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型劇扎堆湧現,現實題材的藍海?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2018年暑期檔可謂是諜戰劇當道,無論是前不久剛剛收官的《愛國者》和《脫身》,還是現在正在熱播的《面具》、《獵毒者》,這些劇集在收視率和播放量方向都取得了不錯的好成績。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不過就在諜戰劇的重重夾擊之下,有一部劇卻顯得十分特別,那就是由蔣譯霆擔任總製片人,亮眉俠擔任總編劇,知名導演陳暢執導,梅婷、許亞軍、鄔君梅、胡先煦、曾黎、張兆輝、郝洋等實力派演員共同出演的都市家庭成長大劇《陪讀媽媽》。

的確,近兩年,隨著現實主義題材劇的迴歸,聚焦子女教育、高考升學等題材的作品逐漸在增多,此前是幾年一部,今年大有爆發之勢。並且最近在籌備和已經開機的教育題材劇集就有四部之多。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其中不僅包括檸萌“教育系列三部曲”的剩下兩部:以高考這一全民話題為引子,洞察中產焦慮與親子關係的《小歡喜》和關注幼兒教育的《小捨得》。

還有圍繞四個高中生家庭,講述了家庭中面臨高考的孩子們如何在校園的學習、家庭的變故中實現自我成長故事的《少年派》。

以及由啟蒙影業出品,姚曉峰執導,孫紅雷、曾舜晞、辛芷蕾、蔣依依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

聚焦社會痛點的教育題材劇集

談及教育題材逐漸受關注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類劇集善於抓住社會痛點的劇集特徵,有了痛點變更能夠引起共鳴,前幾年火爆熒屏的幾部教育題材劇集沿用都是這個路線。

小到幼兒園升小學,大到海外留學,可以看到,這些話題已經逐漸細分到教育領域的各個階段和層面,內容也越來越垂直。

以目前熱播的《陪讀媽媽》為例,這部講述了四個海外陪讀家庭的父母與子女克服種種困境與危機,共同成長的故事,就引起了觀眾的反響。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其背後立足的社會現實就是如今中國海外留學生逐日增長的現狀,根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數據,在美全部持有F1或M1學生簽證的高中生為60815人,其中,中國學生為34578人,佔比約57%,中國學生已成為美國中學國際生中的第一大學生群體。

與此同時,之前致力於展現留學生群像的《歸去來》也是以中國留學生大批湧向海外為創作背景,由此可見,這類教育題材劇集立足社會現實和痛點的特徵是十分明顯的。

不僅如此,無論是從早些年聚焦孩子幼兒園升小學問題的《虎媽貓爸》,到後來針對的是小學升初中的問題引發故事的《孩奴》,再到展現學生初中升高中問題的《小別離》,這些劇集都展現了當下觀眾最為關注的學區房、高考、幼兒教育”等等社會議題。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那些《虎媽貓爸》中,趙薇和佟大為分別飾演的家長畢勝男、羅素,放棄郊區大別墅,花光積蓄斥巨資買下9萬元一平方米的老舊學區房,就是為了讓女兒茜茜能夠上第一小學;

《孩奴》裡,胡可、沙溢飾演的夫妻盧麗、志高因為兒子小升初的一套學區房而被逼無奈搬回孃家,幾家人蝸居在同一屋簷下,苦不堪言;

《小別離》中,黃磊飾演的方圓和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因為擔心女兒的成績考不進重點高中,因此打算將女兒送出國升學;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這些劇集中反映著的情節與戲劇衝突都是真實發生著的社會現實,因此能夠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也就不足為奇了。

教育題材劇集需要植根於生活

談及教育題材劇集的創作,《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就曾談道:“我到上海浦東機場送朋友,每年此時都是中國孩子去國外讀書的留學季,有很多孩子排隊出關。這一切深深觸動了我,點燃了我對社會熱點現象的敘述衝動和創作激情。”

“圍繞教育話題寫家長和學生的普遍心態,懂得世態人心,就會有共鳴,抓住時代痛點,格局才會大。當下和中學生現實生活有關的文學作品真的太少了。”魯引弓表示。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而該劇的編劇何晴也表示:“我一直鍾情於現實主義的創作,《小別離》裡寫的“低齡留學熱”、“拼爹” 、 “應試教育”,這些話題就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因為教育問題其實都是家庭內部最核心的價值觀的體現,不容他人置評。那麼需要我們創作者做的就是儘量真實地、比較全面地展現。

由此可見,立足於生活,體現整體社會現實,教育題材這種以小見大,探索題材背後的意義才是創作者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也因此,教育題材的創作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對內容十分敏感的創作者們靈感的來源。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當然,在教育題材這類現實劇集的創作之中,由於題材植根於現實,因此在創作過程中真實性便成了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要避免這類劇集成為“懸浮劇”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前期的調查與積累。

《歸去來》編劇任寶茹就曾發聲,“電視劇要有現實質感,就要寫現實環境中的人。不管寫的是警察、醫生,還是留學生,都要寫得像生活中的人。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就是最有普遍性的,普遍性一部分可以由常識架構,常識達不到的部分就需要蒐集資料和採訪。”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而這種“蒐集資料和採訪”的創作方式在《陪讀媽媽》中就有了很好的展現,為了收集更多、更真實的海外陪讀素材,有過多年的陪讀經驗的總編劇亮眉俠也表示,《陪讀媽媽》劇組在創作初期就曾特地趕赴中國陪讀媽媽最多的城市——溫哥華取材。

在前後三次尋訪過程中,主創團隊住在陪讀媽媽的家中,通過聊天方式來進行取材,共採訪了陪讀媽媽60多人,小孩80多人。鮮活的陪讀案例讓團隊感觸頗多,也為後續的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題材或將開啟現實題材新藍海

放眼教育題材的播出效果,除了觀眾們強烈的共鳴,其中社會各界對於劇集中所呈現教育問題的反思也是使得教育題材劇集能夠在如今紛紛複雜的劇集類型中脫穎而出,並逐漸受到諸多製作公司青睞的重要原因。

對於教育題材的創作,正在致力於打造教育三部曲的檸萌影業或許十分有發言權,檸萌影業執行副總裁徐曉鷗此前就曾表示,“教育是一個極具共鳴的社會話題,檸萌的這幾部教育題材就是想全方位地呈現中國家庭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所展現出的百態,描述時代給一代人的生活打下的深刻印記。”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而圍繞生活和教育話題的電視劇作為電視劇創作的重點,同樣使得這一類題材緊貼著觀眾的日常生活,帶入感十分強。

因此,對於製作公司來說,教育題材的劇集不僅可以使觀眾們感同身受贏得觀眾認可,同時也能帶來巨大的話題度和討論度,使得電視劇的前期宣發和衍生流量都得到保證。

除此之外,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開幕報告中曾提及關於文化產業的相關內容中,首次單獨將現實主義題材作為國家提倡的創作方向進行了強調。顯然市場大環境已經為現實主義題材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存環境。

因此,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湧現是必然,而教育題材作為現實題材中十分精巧的題材也自然越來越受到關注。

教育类型剧扎堆涌现,现实题材的蓝海?

顯然,無論是從教育題材劇集的創作角度出發,還是從其觀眾基礎和社會反響,以及當下電視劇市場的政策方向來看,教育題材劇集都是現實題材中的藍海市場。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