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一、總敘

《詩經·小雅·棠棣》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當盧溝橋的槍聲響起之時,國民黨內部出現了空前的團結。曾經在“中原大戰”、“粵桂戰爭”、“蔣桂戰爭”等軍閥內戰中結下的矛盾和衝突都被暫時丟在了一邊,“守土抗戰”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首要大事。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抗戰聲明:“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國民政府各地軍政首腦均積極響應蔣介石之號召,各自派出自己的當家地方武裝奔赴抗日前線抵禦日寇,捍衛祖國。各地方軍將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譜寫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抗戰畫卷。只要是參與過抗戰,為祖國和人民流過血,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的人,都應該被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銘記。不論是粵軍、桂軍、湘軍、還是川軍、滇軍和黔軍,只要敢於向日軍開火,敢於對日軍刺刀見紅,就應該被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緬懷。下面,我將竭盡全力用拙筆寫下當年各地方軍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打擊日寇,保衛家園的英雄事蹟。

二、滇軍

滇軍,前身是清末的雲南新軍,也曾是打響反對袁世凱稱帝第一槍的軍隊。民國時期除了蔣介石的中央軍外,地方軍閥中就數東北軍和滇軍裝備最好。滇軍在唐繼堯時期就從北洋政府哪裡套取了大量武器裝備,之後滇軍不斷從德國,日本,法國購進先進武器武裝部隊。所以抗戰爆發後,滇軍火力的兇悍程度足以與日軍匹敵,而機關槍陣更是讓日軍吃盡了苦頭。除此以外,滇軍還有一項遠超東北軍,那就是將領的軍事水平。東北軍將領多出於綠林,而滇軍的將領多出於講武堂。抗戰時的滇軍骨幹指揮人員,80%來自雲南講武堂,講武堂於滇軍的意義,不亞於黃埔軍校對於國民黨中央軍的意義。八年抗戰期間,雲南出兵近40萬,約10萬滇軍子弟為國捐軀,再也未回到彩雲之南。但是抗戰期間,滇軍從未出現投降的將領和偽軍,有“國之勁旅”的美名。下面通過三個英雄事蹟來見證當年滇軍的熱血抗日。

1938年3月,臺兒莊戰役爆發。滇軍60軍183師541旅1082團連長黃人欽隨隊開赴臺兒莊前線。部隊正式開赴那天,他剛新婚六天。妻子站在門前依依不捨,眼裡全是淚水。黃人欽出發前吻了一下妻子,告訴她別為自己擔心。因為他貼身帶著她親手做的平安福袋,日寇的子彈一定打不著自己,她笑了。4月23日,黃人欽的部隊在鳳凰橋、五窯路與日寇遭遇。黃人欽率隊奮勇衝殺,與敵肉搏,血戰終日,不幸在衝鋒時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僅29歲。戰鬥結束後,戰友們在收殮黃人欽遺體時,從其衣袋中發現臨戰前夜他寫給新婚妻子的遺書:“

倭寇深入國土,民族危在旦夕。身為軍人,義當報國,萬一不幸,希汝另嫁切勿自誤。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寸性奇,雲南騰衝人,時任第十二師師長。1941年5月,中條山戰役爆發,寸性奇帶領十二師全體官兵與日寇在中條山血戰。在被日寇重兵合圍後,他厲聲對其部下說:“吾儕今日惟奮力殺敵耳!槍在手,劍在腰,不令為賊服也。濟則為國爭光,不濟以死繼之。”戰至 5月13日晚,寸性奇的右腿被日軍炮火炸斷。但寸性奇以重傷之軀,繼續率領十二師餘眾數十人突擊至毛家灣。不過突圍後的寸性奇在毛家灣再次遭遇日軍重重攔截,在交戰中,寸性奇左腿再被炸斷,血如泉湧。此時的寸性奇命令其他官兵趕緊突圍並說到:“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言畢,用最後的力氣拔劍自殺!在場官兵無不落淚,最後無一人苟且,全部陪伴寸性奇壯烈犧牲。其父寸大進老先生在得知兒子陣亡的消息後,恨自己已經88歲高齡,無力報國和報仇,遂絕食而亡,死後雙目不瞑。

王甲本,雲南曲靖人,時任七十九軍軍長。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王甲本親率98師於瀏陽河斃敵第三師團第18聯隊土屋鏡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在戰後集日軍屍體葬之,並立“倭寇萬人冢”石碑,以耀我軍威。1944年9月7日,日軍數千人化裝成友軍和農民,偷襲王甲本軍部。王甲本親率手槍排掩護軍部轉移,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血戰,最後和敵人拼起了刺刀。最後王甲本又赤手空拳與日軍肉搏,最後被敵人刺刀刺中腹部,壯烈犧牲。當後續部隊趕到時,王甲本將軍仍然怒目圓睜,神威凜凜,遺體靠著亭柱和亭欄杆的倚角上屹立不倒,血肉模糊的雙掌刀痕累累。

王甲本是中國抗戰史上犧牲在刺刀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三、川軍

當東北軍已經配備捷克制ZH-29自動步槍,同時擁有裝甲車和飛機大炮之時,川軍連中正式步槍都沒有普及。手中的傢伙事基本上都是清末漢陽兵工廠製造的老套筒和大刀。出川之時,猶如丐幫北上。川軍每個人都帶著舊式雨傘以及臉盆、茶壺、電筒、毛巾、蔬菜和備用草鞋,這些東西或者掛在肩膀上,或者用繩子拴在身上,許多扛槍的人都把用布包裹著私人財物吊在槍桿上。以美國觀察員的話說,這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軍隊。雖然都是地方雜牌軍,但其他的地方軍根本就瞧不上川軍,很多戰區都不願意接收川軍。比如第二戰區的閻錫山和第一戰區程潛都不願接納。當時白崇禧發電報詢問李宗仁要不要川軍,李宗仁回答:“諸葛亮用草人尚能勝敵,五戰區歡迎川軍。”

但就是這樣的一支爛軍,卻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幾乎無役不從,足跡遍佈全國主要抗日戰場。藤縣戰役,川軍122師在師長王銘章的帶領下與日軍血戰到底,師長王銘章與一二二師全體官兵最終全部陣亡,但無一人被俘。王銘章中彈後還高呼:“不要管我,老子死在這裡痛快!”川軍八十八軍軍長範紹增在浙贛會戰中親臨陣地訓話:“日本人有什麼可怕的?腦袋掉了碗大的疤,是男人就跟老子頂著,跟日本龜兒子拼命!” 八十八軍硬是用步槍、手榴彈和大刀扛住了日軍的飛機、大炮和裝甲車,最後反而是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中將被炸身亡。酒井之死在日軍中引起很大的震動,因為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在職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創建以來還是第一個。”

抗戰期間,四川出兵總人數居全國各省第一,共徵兵350萬出川抗日。川軍在抗戰中總共傷亡64萬人,傷亡人數也居全國各省第一。八年抗戰之中,每15個四川人中就有1人奔赴抗日前線。加之川軍無役不從,無處不在,故有“無川不成軍”之美譽。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三、湘軍

湖南,歷來人才輩出,民風彪悍。大清危亡之時,乃是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讓清朝迴光返照。沙俄支持阿古柏分裂新疆之時,也是左宗棠不顧七十多歲的高齡,親自抬棺率領率清一色的湖湘子弟捍衛了祖國的疆土的完整。抗戰之時,也是這些湖湘男兒,大喊著“要死卵朝天,不死變神仙”,一批批奔赴抗日前線。湖南在抗戰期間地理位置尤為重要,即是抗日前線,也是抗日後方。因為湖南在抗戰中的重要性,所以抗戰時期的湘軍大部分被改造成了半中央軍。在抗戰開始之初湘軍有20個師,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打下來,20個師基本消耗殆盡。有的師再補充再次消耗,有的最後連番號都沒有了。

重點說一下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的國軍,除了“幾乎精銳盡出”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外,桂系、粵系、川系、湘軍、西北軍、東北軍等的地方軍也都有部隊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役。雖然各地方軍都英勇作戰,但都沒有把所有軍隊都投入到此次會戰。而湘軍卻不一樣,是所有部隊全部上陣。

國民政府中央一邊把所有的湘軍部隊拉到上海參戰,一邊用湖南的保安部隊、預備部隊不斷補充傷亡太大的前線部隊,並開始全省大範圍的徵兵。湘軍將士上陣殺敵前,常互相說“來生再見”。

八年抗戰歷經22次會戰,其中的7大會戰都發生在湖南。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四次長沙會戰都是惡戰,殲敵數量佔國軍八年抗戰殲敵數量的一半。長沙,湖南的省會,在湖南人的血性拼殺之下,長沙成為了同盟國城市中的最強“釘子戶”。雖然湖湘男兒參軍的人數只有川軍的一半,但是當時湖南省的總人口也只有四川省的一半。湖南人以自己的血性拼出了當時盛行中華的一句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四、桂軍

抗戰之時,日軍只對中國兩個省市的地方軍曾做過評價:“欲滅華夏,先平湖南。欲平支那、先滅廣西。”如果去問參加過侵華戰爭的不少日本老兵,就會發現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認為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是他們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因為15萬裝備精良的日軍在飛機大炮的立體攻勢配合下,始終攻不下外無援兵、內無補充,只有兩萬桂軍孤軍堅守的桂林城。當然,最終日軍拿下了桂林,那是因為使用了毒氣,而桂軍始終沒有一名士兵在“清醒”(被俘虜的桂軍全是在吸入毒氣後昏迷不醒的狀態下被俘)的狀態下投降。根據不少日本老兵的回憶錄記載,很多桂軍士兵曾光著膀子挺著刺刀與日軍坦克“肉搏”,還有配合桂軍作戰的廣西民團中有不少人是滿頭白髮的老人,廣西人的狼性可見一斑。桂林戰役是日軍兩次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之一,另一次為桂軍參與的崑崙關戰役。

不過很可惜的是,虎狼之師的桂軍在抗戰中並未迸發出最大的能量。因為桂軍首腦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抗戰後期出於保存實力的目的,在安徽、廣西的歷次大戰中,再沒有拿出桂軍主力與日軍硬拼。譬如1942年底,日軍以幾千兵力進攻桂系大別山。但是桂系將主力龜縮於大別山,致日軍僅憑數千兵力竟能橫行無忌。結果,日軍竟一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而攻佔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和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部所在地立煌(今金寨),並且在摧毀立煌後,又穿越大別山,進人豫南,此即“立煌事變”。又譬如1944年9月,日軍第二次進犯廣西,桂柳會戰開始。 蔣介石原令桂軍第三十一、四十六軍兩個軍防守桂林,但白崇禧怕損失掉桂軍老本,將主力部隊調離陣地,只以兩個師及其他零星部隊約2萬餘人防守桂林。由於桂系意圖保存實力,不肯力戰,導致桂林、柳州、南寧、梧州等都很快淪陷。當時廣西99個縣市,被日軍佔領了75個。桂平反攻戰時,中國方面本處於優勢,但因為白崇禧為避免桂軍在第一線作戰而遭受損失,將桂軍配置在粵軍第六十四軍的後面,以致影響戰局,使桂平日軍得以集中全力對付正面,讓敵人援軍安然渡過潯江。桂軍雖是虎狼之師,可惜被其最高統帥拖累,損其威名。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五、粵軍

廣東是國民黨軍隊的發源地,從1937年開始,廣東前後有九十餘萬子弟出粵作戰,出丁人數居全國第五。粵軍是繼東北軍後最先與日軍交手的地方軍,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蔣光鼐和蔡廷鍇已經領導十九路軍(由粵軍第一師改編)狠狠地給日軍上了一課。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對外戰爭幾乎逢戰必敗,而且幾乎每次都以割地賠款告終。而“一二八”事變中,十九路軍屢挫強敵,迫使日軍三易主帥,而最後的停戰協議中,既無割地內容,又無賠款條款,實為百年來所罕見。1938年10月,薛嶽集結粵64軍,粵4軍,粵66軍於萬家嶺,包圍了日軍109師團,這也是日軍侵華以來第一次出現一個師團被圍困。日軍大本營為營救106師團日軍,除了向106師團空投彈藥、給養外,還史無前例的空投大批中層指揮官。戰役的最終結果是粵軍重創日軍109師團,幾乎讓其編號被取消。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在八年抗戰中,粵軍參加過淞滬抗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之戰、廣州戰役、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兩次粵北會戰、衡陽解圍戰、桂平戰役、韶關戰役、贛南戰役、反攻廣西,以及廣東省內的各大小戰役。粵軍與日軍單挑過5次戰役,進行過20次較大的阻擊戰和牽制作戰,大小戰鬥數百次以上,斃傷俘日軍2.5萬人以上。

廣東還是一個習武之風盛行之地。清末廣東武林有“廣東十虎”之說,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和周星馳曾扮演過的武狀元蘇燦都在其列。在抗日戰爭中,廣東也有“抗日十虎”,分別是“鐵軍英雄”張發奎、“老虎崽”薛嶽、“笑面虎”餘漢謀、“沙場過客”李漢魂、“鐵軍靚仔”黃琪翔、“鐵軍之母”吳奇偉、“茂名豪傑”鄧龍光、“奔雷虎”蔡廷鍇、及“鐵將軍”葉挺。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六、黔軍

貴州在抗戰中是很容易被遺忘的一個省,黔軍將士在川軍、湘軍、滇軍等地方軍的光芒照耀下,自然地進入了陰影地帶。貴州和黔軍之所以難以引起關注,是因為貴州是一個人口少且很貧窮的一個地方。貴州在八年抗戰期間,全省總人口最多時才一千餘萬人。但是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保家衛國,貴州僅從1938年至1942年五年間,全省徵集兵源就有45萬餘人,加上“七•七”事變後和1943、1945年的徵兵數

在正面戰場,貴州健兒出黔抗戰的總兵源多達70餘萬人。也就是說,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全省平均每100人中就有近7個兵源。

貴州兵從小生活在貴州崇山峻嶺之中,很能吃苦,作戰勇敢,敢拼敢殺,特別擅長山地作戰。在八年抗戰中,貴州男兒的血性和對日作戰成績絲毫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軍。在臺兒莊大戰中,黔軍曾生俘日寇官兵數千人,在友軍中贏得“勇敢剽悍”之稱。在淞滬會戰中,黔軍將領吳劍平率領黔軍主力師121師防守江陰要害,在兩個月內與日寇交火十多次,打退日本海軍與陸軍的配合進攻。撤退上海後,調武漢外圍的田家鎮松山口禦敵,又與日寇激戰月餘,擊潰日寇兩個聯隊,繳獲大批武器。之後再在強攻田家鎮石門山附近301高地日軍陣地的戰鬥中,與日軍作戰相持一月,使武漢江防大門的田家鎮要塞較久地掌握在我軍手中,日寇雖擁有空中優勢,陸空軍聯合作戰,也無能“越雷池一步”。

1942年4月,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在攻佔臘戍後,於5月初竄至怒江邊的惠通橋西岸並派遣松井聯隊佔據松山構築半永久性工事,妄圖截斷我國西南唯一的國際交通線。敵人曾狂言:“中國軍隊不犧牲十萬,休想攻取松山。”受命攻取松山日軍陣地的是黔軍103師。戰鬥打響後,經過黔軍頑強拼殺,激戰近兩個月,號稱精銳的日軍松井加強聯隊戰鬥人員被黔軍全殲,敵聯隊長松井切腹自殺。作為西南三省中最貧瘠,人口最少的貴州省,黔軍男兒的血性和成績不輸川軍和滇軍。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六、晉綏軍

閻錫山的晉綏軍打的都是大型戰役,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地盤:山西。雖然晉綏軍並沒有派遣太多子弟參與其他省市作戰,但相比東北軍一槍不發讓出東三省,至少在自己的家鄉打出了血性。比東北軍一天唱著《松花江上》,晉綏軍流行的口號是“寧在山西犧牲,不到它鄉流亡

”。太原保衛戰、天鎮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等打下來,晉綏軍兵員就減少了一半左右,直到晉綏軍最終謝幕之時,其實力再也沒有恢復到抗戰前的水平。就保衛自己地盤這一點上,閻錫山就比李宗仁和白崇禧更捨得下血本。閻錫山領導的太原會戰是八年抗戰中,華北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會戰。太原會戰中光忻口戰役就傷亡日軍約兩萬人,創造了華北殲滅日軍人數的最高紀錄。不過晉綏軍只為堅守山西一隅,在抗戰的中後期也沒有更多作為,加上閻錫山在抗日與和日的路線上搖擺不定,使晉綏軍在整個抗戰中的光芒顯然不如川軍、滇軍、粵軍、湘軍,桂軍,甚至不如黔軍和西北軍,唯獨比東北軍強。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七、東北軍

本來不想說東北軍,既然上文提到了,那就順便說說東北軍。東北軍的裝備要說全國排行第二,連蔣介石的中央軍也不敢說排行第一,甚至連日本的關東軍都為之側目。東北軍陸海空的裝備已經有很多文章說過,我就不再累述,只說說東北軍的戰績。國內軍閥混戰時,第一次直奉戰爭敗給直軍;第二次直奉戰爭靠馮玉祥反水才僥倖獲勝;北伐戰爭中又輸給北伐軍;中東路事件被蘇軍胖揍,海軍幾乎全軍覆滅;九一八事變後一槍不發退到關內;西安事變之後,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再到後來被蔣介石肢解拆分,東北軍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當然在九一八後,東北軍將領不乏有像馬占山一樣的鐵血將軍,七七事變之後,也有像顧全忠、于學忠等抗日英雄。但就整個東北軍而言,一直缺乏勇猛精進、敢拼敢殺的精神頭。從上到下瀰漫著一股投機倒把的土匪習氣和養尊處優。東北軍的最大貢獻就是激發日軍產生鯨吞中國的想法和為日軍提供了以戰養戰的廣袤基地及配套的軍工設備。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八、西北軍

之所以用西北軍壓軸,是因為西北軍是一支很讓人耐以尋味的軍隊。首先,西北軍是國軍將領投敵當漢奸最多的軍隊。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1944年,國軍方面投日當了漢奸的將領有67人,而這67人當中,西北軍竟超越其他派系,以46人的絕對優勢高居榜首。其中有石友三、郝鵬舉、公秉藩、孫良誠、孫玉田、張嵐峰、吳化文、孫殿英、龐炳勳等等。其次,西北軍又是一支抗日很有血性,戰鬥力超過晉綏而不輸湘桂的軍隊。宋哲元,馮玉祥的西北五虎將之一。七七事變爆發後,宋哲元領導其二十九軍與日軍浴血奮戰,打響了全國抗戰的第一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皆以身殉國。同時,孫蔚如將軍率楊虎城部請纓抗戰,先與日軍血戰永濟,戰況慘烈得連炊事員也掄著菜刀殺入敵群。因為戰事失利,八百名“陝西冷娃”被日軍圍困在絕壁之上。他們先跪天,再跪爹孃,高吼秦腔縱身撲向滾滾黃河,無一人苟且偷生。雖然日軍佔領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最終不敢貿然渡過黃河。六六戰役,孫蔚如率領西北健兒粉碎了日軍對中條山的進攻,傷亡日軍五千餘人。望原會戰更是慘烈,但陝西漢子們最終以擊斃半數以上的日軍而獲得勝利。孫蔚如率領以三秦子弟為核心的第四集團軍在沒有友軍支援、軍需物資極端缺乏的艱難情勢下拼力血戰,始終讓青天白日旗巍然屹立於中條山上,用血肉之軀保衛著關中故地,日軍視中條山為華北戰場之“盲腸”,全國人民則把第四集團軍稱為“中條鐵柱”。至抗戰結束之時,日軍的鐵騎始終無法染指關中大地半步。

試問粵桂湘、川滇黔、晉綏和西北等地方軍,誰能坐抗戰第一把交椅

每一個抗日的將士都是英雄,每一支抗日的軍隊都是國家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