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春秋091|伍子胥的逃亡,预示着春秋后期南方历史的大转折

熊弃疾虽然放过了奋扬,但大错已经铸成。在费无忌的阴谋和连绵不断的谗言之下,熊弃疾逐渐丧失了判断力,在错误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故事行进至此,开始转变方向。

费无忌一边继续派人打探熊建行踪,一边准备将伍奢全家一网打尽。他进言熊弃疾:伍奢有两个儿子,老大伍尚,老二伍员(字子胥),都非泛泛之辈;君王可以其父为人质,召他们入宫,然后一举杀之,否则日后必将为患楚国。

此时,身陷囹圄的伍奢早已洞悉费无忌的内心,所以当熊弃疾派人传话,让其召两个儿子前来时,他料想这又是费无忌的阴谋。来人说:若你能召二子前来,则生;不能,则死。伍奢答曰:伍尚仁慈,呼之必来;伍员为人倔强乖戾,且能忍人所不能忍,可成大事,他知道来了就要被捉,其势必不来。

伍奢早已做好死亡的准备。

熊弃疾不理会伍奢的回答,径自派人携带官印绶带赶赴棠溪(在今河南省遂平县),召伍尚与伍子胥:若回郢都,就免了你们父亲的死罪,而且还会加官进爵。

结果正如伍奢所料,伍尚抱着必死之心,执意前往见父亲一面,而伍子胥则怀着彻骨的苦痛与仇恨,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

大梦春秋091|伍子胥的逃亡,预示着春秋后期南方历史的大转折

伍子胥像

在路上,伍尚临行前所说的那段话一定时时在他耳畔回响:

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纵为愈。

哥哥反复叮嘱弟弟:我为父死是尽孝,你一定要报仇!

而伍奢得知伍子胥逃亡的消息时,也曾发出一声长叹:楚国君臣,就要为战争所苦了!

他预料到,自己的儿子必将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复仇。

可以想象,伍子胥逃亡之后,楚国必定四处搜寻其下落,所以伍子胥并没有遵照哥哥的嘱咐,径直冒险赴吴。他选择向北逃亡,在宋国与熊建会合。不巧此年宋国不太平,华、向二族大杀公族,劫持宋元公子佐(宋平公子成之子,公元前532年即位),引发了一场血腥内乱,诸公子四散逃亡,熊建不知何故卷入其中,不敢继续在商丘待下去,他和伍子胥一起逃到了毗邻的郑国。

起初,郑人以礼相待,但后来熊建愚蠢地接受晋顷公姬去疾(晋昭公姬夷之子,公元前526年即位)的怂恿,打算里应外合,帮助晋国袭郑。不幸的是,阴谋很快败露,这命途多舛的楚太子被郑定公姬宁(郑简公姬嘉之子,公元前530年即位)毫不客气地诛杀,就此结束了屈辱的一生。

这一年,郑国执政子产去世。

伍子胥一生中最为黑暗的时刻到来,恐惧如梦魇缠绕着他。熊建迈出的错误一步,使郑国顿成杀地。伍子胥只能带着熊建之子熊胜仓惶逃离郑国,前往吴国。这一路水远山遥,道路艰险,而且必经楚地,杀机四伏。当伍子胥昼伏夜出,行至吴楚交界之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时,几乎丢掉性命。所幸命运眷顾,伍子胥不仅成功逃过昭关,过长江时,还得到一位渔父的慷慨相救。

大梦春秋091|伍子胥的逃亡,预示着春秋后期南方历史的大转折

清末民初马骀所绘《剑赠渔父》,描绘的是伍子胥过江的情形

千辛万苦之后,伍子胥终于到达吴国的土地。此时,他的父亲和兄长早已被熊弃疾杀死于郢都的街市之中。深仇大恨几乎击溃伍子胥,他病了,一路乞讨为生,步履蹒跚向吴国都城而去。


伍子胥逃亡吴国,不为苟且偷生,而是为了借吴国之兵,伐楚,讨楚平王,杀费无忌,以泄心头之恨,否则,他大可像自己的前辈屈巫一样,继续向北,逃到晋国,或者齐国,寻求大国的庇护,或者干脆逃到更加遥远的燕国,隐姓埋名,聊度余生。

他决意向南,只为复仇。

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伍子胥制定了一个长期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引起吴王僚的注意。

某一日,繁华喧闹的吴市中忽然出现一位怪人,他蓬头垢面,言行癫狂。吴市人纷纷围观,无人认识。如此几天过去,终于引起一位市吏的注意。市吏即市场管理者,但这位市吏不仅长于管理市场,还擅长相面,他悄悄观察片刻,自忖道:我相过很多人的面,还从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人……莫非他是别国的亡命之臣?

市吏将情况报于吴王僚,并建议速速召怪人入宫。

大梦春秋091|伍子胥的逃亡,预示着春秋后期南方历史的大转折

太湖

等到伍子胥被市吏引入吴宫,借助吴王僚惊讶的目光,我们才大约知道伍子胥的外貌——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春秋时,一丈约合今天的两米,一围就是双手拇指、食指合拢的长度,一尺约20厘米)。吴王僚与这位身材异常魁伟的逃亡者对谈三日,发现他居然没有一句话是重复的,不由大喜过望:果然是位贤才!

伍子胥明白吴王僚对自己欣赏有加,所以此后每次进宫,在与吴王僚交谈之时,都刻意表现出一派英勇气概。与此同时,他又不时透露出自己报仇雪恨的志向,以试探吴王僚的态度。吴王僚心知肚明,但却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他。这暧昧的态度让伍子胥十分失落。

随着时日的流逝,失落渐渐变成了失望。

就在失望即将转作绝望之时,事情忽然有了转机。

一直图谋王位的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得知伍子胥来到吴国,有心将其招致门下,以为日后所用,所以向吴王僚进言道: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所杀,他如今劝君王伐楚,无非是为自己报私仇;况且楚国强大,伐之未必可破,请君王勿用其计谋。

大梦春秋091|伍子胥的逃亡,预示着春秋后期南方历史的大转折

《左传·昭公二十年》书影

公子光的这段话,貌似语重心长,实际上是在挑拨吴王僚与伍子胥之关系。公子光深知,伍子胥报仇心切,但时光无情,若吴王僚始终不发兵,伍子胥必然失望而另寻出路,那样,他的机会就来了。

果然,伍子胥得知此事后,立即明白,吴王僚不仅不会为自己报仇雪恨,恐怕也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城府极深的公子光心怀异志,不久就会取吴王僚而代之。

伍子胥随即调整策略,一面主动请求吴王僚不必再为自己的私事烦心,一面暗暗接近公子光。公元前518年,伍子胥在向公子光推荐了一名刺客之后,悄然隐退,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到乡间做起了田舍翁。

他要静待事态发展。

(《大梦春秋》091,待续。文图原创,盗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