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叉车奔小康——陵川县人社局“棋源叉车工”品牌打造纪实

□苏呈祥

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清晨里,一列蓝色的队伍在陵川县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着晨练。这群看似普通的学员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棋源叉车工。

“这是今年第三期的叉车工学员,算上去年,一共有五期了,报名的学员越来越多,大家的学习热情一期比一期高。”叉车工培训教练范师傅介绍说。

“棋源叉车工”是陵川县人社部门以“打造品牌,培树典型”为指导,为进一步推动培训就业扶贫工程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劳务品牌,旨在打造陵川劳务品牌来助力脱贫攻坚,把全县贫困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工程的实施充分结合了陵川县实际,遵循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多部门联动配合,创新措施,强力推进,为全县全民创业就业工作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

精准施策,为创业就业奠基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以114个贫困村和两个低收入村为主战场,紧扣“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大力实施八大工程二十一项专项行动,其中,由陵川县人社部门牵头实施的培训就业扶贫工程成为扶智增收促脱贫的有力推手。

为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陵川县人社部门深入研究各项扶贫培训政策,坚持以突出重点、服务大局为原则,结合全县重点工作,实地调研,广泛搜集全县贫困人口的劳动力情况和就业意向;多部门联动,确保扶贫培训工作全程规范;外出取经,汲取多地扶贫培训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精准扶贫实用技能培训(包括电商人才培训、中药材、干果、畜牧养殖、蜜蜂饲养等实用技能培训、千村万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四大类培训计划,对全县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施精准扶贫培训,帮助他们至少掌握一项就业创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工资性收入,实现早日脱贫。

既有数量,更注重质量。为使培训就业扶贫工程抓得好落得实,带动全县贫困户真正脱贫,陵川县人社部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吕梁市及所辖临县、汾阳,长治市平顺、壶关等县市,对“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和深度贫困地区培训就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深入湖北、天津等地,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为全县百姓量身定做了多项劳务品牌,“棋源叉车工”顺势而生。

“物流行业日渐发达,分工日趋细化,各类商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叉车工人需求量缺口极大,这让我们开始重点考虑叉车技能培训。”陵川县劳动力培训中心张文平说。在深入企业的调研中,物流、车站、港口、机场、仓库等领域对叉车工有着较大的需求,使叉车工成为紧俏的劳务输出工种,陵川县人社局本着“打造品牌,培树典型”的思路,针对叉车工技能培训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制定品牌打造的实施方案。依托创业孵化基地的有利条件,训练场地、教室的建设,培训学员的吃住问题顺利解决,中心特意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从理论到实操完美衔接。

“叉车工属国家规定的特种行业工种,上岗需要有专业机构认定的资格证书。”张文平说,“没有资质,培训是不能开展的。”

陵川县劳动力培训中心向上级部门积极汇报,与发证单位晋城市质监局加强沟通,通过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批准,依托市特种设备安全协会技术指导和考试,并签订培训指导合作协议,阐明双方权利义务,保证培训学员技术合格率和考试领证率。终于,第一期“棋源叉车工”培训班于2017年10月成功开班,培训基地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了训练场地,确保了考试的规范性。

紧抓培训,为创业就业添技能

“政府管吃住,培训赚钱的本事还给安排就业,这好事谁碰上都抢着来。”陵川县礼义镇的靳双红对培训很是满意。他通过人社局的宣传短信得知了培训的消息,毫不犹豫报了名,刚好赶上今年第三期的培训。“我都四十的人了还能掌握一门技能,这个平台是真正给老百姓办事的平台啊。”

“我们在调研的时候,还在企业深入学习了操作流程和用工需求,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设置培训课程,确保我们送到企业的工人能做到快速上岗、无缝对接。”在培训上,陵川县劳动力培训中心做足了功夫。既把培训做到精益求精,又真正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为此,陵川县人社部门专门组织人员,与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的前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前往天津、湖北、江苏等地,深入调研了多家叉车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通过厂区参观、高层座谈、员工走访等形式,选取了上汽集团、安吉物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捷豹公司、顶新国际集团、德邦物流等一些条件好,待遇高,缴保险,有保障的输出基地,并与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除了标准化训练场地,培训基地还配套了与用工企业同款的叉车和搬运箱架,教练组精心研究,有的放矢,在保证学员通过资格证考试的前提下,还加设了企业管理制度、车间操作流程的培训课程。“我们在厂区车间里现场观摩、与车间负责人咨询沟通,考察归来后,我同培训组的几个师傅一起琢磨了一套课程,使我们输出的工人达到最快上岗、上岗最优的效果。”教练范文民说。

自2017年10月份“棋源叉车工”培训开展以来,陵川县人社部门已经成功完成了5期叉车工培训,每期培训时间30天,理论10天实训20天,学员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接近百分之百,大部分学员都已在输出基地成功入职。本着精准扶贫、就业优先的宗旨,培训已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做到宣传全覆盖。“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县里开展技能培训的消息,啥都免费还给安排工作,一开始我还不信,专门跑到报名点了解了下,没想到跟微信里说的一模一样,我就和老公一起报名了。”来自陵川县杨村镇库头村的牛莲英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家里教育开支非常大,她和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又少又不稳定,“为了让三个孩子不吃苦,我俩一定要把握这次培训机会,学好技能多赚钱。”在尊重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培训充分吸收广大适龄贫困劳动力,真正让贫困人口掌握一门技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做到稳定、可持续。

完善服务,为创业就业增信心

“上个月我加了90个班,配上奖金、考核,领了五千六,你呢?”

“我比你多加了20多个班,又在高叉组干了一个星期,领了六千多。”

“还是你肯用功,下个月我也多加几个班。”

“多干多得么,过几天端午节放假,多赚点钱回家过节!”

厂区里,陵川县已经入职的几位叉车工在讨论。

与企业的对接中,陵川县人社部门向企业提出了:岗位优先、工资稳定、服务优先、待遇平等的十六字要求。岗位优先是确保陵川县培训基地输出的叉车工能分配到叉车岗位的“通行证”,企业招工来源广、岗位设置多,优先的叉车岗位预留使劳务输出通道一路绿灯。工资稳定是保障输出劳动力基本权益的前提,让收入透明,让收入不低于承诺,让叉车工人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服务优先为远离家乡的陵川工人们解决了生活上的顾虑,企业安排专人负责新员工的吃、住、行,从入厂到上岗,全程跟踪服务,让输出工人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环境。待遇平等则为入职后的工人在福利、奖金、加薪、升职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使工人们有动力、有干劲。

交通便捷、河湖环绕,一排排挺拔的单元楼建在离厂区不远的地方,这是与陵川劳务输出对接的一家企业的员工宿舍。“这住宿环境跟我家孩子在大学的宿舍差不多,空调、洗衣机、独立卫生间样样俱全。”来自陵川县附城镇的张慧琴笑着说。他是第二期的学员,因为勤劳踏实,他已经是所在的车间的小组长了。“这么好的条件,说明咱们县人社部门之前做足了功课,生活上有了保障,工作上才更有干劲。”张慧琴补充到。

来自陵川县六泉乡的苗文勋和陈银银是一对“95后”夫妻,勤奋好学的苗文勋通过县叉车工培训后,安排到了江苏省常熟市捷豹公司上班。“我比她来得早,先干了几个月,觉得条件不错,赚钱不少,便把我妻子也带来了。”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人性化的照顾,优先保证夫妻员工在入职、工作点、住宿区近距离安排,小苗的妻子陈银银就是通过企业的照顾优先入厂的。现如今,年纪轻轻的苗文勋因在车间表现优良,被安排到了高位叉车工岗位,每个月工资可以多几百元。“我们两个人每个月除去开销,能往家里邮7000元,生活虽然累点,可一想到家里爸妈跟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坚持下去没问题。”这对稚嫩的小夫妻在提起对未来生活规划的时候,顿时充满着成熟和坚定。

“每送走一批学员,我都像送走自己的孩子一样。”范教练与学员们的关系非常融洽。为做好已入职学员的监测工作,县人社部门趁每次送新学员入厂的机会,都会组织对老学员的回访,拉家常、聊工作、谈未来,培训基地与学员们永远有着割不断的情谊。

2017年,陵川县人社部门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十件实事”中关于培训就业的具体任务,在培训就业工作中逐步建立了打造品牌,培树典型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符合县情实际的劳务品牌。2018年,陵川县人社部门将继续聚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健康适龄劳动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努力帮助缺乏技能者掌握一项初级就业创业技能、已有技能者提升一个技能等级、转换职业者增加一项新技能,在培训中提炼品牌,在品牌中扩大培训,实现有条件的贫困人员“应训尽训、培输并举”,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确保能够持证上岗,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棋源叉车工”的打造,真正地落实了就业优先、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实了精准扶贫政策,为陵川县广大群众“叉”上翅膀,真正脱贫共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