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獨立」 滴滴求變

29日,滴滴在北京開了一場特殊的發佈會。一方面,這是上個月順風車案件後,滴滴第一次頗為高調的主動發聲;另一方面,

滴滴創始人程維罕見地為單一業務線站臺

發佈會上,滴滴專車宣佈正式啟用“禮橙專車”為新的品牌名稱,併發布了全新的品牌標識;除了滴滴主APP入口之外,禮橙專車還將開發獨立APP,目標群為核心高頻用戶。

專車“獨立” 滴滴求變

滴滴創始人程維

關於禮橙專車的“獨立“,科技君先談兩點基本看法:

一是禮橙專車“獨立”與滴滴分拆專車業務單獨上市沒有必然聯繫,滴滴的選擇一定是整體上市,而禮橙專車”獨立”可能是滴滴上市前的一個關鍵步驟。

近期,與滴滴同為獨角獸的小米、美團先後遞交了赴港上市申請,關於滴滴尋求下半年上市的消息也不時傳出。作為滴滴調用頻次最高的業務之一,專車兼具客戶價值高的屬性,“獨立“之後,業務條線更加明確,價值更易凸顯,也更便於向資本市場講故事。

關於滴滴的估值,此前傳出的數據顯示已達600億美元,這與小米、美團在同一數量級,滴滴分拆專車業務只是為了經營上更加獨立,專車業務單獨上市的可能性並不大,況且這樣也顯得自降身價。

這就好比,美團不會分拆外賣業務單獨上市、小米也不會分拆智能手機業務單獨上市一樣。滴滴的目標依然是多業務線的生態、平臺。當然,多業務線的痛點在於無法始終保持各項業務的齊頭並進,一榮俱榮固然好,“一損俱損“則應警惕。

因此,科技君認為,禮橙專車“獨立“的第二個原因是為了進一步區隔與快車、順風車等業務的邊界,賦予專車業務更獨立的姿態,換句話說,也是給優質的專車業務安裝一道防火牆。

一直以來,在滴滴體系內,專車是高端、品質的象徵,快車則是廉價、便捷的代名詞。雖然快車業務有著顯著的量大面廣優勢,但前期為了佔據市場採取的快速擴張策略必然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司乘雙方互存不滿的狀況時而出現,這種狀況對滴滴的整體形象無疑帶來負面影響。

順風車案件的發生又給滴滴上了一課,雖然只是個案,但在輿論的持續關注下不斷髮酵,其波及面以及後續的整改涉及滴滴全平臺,而不僅僅是順風車業務。

毫無疑問,滴滴的專車業務是一項非常優質的資產,無論是從消費者獲得的服務還是專車業務對滴滴的經營貢獻來看,都是如此。上述兩類情況的出現,相信並不是滴滴願意看到的。或許,滴滴早已有獨立專車業務的計劃,順風車案件只是一個催化劑。

滴滴上一次發佈會的主題是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成立“洪流聯盟”,程維出席,併發布了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的願景。這次禮橙的“獨立”,程維親自站臺,顯得頗為隆重,也間接證明,專車業務的“獨立”是從滴滴整體架構考慮做出的決定。

科技君認為,滴滴之所以做出這一改變,與今年以來網約車市場的變化有關。專車市場,神州、首汽等虎視眈眈;快車市場,老牌的易到今年以來逐漸恢復元氣,新秀如美團、攜程等先後入局,網約車一片混戰。

目前,滴滴依然保持著全業務線的領先,但面對這樣的“包圍之勢”,也不得不小心應對。滴滴選擇此時將專車業務獨立出來,顯然是要更專注的打好每一條業務線的戰役,同時,品牌的相對獨立也將不同業務之間的交叉影響,特別是負向的影響降到最低。

程維在昨日的發佈會上,多次強調了服務的重要性,“提升服務標準,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科技君也一直認為,網約車下半場的競爭就是拼服務以及拼運營。面對上半年的複雜戰況,滴滴已經展現出求變的一面,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來源:通信資本論(ID:telecom_tech_capit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