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100年前和100年後有變化?網友評論:沒有

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無產階級的文學家,也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年幼喪父,生活寒苦,靠母親和姐姐幫人洗衣服維持生計。

他曾有過百來個筆名,在1918年,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魯迅的經典著作小說,雜文為主。

代表作有: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

小說《狂人日記》,《故鄉》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南腔北調集》《墳》《熱風》《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魯迅棄醫從文,以筆為武器,為中國崛起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在魯迅所作的這些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經典的句子,其中下面幾句恆古至今,值得深思!

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100年前和100年後有變化?網友評論:沒有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

——永遠都是戲劇的看客。

以前看的看的時候,根本不會有一點的感覺,長大後才發現魯迅的文字是那麼的深刻,真的精闢到讓人沉默以對。讀懂魯迅已不再是少年。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魯迅《魯迅雜文精選》

社會真的顯示讓我們讀懂了魯迅。

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100年前和100年後有變化?網友評論:沒有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

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每次受傷都會帶上一個面具,偽裝的時間久了,自己也會分不清自己的舉動是真是假,但是想要回到最初的自己,除非你要暴露自己所有不為認知的事情於情感。就像以前不曾經歷過一般。

做奴隸雖不幸,也並不可怕,

因為知道掙扎,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

讚歎、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隸,煎熬著,並且不平著,掙扎著,一面“意圖”掙脫以至實行掙脫的,即使暫時失敗,還是套上了鐐銬罷,他卻不過是單單的奴隸。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別人永遠安住於這生活。——《南腔北調集·漫與》

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100年前和100年後有變化?網友評論: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