待呂布甚厚,也得到呂布的信任,時常會找王允訴說自己被董卓輕視的不滿,兩個人甚至於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一次,呂布心懷怨氣來找王允訴苦,甚至於董卓用手戟擲射,自己險些喪命的事情都說給了王允聽。當時的王允暗中正與幾個公卿大臣們密謀要誅殺董卓,此時他意識到呂布或許正是自己成功的關鍵。王允當即壯著膽子,冒著可能被滿門抄斬的危險對呂布和盤托出,希望他能夠成為自己的內應。呂布有些猶豫,他說道“奈如父子何!”。

呂布的這句話明顯是透出口風的,王允當讓不會聽不出來,他當即說道“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也?”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王允的這一番話如晴天霹靂一般讓呂布清醒了過來,使他加入了密謀誅殺董卓的陣營當中。而且很快他們的計劃就付諸了行動。《後漢書》中非常詳盡的記述了董卓被殺的前後經過,原文是這樣“(初平)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卓朝服升車,既而馬驚墯泥,還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從,遂行。乃陳兵夾道,自壘及宮,左步右騎,屯衛周市,令呂布等捍衛前後。王允乃與士孫瑞密表其事,使瑞自書詔以授布,令騎都尉李肅與布同心勇士十餘人,偽著衛士服於北掖門內以待卓。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主簿田儀及卓倉頭前赴其屍,布又殺之。馳齎赦書,以令宮陛內外。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在《英雄記》中,作者王粲用了十三個字來形容當時董卓死後的情景“卓既死,當時日月清淨,微風不起。”

王粲不愧是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學家,他用這麼簡單的句子將一場充滿血腥的政變描寫的異常祥和而又眾望所歸,彷彿時間凝固一般極其富有美感。相應的也可以看出當時以及之後幾十年間的人們,對董卓這樣一個滔天巨鱷所充滿的仇恨以及憎惡。

其實對於呂布背反董卓一事,董卓的手下里有人早就預見過,並向董卓做出了警示。《後漢書》中就記載曾經有人將“呂”字寫在一塊布上,背在身上往來奔走,一邊呼喊著“布乎”。這件事任誰都能想到是有人刻意安排出來警示董卓的,可是史書中記載“卓不悟”。其實董卓就算是再笨也能想到這是怎麼回事,所以可以肯定董卓的這種不悟,也是刻意而為的。也就是說,董卓不是不悟,他是根本就不相信呂布會背叛自己。不過這並不是因為董卓對呂布的信任,而是董卓對呂布的輕視,在一次證明了董卓是看不起呂布的,他認為呂布根本不敢背叛自己。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三英戰呂布

那麼董卓為什麼會看不起呂布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呂布出身寒門,地位低下。雖然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過呂布的出身,卻也從沒有記載過他的任何一個家族人物。另外從呂布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一點。所謂布者,刀布也,是古代的一種貨幣,就是錢的意思。據《管子·國蓄》記載“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而呂布的字“奉先”二字的含義,應該是俸祿或者供奉的意思。說白了呂布的名和字加在一起就是呂發財,反應出了他的家人希望他發財有錢的樸素願望,而這也反向證明了他出生在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百姓之家。第二點就是董卓本身性格中的自大自狂,外加自以為是。在這一點上,董卓犯了與丁原同樣的錯誤。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刀布

呂布的出身被董卓所看不起,董卓的自大又讓他根本不把呂布放在眼裡。然而,一個從社會底層不斷向上攀爬的人,心中所承載的怨恨必然是常人所難以理解的,這種怨恨的爆發只是遲早的事情,更何況之前殺丁原已經讓呂布嚐到了甜頭。既然已經被扣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又何懼再殺一人呢!

可惜的是董卓一直到死都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委,他臨死前咒罵呂布的那一句“庸狗敢如是邪!”繼續著他的自大以及對呂布的蔑視,然而他終究已經難逃一死。

董卓死後,王允成了朝廷中權臣,在他的主持之下,呂布被拜為奮武將軍,進封溫侯,假節,儀比三司,並且與王允共秉朝政。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然而王允和呂布的這一對組合,可謂是弱爆到了極點,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錯誤。最大的錯誤正是逼反了涼州軍諸將。在這件事上呂布具有無可推卸的責任,據《三國志》記載,呂布應為誅殺了董卓的緣故,非常害怕涼州軍會報復自己,就主張殺盡涼州人。雖然這件事被王允否決,但是消息卻傳到了涼州軍中,使得涼州軍人人自危,最終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的帶領之下反攻長安。涼州叛軍圍困長安八天以後,呂布軍中叟兵內反叛變,他們打開城門引李傕等軍隊入城。呂布寡不敵眾兵敗出逃。逃出長安以前,他想要王允跟隨自己一起逃走,可是王允寧死也不肯走,最終被李傕等殺死在宣平城門樓之下。

就這樣,呂布帶領著數百騎幷州親隨出武關,逃出了長安城。面對茫茫大地,他又將去向何方呢?他的未來又會是怎樣呢?

小A斯蒂芬寫於2018年6月7日。

一個屌絲的逆襲之路——呂發財“三姓家奴”的成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