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祕聞(二十):絕地逃亡

1942年4月18日,星期二,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開戰以來的第一次空襲,作為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報復,此次空襲被稱為”東京空襲“,又稱”杜立特空襲“。此次空襲大大鼓舞了美國人民的對戰爭的信心,也讓美國海軍在被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得以緩解,振奮了軍隊士氣。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珍珠港內的滾滾濃煙

此次突襲使日本軍部當局在民眾心目中的威信發生動搖,對當局是否有能力贏得對外戰爭的質疑之聲此起彼伏。遭受打擊之後,日本不得不從印度洋調回強大的航母編隊,用以防衛本土。突襲也令山本五十六確信美軍太平洋艦隊依然具備打擊力,遂下定決心,集中力量攻擊中途島,試圖與美國海軍進行決戰。此一戰,美國海軍於太平洋中部之中途島附近海域擊毀日本四艘航空母艦,重創日本海軍,成為雙方海軍力量對比的轉折點。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執行轟炸任務的飛行員們

1941年12月21日在白宮召開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向與會成員指示軍隊應儘快組織針對日本的報復性打擊。1942年1月10日,美國陸軍航空兵已退役的中校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被任命負責策劃方案並帶領行動。杜立特退役之後,從事民用飛行事業,是當時著名的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B-25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

因為轟炸機航程不夠,轟炸後只能飛往臨近海岸,為此白宮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卻無果而終。原因在於蘇聯為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便在1941年4月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斯大林不想此時不想與日軍陷入麻煩。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杜立特計劃的行動路線,但1架卻飛往了蘇聯

1942年4月18日清晨7:38,機動艦隊距離日本本土尚有650海里(1200公里)時發現了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美軍艦隊將其擊沉。杜立特因擔心接到警報的日本很可能已出動兵力前來阻擊,杜立特和大黃蜂號艦長馬克·米切爾決定,所有B-25立即起飛——比原計劃提前10小時,意味著B-25將多飛310公里。對美軍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執行任務。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日東丸23號被擊毀,燃起熊熊大火

起飛後的B-25陸續飛往日本,16架B-25飛抵日本上空後,轟炸了東京的10座軍事和工業目標,橫濱2座,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各1座。之後,16架轟炸機中的15架沿著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飛往中國東部,按照杜立特與中國方面的計劃,在浙江還有一些地區未被日軍佔領,其中幾座機場會亮起燈塔指引他們降落,然後經加油後再飛往重慶——國民黨的戰時首都。幾座機場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衢州。另外1架則因為燃油消耗過快,在明顯撐不到中國海岸的情況下,前往海岸更近的蘇聯。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從大黃蜂號起飛的轟炸機

15架B-25飛往中國時卻發現由於天氣原因,他們無法發現地面機場的指示燈光。此時的燃油基本耗盡,機組人員被迫進行迫降,機組人員散落在了一個50,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但是此時的他們遇到了善良的中國人民,儘管中國人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也不知道他們為何出現在這裡,但是從身形外貌上知道他們不是日本人,中國人民給予了他們在戰爭年代所能給予的一切,幫他們治療傷病,給予食物,直到日本人搜查時才明白他們駕駛飛機轟炸了日本首都。此時的中國人民用生命保護了這些美國飛行員。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日本上空的防禦炮火

而飛往蘇聯的8號機則在海參崴以北40英里(65公里)的機場降落,B-25被蘇方沒收,機組人員遭到扣押。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杜立特中校和他的1號機成員

駐紮在中國的日本軍隊接到了大本營的命令,要求將飛往中國美國飛行員抓獲。日軍隨後立即發動了浙贛戰役,恫嚇和警告中國平民不許幫助墜機的美國飛行員。空襲機組成員降落地周圍20,000平方英里(50,0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所有機場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毀。戰役中日軍針對中國百姓無所不用其極,特別是對查出攜有美國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動用了細菌武器。為了搜出空襲的美國飛行員,被日軍殺害的中國百姓據估計達到25萬人,而這些美國飛行員大部分都安全的回到了美國。

二戰秘聞(二十):絕地逃亡

被日軍俘虜的美國飛行員羅伯特•海特

此次轟炸並未從根本上動搖日本的戰爭機器,但是對於自美國參戰以來美國人民的負面悲觀情緒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鼓舞,更加堅定了美國人民對戰爭的信心。

杜立特空襲也對日後二戰的戰略形勢產生了影響,空襲使得日軍意識到了本土防禦的脆弱,隨即將在印度洋上的南雲艦隊調回,使得盟軍在印度洋上運輸線得以得到保存,儘管日軍已經切斷了盟軍在印度洋的運輸線,但是由於日軍的撤出,這條運輸線對英軍在緬甸的戰事以及中國的戰事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此次空襲的間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