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在英雄輩出的三國世界,既有忠臣不事二主的剛烈之輩,如高順、臧洪,也有

擇良木而棲的天縱之才,如張遼、徐晃。但是因頻繁跳槽被人詬病的莫過於呂布,這丫的自從張飛給了一個“三姓家奴”的名號之後,就再也翻不了身。可與呂布一樣三易其主的龐德,卻被稱為忠義無雙,死後還追封壯侯,這是為何呢?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將軍龐德

我們不妨先看龐德為人如何

龐德是馬超的副將,與馬岱同為馬超的左臂右膀,不僅勇冠三軍,還智謀雙全,第一次出場是馬超父親被殺的復仇之戰。曹操殺了暗中搗鼓小動作欲光復漢室的馬騰,馬超領兵圍攻長安。可是長安城從劉邦時期開始建築,歷經三四百年的加固,堅不可破。這時候,龐德第一次華麗亮相獻策。

龐德進計曰:“長安城中土硬水鹼,甚不堪食,更兼無柴。今圍十日,軍民饑荒。不如暫且收軍,只須如此如此,長安唾手可得。”馬超曰:“此計大妙!”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西涼龐德

在龐德的一番詭異操作之後,長安城守軍果真應接不暇,守將鍾進被龐德橫刀立馬斬殺。由此可見,龐德不僅武藝高強,還是一名難得的智將,其計謀策略遠在馬超之上。只不過“錦馬超”的身份太過於張揚,遮住了龐德的光芒。但是,也被有心之人惦記著,此人便是曹阿瞞。

曹操不敢收留人傑呂布,為何卻敢接手龐德?

其實很簡單。

以下三點可以說明。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梟雄曹操

其一、易主的背景不同

呂布本來是幷州刺史丁原手下的主簿,丁原待其恩重如山,可是董卓送了他一匹叫做赤兔的千里馬之後,反戈一擊,將丁原刺殺。而投靠了太師董卓不到兩年,卻因為美人兒貂蟬的挑撥離間,一戟刺殺了董卓。由此可見,呂布易主皆是為了美人、名馬、金錢這些物質,以滿足其私慾。

而龐德不同。

龐德一直跟從馬超左右,不離不棄,就算與曹軍拼的落花流水,也願意隨馬超一起投靠漢中張魯。而後馬超借攻打劉備之際歸降,但龐德有病在身,一直留在漢中,才不得已成了張魯的下屬。

這時候,有人會說,龐德病好了不就前往可以投奔馬超?

雖羅貫中老爺子書中沒有明寫,但是當時的情況是比較微妙的。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佛系張魯

張魯本身是一個道教的諸侯,為人卻比較佛系,不太喜歡打打殺殺,手下也沒有幾個猛將,倘若不是關中地勢險要且偏遠,早就被人搶飯碗了。馬超投靠張魯之後,一來身份落差很大,以前是西涼少主,風光無兩,這會兒寄人屋簷,不覺得的委屈是假的,二來張魯本身不喜歡戾氣太重的人,估計對於馬超沒有表現出很重視,令馬超鬱鬱寡歡。

正好趕上了劉備在蜀中猛打劉璋,而劉璋與張魯本來是一對好基友,慌忙向張魯求助。張魯自知屬下沒有幾根蔥,十分的犯愁,馬超抓住了這個節點兒,於是主動請纓出戰。張魯對於這個傲氣凌人的馬家大少爺早就不耐煩,正好將他給打發出去,心不見眼不煩,於是一拍即合。

剛開始馬超估計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投靠劉備,於是老婆兒子以及生病的龐德就留在了漢中,輕裝上陣。不料遇到了劉備這塊難啃的骨頭,與張飛大戰三百回合都沒有勝負之分,士氣逐漸低落。而劉備這個大耳朵的傢伙,專門喜歡搞思想工作,又自帶劉姓的皇室光環,將馬超忽悠的暈頭轉向竟然就投降了。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張魯教主

而龐德比較尷尬了,但是教主張魯並沒有取他的性命,還讓他在漢中安心養病,這會兒龐德對於張魯是十分感激的,對於馬超的無故背叛自然心存怨念。

於是,病癒後死心塌地追隨張魯,成為了張魯手下的首席將領。

至於最後輾轉到了曹操的麾下,也是出於無奈。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躊躇滿志,於是集中兵力攻打漢中。漢中本身是易守難攻之地,有龐德這個高智商的猛將鎮守,半點兒便宜都賺不到。對於這種不可強攻,只能智取的地方,曹操身邊謀士如雲不是蓋的,很快就使出一招離間計。張魯這丫的佛心領導真信了,差點兒砍了被汙衊要造反的龐德,幸好軍師閻圃力保,才倖免於難。

如此這般,還要龐德領命出征,倘若不能打敗曹操,則唯他是問。雙拳難敵四手,何況曹操早就佈下天羅地網,很快擒拿了龐德。龐德本身對於張魯心灰意冷,於是果斷擇良木而棲。曹操收買下屬的人心是一流的,龐德感激涕零,從此以後,對於曹操忠貞不二。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西涼馬超

其二、對舊主心存善意

丁原、董卓對呂布其實都是蠻好的,可以說視其為己出,而呂布這丫的就是一個噬主的狠角兒,為了一匹馬,殺了恩重如山的丁原,為了一個美女,殺了恩情如父的董卓,狼子野心不過如此。張飛給起的“三姓家奴”這標籤,形容的一點都不過分。因此,呂布再投奔袁紹、曹操時,都沒有得到接納,最後眾叛親離而亡。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西涼五馬

龐德對舊主又如何呢?

先是馬超,龐德並沒有做啥對不起他的事情,要說有,就是背後說了他一句壞話,說他有勇無謀。

後是張魯,雖張魯聽信讒言,險些殺了龐德,但是同歸於曹操麾下後,龐德也沒有惦記他的不是,只不過,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

由此可見,龐德對於侍奉過的舊主多少心存感恩,絕對沒有反噬的傾向。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西涼霸主馬騰

其三、待新主忠貞不二

呂布這廝投奔董卓後,竟然惦記著主人的漂亮小妾,雖是被王司徒調撥,但也是不忠誠的一種表現。而後來,呂布走投無路,投靠徐州下邳的劉備,劉備深知流浪之苦,於是將小沛給呂布安營紮寨。不到一年,呂布就反過來奪走了徐州,還好劉備沒有真正地將呂布納入自己的陣營,否則一世英名肯定被毀了。

反觀龐德。

更換門庭到了張魯這邊,始終將張魯當做主公,只要漢中遇到危險,第一個挺身而出,毫無二話。倘若不是張魯自己偏聽偏信,搬石砸腳,估計龐德到死都會在張魯身邊的。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龐德背棺而戰

再則被曹操收入麾下後,對於曹操可謂忠貞不二,多次拯救曹操的性命與危難之中。襄樊之戰挺身而出,倘若不是于禁這丫的在後面一個勁兒地使絆子,打敗關羽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可惜,最後落了個兵敗被殺的局面,但也算是死得其所,最終被封侯,讓後代晉升為新的貴族。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關二哥悲劇了

因此,擇良木而棲並非不忠不義的表現,對於舊主落井下石,對於新主三心二意,這才是令人膽寒的行為。張遼、趙雲、張郃都與龐德一樣,曾經在舊主身邊鬱郁不得志,投奔新主後大放異彩,建功立業。

縱觀龐德的一生,值得令人驚歎,其勇猛並不遜色於馬超,老羅同志都忍不住給他寫了一首讚歌,在此與大家共勉,“威武不能屈,節操不能改。生當立金鑾,死尚披鐵鎧。烈烈大丈夫,垂名昭千載。南安龐令明,日月競光彩。”

同樣三易其主,呂布被稱“三姓家奴”,為何龐德卻因忠義而封侯?

錦馬超鬥張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