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鄭州,曾經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承載著璀璨的千年文明,現在的它雖已洗盡鉛華,在時代的推動下孕育出新的繁榮。

走進鄭州

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商城遺址等著名的鄭州旅遊景點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遊覽區、大河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所建的亳都,今河南省政治、經濟、教育、科研、文化中心。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寺院香火旺盛。人特別多,還不如爬山好玩。商業化很嚴重,到處都是騙子。

走進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嶽嵩山南麓,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處少室山腳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始建於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32年後,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傳授禪法,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此後寺院逐漸擴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聲名大振。 達摩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稱為禪宗的祖庭。 古時,嵩山名為“外方”,夏商時稱“崇高”。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定嵩山為“中嶽”,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燬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走進嵩山

嵩山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為中原第一名山,因少林寺而聞名天下。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 嵩山屬伏牛山系,主脈在登封境內,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山體從東至西橫臥,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嵩山共72峰,在72峰之外,山上還有谷、洞、潭、瀑等各類景緻。夏季層巒疊嶂,滿山俱是鬱郁蒼蒼的林木;冬季雪後,漫山銀裝,景色佳絕。 嵩山名勝古蹟遍佈,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嶽寺塔,現存最古老的石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以及現存最古老的觀星臺——告城元代觀星臺。除此之外,還有建於秦朝的中嶽廟、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等古蹟。 嵩山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道、佛、儒三教薈萃,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走進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坐落在鄭州市農業路中段,是一座國家級現代化博物館 博物院薈萃全省館藏文物精品3000餘件,首批推出8個不同類型陳列,館藏文物達13萬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5000餘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內設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展覽館。首批推出2個基本陳列和6個專題陳列,內容豐富,蔚為大觀。 院區中央為主展館、東西兩側配廳及文物倉庫樓,四隅分佈著電教樓、臨展樓、辦公樓和培訓樓等,整體佈局結構嚴謹,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築形式新穎別緻,氣勢雄渾,充分體現了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特色。 整個院區綠草成茵,環境幽雅,館中有園,園中有館,展廳內部陳列精緻,文物薈萃,其主體建築由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登封元代觀星臺為原型,經藝術誇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整個建築群設計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緻,風格獨特,氣勢恢宏,堪稱一座凝聚著中原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標誌性建築。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走進黃河風景名勝區

位於河南省會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黃河之濱,南依嶽山,北臨黃河。 這裡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終點,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形成了博大、宏偉、壯麗、優美的自然景觀。 她處於中華民族發源地的核心部位,景區歷史古蹟豐富,文化遺產深厚,歷經四十年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融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尋根祭祖、弘揚華夏文明為一體的大型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內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是“中華民族之魂”----黃河之旅的龍頭景區。 黃河風景名勝區現已開放景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已經建成並對外開放的五龍峰、嶽山寺、駱駝嶺、炎黃二帝、星海湖等五大景區,分佈著“炎黃二帝巨塑”“黃河母親哺育像”、“大禹”、黃河碑林、萬里黃河第一橋、毛主席視察黃河處、浮天閣、極目閣、孔雀園等四十餘處景點。每年接待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蜚聲海內外。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走進康百萬莊園

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后的冊封而名揚天下,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劉文彩莊園、牟二黑莊園)之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下轄鞏義市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 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縱跨了明、清、民國三個時期400餘年,莊園也從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頂,是一處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紀封建堡壘式建築。 康百萬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朝朝廷鎮壓白蓮教之機“盡忠發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計數,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勝極一時。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 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財神”;民國時期“東劉、西張,中間夾個老康”,是中原的三大鉅富之一。 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萬莊園、四川劉文彩莊園、山東牟二黑莊園,被稱為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作為三大莊園之首對外開放,轟動河南、聞名全國。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走進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 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佈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祠殿區“神”、鼎壇區“雄”、軒轅丘區“聖”、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都是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的展示。 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走進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建於1971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我國建築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它是為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 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在這場鬥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鬥爭傳統,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 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築的特點。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塔底層有地道穿廣場與道口相通;“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內外遊客必遊之地。

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有二七塔和大玉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