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去嘉兴只住了两天,竟然连吃三顿粽子,还意犹未尽。

本来,作为一个东北人,之前,并不觉得这种食物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到了嘉兴,才恍然大悟,原来,一样叫粽子,味道却大不同。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在嘉兴老城区的月河古街上,有很多粽子店。不知不觉,走进一家粽子文化博物馆,围绕着“真真老老五芳斋”这个粽子品牌的前世今生,依次展示各种与粽子有关的物件、影像,现场还有真人演绎包粽子的全过程。从选米,淘米,制馅,粽子叶,煮熟,都有一套说道和讲究。你看着看着,就会被勾起食欲,到最后,不用商家叫卖吆喝,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当场尝尝。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这粽子,品种真不少,蛋黄,排骨,蜜枣,肉、豆沙,各种不同味道,以大肉粽最为著名。交完钱,坐等。服务员会动作熟练地把粽子叶剥掉,装好在盘子里,端给你。160克的四角形大粽子,胖墩墩,肥嘟嘟,热乎乎,粒粒白米珠圆玉润,透着光泽。用筷子横竖夹成四半,咬上一口,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馅大量足,不甜,不咸,有滋有味。一口下去,还想下一口。


我们俩儿人,眨眼之间就瓜分了一个大肉粽和一个豆沙粽,连同一碗馄饨统统下肚,然后,吧嗒吧嗒嘴,得出一个结论,想吃真味,还得到本地来吃,不然,你就不知道啥是正宗。

于是,我对嘉兴的好感和兴趣,就从这个粽子的味道开始了。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江浙地区,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但,只有嘉兴粽子名头最大。大凡我们北方人,都知道吃粽子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在嘉兴,吃粽子是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据说,当年,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了忠心耿耿的伍子胥,命人把他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入大江。相传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保佑黎民百姓。千百年来,江浙一带流传着伍相的故事,敬仰他的忠义特别在端午节舞龙舟,吃粽子,纪念他。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当然,在别处,也许只有端午节吃粽子,在嘉兴,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

司马迁对伍子胥推崇有加,在《史记》里称赞他为“烈丈夫”。嘉兴、苏州,都有纪念伍子胥的伍相祠。

嘉兴,地处长三角平原,典型的江南水乡,历史古城。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文化里从来都是藏着价值观的,你推崇什么,提倡什么,生活习俗和喜好里都会有所表现。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底蕴。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吃着粽子,想着伍子胥,翻看有关嘉兴的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古往今来,原来嘉兴的粽子,养大了那么多名人!

从唐朝诗人刘禹锡,南宋女词人朱淑真,近代学者王国维,到画家丰子恺,弘一法师李叔同,再到大文学家茅盾,金庸,琼瑶,科学家钱学森,等等等等……这些名字,五花八门,各行各业,每一个都如雷贯耳,每一个都跟源远流长的大中国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这样,再吃嘉兴粽子,真就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走在江南,嘉兴粽子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