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人社局聚焦“四办”推动窗口服务再升级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江北人社局聚焦“四办”措施,尽力让群众少跑腿,真正做到为群众考虑。

一是大力推进参保单位“网上办”,让群众动动指尖就能“轻松办”。目前“社会保险职工参保登记、参保人员查询打印社会保险信息”等三成经办事项已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模式。在2018年度社保缴费基数申报中,网上申报人数比例高达99%以上。职工参保登记网上申报约占所有申报业务笔数的70%。“以前我们单位员工新增、中断、续保、中断补缴,我要经常跑社保所。现在这些常见业务,我都在单位电脑上操作,然后静等审核,而审核一般就分分钟的事。”江北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人事干部高兴地说。

二是稳步推进社保业务“基层办”,助群众实现“就近办”。积极走访慈城、甬江、洪塘、中马、孔浦等乡镇(街道),开展社保业务下沉基层的调研工作。在开展走访调研的同时,细化确定实施计划,加大对基层平台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和“一对一”蹲点指导,确保业务下沉平稳有序。目前18项社保经办事项已下放至乡镇(街道)。单就乡镇(街道)受理参保人员退休手续和基础材料初审这一个业务,月均200人次,约占所有退休核准业务的60%,极大满足群众就近办理社保日常业务的实际需求。

三是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推进“远程办”,帮群众尽可能“少跑腿”。比如养老转移接续业务,经办人员需经常向市内外甚至省外相关部门核实参保人转移接续信息或查询养老基金转移情况。该项业务每月需向外对接200余次,有时因为各省政策不一,还需进行多次沟通才能解决群众的问题。近日,全家已落户我市的康女士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放下。去年5月她申请把哈尔滨历年缴费月数及养老基金转移接续到我区。因为康女士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宁波,暂无回哈尔滨的打算,所以养老转移的事全由经办人员小朱操心。从5月23日起发出第一份联系函开始,到今年2月20日收到对方转出的养老基金为止,期间小朱发了30余份联系函、协办函,打了百余次电话,辗转找了当地十多个相关部门。最后在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全国转移微信群中找到当地相关业务经办人李某,才得以解决康女士养老转移的事情。

四是通过次要材料后置补齐等“容缺办”,让群众实现部分业务“灵活办”。本来用人单位中断最后一名职工,需携带一份加盖公章的宁波市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增减表和当月缴完社保费用的纸质证明材料。近日,江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理最后一名职工中断业务时,确实已缴纳但忘记携带证明材料,该所经办人员当即与地税部门联系,确认情况属实当场先即予办结,证明材料通过传真或邮寄后置补齐。“容缺受理”使窗口办事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让办事企业群众得到真正的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