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紹:國際資管行業呈現「五個更」的發展動向和趨勢

屠光绍:国际资管行业呈现“五个更”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CFIC導讀:

7月28日,在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屠光紹對國際資管行業提出了“五個更”的發展動向和趨勢解讀,包括近年來國際上資管行業在監管標準方面更加嚴格,資產配置結構中長期投資、被動管理和另類投資更受重視,資產管理方式上科技的滲透更為充分,資產管理全球佈局上中國的市場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及資產管理和投資理念上ESG更受廣泛的認同。

屠光绍:国际资管行业呈现“五个更”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第一,近年來國際上資管行業在監管標準方面都更加嚴格。

比如道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後推出了《多德弗蘭克法案》,英國有2012年的《金融服務法案》,歐盟地區今年1月也推出了《歐盟的金融市場指令(第2版)》。中國也是全球的一部分,最近推出了資產新規。

其中,屠光紹特別提出,歐盟地區今年1月份推出金融市場指令第二版有兩個地特別值得關注:1、在此之前研究報告作為賣方服務的一部分是免費提供的,但是現在開始收費。2、大幅度提高了市場透明度。第二版明確提出了要打擊“暗池交易”,切實加強了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第二,資產配置的結構上長期投資、被動管理和另類投資更受重視。圍繞價值創造、資產管理機構的投資策略有的已經基本形成了比較明確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就是長期投資佔比在提升。一般私募基金的期限是5-7年,長一點8-10年。但是最近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國際大的私募基金出現了更長的期限配置,可能二十年、三十年。而且現在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長期限的產品。這對投資機構如何平衡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如何設定投資基準,投資的紀律性如何保證,投後的管理怎麼與之適應等問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個趨勢,公開市場越來越多的轉向被動管理。特別是國際的市場,資金分配從主動管理產品流入被動管理產品。比如,1975年“先鋒基金”來國內不少次,公司成立初期目標就是通過被動管理來為投資人提供成本更低的策略。目前先鋒基金全球管理5萬億資產管理中只有1.5萬億是主動管理。七八十年代,以至於九十年代主動管理是主流,但是“先鋒基金”的迅速發展,資產的規模迅速的膨脹、擴張,這種被動管理也引起了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

第三個趨勢,資產配置方面,另類投資不再另類。金融危機之後利率下行,導致公開市場的收益不斷走低,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機構投資者更加關注另類資產。比如說直接投資、對沖基金、房地產等等另類資產採取了更為主動的管理方式。我們也看到過去五年中資產管理機構資金新增的投資幾乎一半都流入了另類資產。另外值得一體的是全球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各類的養老金加大另類投資的配置,也成為明顯的趨勢。而且將來還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第三,資產管理方式上科技的滲透更為充分。

對於資產管理行業科技的滲透主要反映在五個方面:第一,數據分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第二,成本控制得到優化;第三,風險管理更加有效;第四,參與主體將愈加豐富資產管理行業有些邊界開始模糊;第五,區塊鏈技術不斷迭代,未來將在貿易會計和資產服務方面出現許多具體的應用場景。

第四,資產管理全球佈局上中國的市場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期隨著中國剛剛宣佈了一系列開放的措施,其中包括金融領域的開放,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正在加速佈局中國市場。最近有一些國際的巨頭紛紛取得了私募基金管理的資格。有的取得資格的同時已經開始發行境內的私募產品,最近的一家發行公開市場的產品稅費大幅度降低,對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很大的震動。稅費大幅度降低,將來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中國的投資走出去,中國的資產管理走出去也是大勢所趨。

第五,資產管理和投資理念上ESG更受廣泛的認同。

所謂ESG:“E”是環境,“S”是社會,“G”是公司治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課題,追求長期價值增長,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社會責任和投資理念在資產管理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2016年全球在投資中納入到了ESG因素的資產總量是22.89萬億美元,佔全球資產總量的26%。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在ESG資產總量的前三位,總計佔到全球ESG總量90%以上。

1990年全球最早的ESG指數在美國發布,隨著ESG投資理念的發展國際主要的指數公司都推出了ESG指數及衍生投資產品。中國的A股已經加入到了MSCA,大家也知道MSCA發佈了ESG系列指數,發佈了社會責任指數,標普道瓊斯也發佈了類似可發展的指數,主流的共同基金在全球來看也紛紛發行ESG的主題基金。也就是說ESG在資產管理方面,在全球的投資方面是一個大趨勢和潮流,中國資管行業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

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上海致力於成為全國資管行業轉型發展“先行區”

屠光绍:国际资管行业呈现“五个更”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7月28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舉行。

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做主題演講表示,資管行業已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世界範圍內的國際金融中心,要麼是金融市場的中心與資管中心的有機結合,要麼就是兩者必居其一。

“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上海已經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金融機構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集聚了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信託等各類全國性的金融市場,持牌金融機構超過1500家,外資金融機構佔比超過30%,金融市場年交易量超過1400萬億元人民幣,多種產品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的前列。”鄭楊表示。上海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開放、創新和金融發展環境方面的優勢,為近年上海資管行業蓬勃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目前上海證券資管業務的總規模是16.6萬億元,佔全國的1/3。保險資管公司受託資產的總規模約六萬億元,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上海也是外資資管機構在華的集聚地,近四十家國際知名的資管機構落戶上海,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的試點。全球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國際知名資管機構,有9家資管機構已有九家落戶。今年2月,全球56家資管機構、16家第三方服務機構聯合發起設立了陸家嘴全球資管聯合會,進一步提升了上海在資管領域的國際化程度和全球影響力。

鄭楊強調說,當前中國資管行業發展成績有目共睹,《資管新規》的出臺標誌著中國資管行業迎來了統一監管的新的時代,有挑戰、也有機遇,但從長期而言,資管新規正式推動資管行業轉型發展、涅磐重生的重要契機。

“未來,上海將抓住機遇努力成為全國資管行業轉型發展的先行區,積極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我們將大力吸引和培育優質的資產管理機構,集聚和發展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和重要影響力的資管機構,積極爭取更多的銀行資管子公司落戶上海,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的試點範圍,深化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的試點,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健康發展。我們將積極助推上海資產管理機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引導支持資管機構迴歸資產管理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加強內部管理、積極運用最新科技手段,完善和再造業務流程,提高產品研發、投資運營、風控、銷售等全方位的能力,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真正做到用專業、技術、業績吸引投資者。”鄭楊表示

他還特別指出:“我們將著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完善風險防範機制,切實維護上海的金融穩定,以上海金融法院設立為契機,加強金融法治建設,進一步滿足金融人才在落戶、就學、就醫等方面的合理要求,吸引優秀的資管人才來滬發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構建與金融資產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服務體系,加快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便利資管機構在滬開展業務,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產品認知和自我保護能力。”

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由知到行,推動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實施

屠光绍:国际资管行业呈现“五个更”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7月28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舉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發表了題為《由知到行,推動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實施》的主旨發言。

陶玲說,自資管新規發佈兩個多月來,在資管新規和其他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機構著手整改和轉型,行業泡沫被擠壓,資管行業迴歸本源的趨勢顯現。其中,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嚴監管下的調整態勢,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控制非標投資,停發保本理財產品,增發淨值型產品,籌備設立資管子公司。信託公司通道業務下降,來自銀行理財的資金減少,嵌套業務萎縮。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通道類資管計劃也繼續下降。

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7月20日晚,央行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對於配套細則的發佈原因,陶玲說,經過慎重的研究分析,社會融資規模下滑和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是結構性去槓桿出現效果的反映,是一系列監管政策綜合發力的結果,也是資管新規起作用的體現。為更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需要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此有必要對資管新規的執行提出進一步要求,完善相應的政策安排,打消市場的顧慮和觀望情緒。

對於接下來資管新規的執行,陶玲說,一是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堅守風險底線。二是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防止政策疊加共振。制定和出臺政策,要適應市場環境演變,密切關注市場苗頭性、趨勢性邊際變化。在資管新規實施中,我們把握既要積極化解風險,也要給予金融機構轉型時間和空間,做到寬嚴有度。三是加強與市場溝通,增加政策透明度,消除不確定性。

陶玲表示,金融機構要真正樹立新發展理念,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發揮資產管理業務的直接融資功能,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在改革中涅槃重生,邁向質的飛躍。

以下是陶玲《由知到行,推動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實施》演講全文:

感謝21世紀經濟報道的邀請,今年再度來到資管年會。過去一年來,發生了太多可以載入歷史的故事,對資管行業而言,也是挑戰和突破不斷襲來,而收穫也是非常豐富的一年。去年此時,我們還在探討資管行業的風險和亂象,傳遞監管的新理念和新設想;到了今年,我們已拿出了治理之策,出臺了資管新規,開啟了由知到行的轉變。

身在央行,作為資管新規制定的參與者,感謝業界、學界和傳媒在此過程中給予的關注和支持,也感謝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甚至批評,這一切都彙集成為我們不斷改進和提高工作水平的動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必須全力以赴,不負使命。

2017年11月17日,資管新規公開徵求意見;2018年3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發佈;7月20日,資管新規的執行通知公佈,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的行業配套實施細則公開徵求意見。回顧這一密集的政策研究、制定和出臺過程,總結其中的經驗和不足,可以幫助大家理解政策的邏輯和取向,也可以督促我們繼續再接再厲,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有序實施資管新規,有效維護金融穩定。以下,我從四個方面談點個人認識。

一、資管新規出臺以後,金融機構的高風險行為開始收斂

資管新規受命於影子銀行風險愈演愈烈之際。從去年公開徵求意見開始,各方面對資管新規出臺的必要性、迫切性取得共識,普遍認為,資管新規統一規制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的消除監管套利空間,有利於嚴控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對於如何完善規則並積極穩妥實施,各方也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對此,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和採納。例如,將過渡期從2019年中延長至2020年底。

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發佈後,社會反應積極正面,認為對於彌補監管短板、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對行業發展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也是加強金融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從實踐看,過去兩個多月來,在資管新規和其他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機構著手整改和轉型。其中,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嚴監管下的調整態勢,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控制非標投資,停發保本理財產品,增發淨值型產品,籌備設立資管子公司。信託公司通道業務下降,來自銀行理財的資金減少,嵌套產品萎縮,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通道類資管計劃也繼續下降。總體而言,行業泡沫正在被擠壓,資管行業迴歸本源的趨勢顯現

二、當前,金融市場的運行環境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我國結構性去槓桿效果顯現,金融運行整體穩健。但也必須看到,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不確定性較大,美元進入加息週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內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市場變化,觀察到以下幾個現象。

一是社會融資規模下滑。2018年以來,在一系列嚴監管、去槓桿政策影響下,我國社會融資新增規模有所下滑。主要是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存兌匯票三項表外融資少增較多,人民幣貸款等表內融資雖有增加,但未能彌補相應的融資缺口。

二是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2018年上半年,債券市場信用違約事件增多,主要是個別經營激進、高負債經營的民營企業風險暴露,導致市場情緒較為低落,長期信用債發行受到影響,一些利用影子銀行獲得融資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產能過剩企業、房地產公司的資金鍊出現緊張。

三是資管新規執行存在不明確的地方。一些金融機構反映,行業配套細則應當儘快出臺,同時,對於過渡期安排、非標投資等也存在模糊認識,在執行中還出現了過急過緊苗頭。

如何應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經過慎重的研究分析後,我們認為:社會融資規模下滑和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是結構性去槓桿出現效果的反映,是一系列監管政策綜合發力的結果,也是資管新規起作用的體現。為更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需要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此有必要對資管新規的執行提出進一步要求,完善相應的政策安排,打消市場的顧慮和觀望情緒。

三、適時回應市場關切,發佈執行通知和行業配套細則

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對資管新規、銀行理財細則、證券業私募資管產品的細則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密切溝通協調,調研重點金融機構,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7月20日,一行兩會發布了三個重要文件,在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和銜接的大框架下,進一步明確各行業的監管要求。

其中,《通知》嚴格按照資管新規的原則和精神,進一步明確了執行要求:一是為新產品發行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澄清老產品投資範圍,增加實體經濟的融資來源;二是明晰相關產品的估值方法,引導資金投向中長期債券等資產,促進金融市場穩定;三是明確表外資產回表的宏觀審慎政策安排和資本支持措施,以及過渡期結束後未到期存量資產的安排,消除金融機構顧慮;四是由金融機構自主有序整改,監管部門予以指導,不硬性提階段性壓降要求,避免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對於上述政策,《21世紀經濟報道》等主流媒體、知名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通知》遵循了資管新規的核心精神,沒有突破資管新規中打破剛兌、消除嵌套、統一監管等基本原則。面對複雜的內外部因素影響,充分考慮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對資管新規的一些細節進行明確,增加了可操作性,及時緩解市場焦慮情緒,有助於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有助於表外融資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回升,將為實體經濟創造健康的貨幣金融環境。

四、繼續穩中求進,嚴管和厚愛相結合,推動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實施

坦率的說,加強資管業務監管,觸及了一些既得利益:對一些金融機構而言,執行更高標準的監管要求,將面臨業務規模規模縮減、盈利下降的陣痛。對企業而言,監管趨嚴將對產能過剩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限制領域的融資產生約束;對社會公眾而言,打破剛性兌付將使投資者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改變長期以來依靠銀行信用獲取收益而無需承擔風險的行為慣性。這種紛紛擾擾、錯綜複雜的環境,更要求我們慎思明辨、科學決策。接下來,我們將把握以下基本點。

一是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堅守風險底線。必須認識到,金融機構資管業務近年來的超高速的發展,是以風險積累為代價的。資管新規防範和化解影子銀行風險,促進資管行業摒棄速度和規模情結,迴歸本源,是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實踐中,各類機構的資管業務模式、資源稟賦存在一定差異,按照統一規則調整業務發展、產品結構及運作方式,必然要經歷這個陣痛。對此,我們要清醒認識,堅定信心,堅持補齊制度短板不動搖,堅持規範行業發展不動搖,堅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不動搖。

二是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防止政策疊加共振。制定和出臺政策,要適應市場環境演變,密切關注市場苗頭性、趨勢性邊際變化。在資管新規實施中,我們把握既要積極化解風險,也要給予金融機構轉型時間和空間,做到寬嚴有度。例如,對於非標投資,堅持從嚴規範,但為避免影響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融資,允許公募資管產品適當投資非標,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對非標回表作出安排,非標轉標的規則也在制定中。再如,對資管產品鼓勵基礎金融資產以市值計量,同時兼顧債券、非標等資產投資的現實情況,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產品以攤餘成本計量。還比如,針對一些金融機構出現的執行過急過緊或者觀望的情形,明確金融機構自助有序制定整改計劃,監管部門予以監督指導,不搞一刀切,不硬性提階段性壓降要求,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當然,即使如此,我們深知,監管從來都不是一勞永逸,實踐沒有止境,監管者要不斷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三是進一步加強與市場溝通,增加政策透明度,消除不確定性。資管行業聯通多類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促進行業規範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不斷認識規律,持續改進和完善監管,也需要金融機構鼎立配合、主動調整。從資管新規出臺至今的全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政府部門與市場的溝通始終十分重要,針對市場關注較高的問題,不能迴避矛盾。我們將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深入分析市場行為和心理,一如既往的聆聽市場聲音,與市場人士、專家學者加強交流,尊重市場規律,切實回應市場關切,及時主動發聲,加強政策解讀和預期引導,消除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誤解誤讀。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金融機構要真正樹立新發展理念,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發揮資產管理業務的直接融資功能,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不僅如本次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主題所說——在改革中實現涅磐重生,更要邁向質的飛躍。

過去一年,我們由知到行,接下來要在行動中不斷地提高認知,並且不斷地改進工作方法,期待明年再相聚的時候,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再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