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在農村,和人們在一起暢聊時,長輩們口中常常會說出一些老話,這些老話詼諧幽默且具現實意義,這些老話不知道出自哪裡,但被農村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甚至還在影響著農村幾代人。雖然這些農村老話不是出自名人,但卻是通過日常積累總結出來的話,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些農村老話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時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把想表達的意思和感受說出來,並且讓人在其中能用心感受,這些老話的魅力現今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一,有話勿可話絕,有勢勿可行盡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十分重要,尤其是說話,有些話儘量不誇大,不要把說絕,說不定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惹上大禍,老話“禍從口出”,就可看出來說話的重要性,同樣,一個人有點權勢了,也不要把事情辦的太絕,畢竟之後也許還能互相幫襯到。如果把一件事做絕的話,對己對他都不會有好處,“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同樣的道理。

二,冷在風裡,窮在債裡,氣在歪理

一個人穿的衣服單薄,在風中自然會冷,而這句話指的是做人要量力而行,負債過多,入不敷出久之必為窮人,現實中,往往會因為一些人說一些站不住腳的道理,不講道理,很難和他溝通,這些人滿嘴都是歪理邪說,但是自己卻嘴笨無法反駁。這樣情況下自己怒火會在胸中翻騰,憤怒到極點的生氣,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些人,他們說的歪理我們反駁不了,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歪理多麼高明,而是我們對於講歪理的人會本能地產生一種厭惡,不願意與其爭論,所以也不會用過多的腦力去思考如何反駁。其實跟講歪理的人不管你講得多麼有理有據,他們都完全不理會你所說的話,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轉移話題,對你提出的質問一概都是避而不答,然後言顧其他。

三,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

一人不進廟,是因為廟裡塑像威嚴,一個人會產生恐懼,還有另一種意思是,擔心有些寺廟不真的是寺廟,有很多賊人會藏在寺廟裡,害人性命,謀取錢財。“二人不看井”說的是說兩人若一起去看井,而其中一個人如果起了歹心,把另外一人推到井裡而對你謀財害命,也或者是一個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麼另一個人可能會百口莫辯,擔心旁人會認為是另一個人謀害,會成說不也說不清的事。“三人不抬樹”說的是是因為三個人的個頭絕對不會一般高,個子高的會被壓壞的,重量全部落在高個子的肩上,加上路不一定太平,三個人抬木總是有一個人擔不到,人多還增加了協調難度,還不如兩個人抬,其實說的意思是力量不均衡的話反而適得其反。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四,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頭優良品種母豬再好,一次也就是產一窩豬仔而一頭優良品種公豬可與許多母豬交配,一次可產下覆蓋整個山坡的豬仔。所以,快速發展優良品種豬,利用公豬的繁殖優勢是條捷徑。在自然狀態下的動物,也是利用雄性的繁殖優勢來繁殖後代的。例如:雄性通過搏鬥(競爭)選出優秀健壯的雄性,它霸佔了一大群雌性,一次可產下許多優良品種的後代。

五,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

“馬騎前”很多人第一次騎馬會害怕馬,你越害怕,越騎不好馬,因為馬是能感覺到你會不會騎它,害怕不害怕它,如果它知道你又不會騎馬,又害怕它,它就不會把你放在眼裡,根本不聽你的命令,馬是很驕傲的動物,你一個新人剛騎馬馬,馬大部分表現是不把你當回事,你要跑,它偏不跑,你要向左,它要偏向右,你要前進,它要低頭吃草。尤其是對於新人來說騎馬時應注意略微靠前,千萬不要在屁股後面,以及右邊,它可能會踢人,後腿馬蹄的威力十分大,不小心會有生命危險。另外馬奔跑時速度很快,靠後的話一個新手根本受不了這種顛簸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驢騎後”因為驢的脊背骨特別的高,騎到上面會很不舒服,屁股都硌的難受,農村有句老話“弓脊驢,凹腰馬,偏腿老犍不用打”,其中說的就是驢的脊椎部位像弓一樣突出,這樣的驢才是好驢。騎在驢腰稍微後面點上才是正確的做法,這樣騎著行走會比較舒服。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騾子騎當中”

現在在不少旅遊地方,都會有騾子供騎乘,因為騾子比馬的速度慢,比驢的脾氣溫順,騾子有著中性的特點,(馬和驢往往受到刺激的時候,會不聽指揮,失控的),所以特別適合騎。騾子騎在中間還比較穩當,因此在民間有了“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的說法。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農村還有著許許多多經驗老話,農民把生活中點點滴滴積累的經驗,有俗語老話的方式說出來,好記的同時,且富有智慧,我想老話能傳承至今是有它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