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金口難開

孩子,金口難開

有些孩子在家裡都很隨便,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場合,就感到渾身不自在,彷彿到處都是陷阱,曾經在父母跟前的從容,竟一掃而光、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點點的症狀:怕家裡來人,也怕串門

讓媽媽頭疼的是每次家裡有生人來,女兒點點總是顯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麼小的人兒,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每次到朋友家裡串門,她會一路吵著“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應對策略:

孩子的這種表現是怕生和不能適應陌生的環境。媽媽應瞭解孩子害羞的個性,承認並接納害羞是自然的事實,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操之過急,對女兒的個性也不要表示出過度的保護與姑息。媽媽不妨有選擇地請朋友到家裡來,比如請那些有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孩子的朋友先來,讓女兒在熟悉的環境裡接待小朋友,等彼此玩得很好了再試著到這些朋友家換訪;慢慢地,孩子會因為有同齡的小夥伴玩而喜歡當小主人或小客人了。克服害羞最好的方法是讓恬恬在小朋友中長大。

孩子,金口難開

恬恬的症狀:講故事只給自己聽

“春天,百畝林裡有很多的三葉草,小熊和小豬想找四片葉子的三葉草,找了好久也沒發現,小熊有點煩了,他對小豬說:我的肚子咕咕叫了,我們還是先吃點蜂蜜吧。小豬說:好吧。他們倆就坐下來吃蜂蜜了……”媽媽走進女兒房間時,恬恬手裡拿著一本《小熊維尼畫冊》背對著房門自言自語,但她講的絕不是書裡的內容,而是自己編的故事,她很擅長於此。聽到媽媽進來,恬恬嘎然而止,不好意思地說:“媽媽你別聽!”其實,媽媽經常鼓勵她自己講故事,她為什麼不願意讓別人聽呢?

應對策略:

作為媽媽,媽媽最好回想一下,自己過去是否經常說孩子這點那點做得不好?或者是在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要求女兒不要這樣或那樣?雖然有些時候父母是於不經意間說出的,態度也可能很輕描淡寫,但對孩子的自尊心卻是不小的傷害。通常,像恬恬這樣的孩子自尊心和自卑感都很強,而且比較喜歡完美,他們很在意人們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好,內心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對恬恬來說,得到認可是最重要的,父母應該強化她好的地方,可以換一種說法徵求孩子的意見,比如“如果如何如何就會好一些、或更好,你覺得呢?“

樂樂的症狀:金口難開

每次帶樂樂出去,媽媽總是提前給女兒打“預防針”:諸如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要主動問好、別讓媽媽提醒了,人家問什麼好好回答了……但十次有十次女兒拿她的話當耳邊風,偶有巧遇照常擺出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的架式,而且把臉扭向一邊根本不看人家;如果對方是高高大大的男性,乾脆趴在媽媽身上給人家一個後背,媽媽往往以“這孩子害羞”敷衍過去,覺得這樣才能在熟人面前挽回點面子。她甚至想,帶女兒出門時最好別碰上熟人!

孩子,金口難開

應對策略:

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害羞是不妥的,這會給孩子貼上標籤,並深深植入她的內心,認為自己就是這個樣子了,可能以後她還會利用這個標識來逃避不喜歡的人——這是有意識的。

恬恬在生人面前的害羞,與她平時接觸的人少有直接的關係。媽媽在出門前反覆叮囑孩子、提出長久一貫制的要求,表面上看是給孩子提個醒兒,實際上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容易形成你越讓我幹什麼我偏不幹什麼的心理定勢。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多帶著孩子跟各種性格的人接觸,可先從和藹可親、喜歡孩子、長相比較好的人入手,他們會給孩子安全感,慢慢能使孩子結交更多的成人和同齡的孩子。那些又高又壯、粗門大嗓的生人對膽小的孩子本身就會構成威脅,最好先不要求孩子親近他們。

同時,還應與朋友、同事達成一致,不要求女兒稱呼他們。最好逐漸接近、慢慢適應,她也會主動打招呼了。“叫人”是一種禮貌,但如果對人態度好,願意接受對方,不叫人也沒有太大關係。

苗苗症狀:躲避老師的目光

幼兒園老師已經不止一次地對媽媽說起苗廟的“隱形”政策——在班裡的談話活動和主題活動中,老師多次用目光暗示,可她就是不肯主動舉手,還把頭越埋越低,那情形彷彿地上有條縫她十有八九會鑽進去,躲避老師目光的神情如同老鼠遇見了貓。萬不得以非說不可的時候,一定是面紅耳赤、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手足無措、虎頭蛇尾般地草草結束趕緊落座,其實那些簡單的問題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孩子,金口難開

應對策略:

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建立在愉快的經驗之上的。媽媽應該協助女兒找出自己的長項,為恬恬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比如,孩子在講故事方面做得不錯,也有興趣,可以一週開一兩次家庭故事會,爸爸媽媽和恬恬每人講一個故事、續編故事,最初很可能講不完整,但也要及時誇獎她講得好或編得好之處,讓她覺得自己很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增強自信,願意開口。

提前準備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媽媽可以事先和老師溝通,預知明天的談話內容,先和女兒在家練習,可以反覆多次,直到滿意為止。這有助於孩子體驗成就感,在隨之而來的當眾發言中不怯場。

自創一兩個小童話表演或人偶表演,全家行動,最好由孩子當主角。這些保留節目可以在親友面前上演,因為有爸爸媽媽“同臺”,孩子會覺得在生人面前表演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害羞的情緒會逐漸好轉。

還可以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組織兒童party,讓她在熟悉的小朋友中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樣她不會太緊張,也不會有壓力,然後再帶她到更廣大的社交圈,循序漸進。

莎莎的症狀:邁出的“腳”又縮回來了

“下雨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隔壁的阿姨偶爾會問莎莎類似的問題。“這太簡單了。”恬恬顯然胸有成竹。“那你說說看。”“這是因為——,我不告訴你了,反正我知道。”說著又自己玩玩具去了。她常常是事先鼓起了勇氣,卻在臨到子彈出膛的那一刻敗下陣來,將剛才已經邁出的“腳”又縮回來了。

應對策略:孩子在試圖突破時,會有些許的尷尬,此時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勵才會再向前走出最艱難的一步。

所以,媽媽要將鼓勵進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予表揚,讚美她的獨立自主與勇氣,鼓勵她繼續努力、做得更好,但也不要為完美所累,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應對所有害羞寶寶的TIPS:

傾聽孩子的憂慮。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絕對信賴的,鼓勵他有什麼擔憂和父母說,併為他出謀劃策。這樣孩子就清楚了面對自己的害羞該怎麼辦。

讓孩子儘量放鬆。不要因為孩子害羞而強迫他與人交往、融入群體,那樣會適得其反,使孩子的害羞升級。

保證足夠的時間。當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應給他足夠的時間適應,如果是小朋友聚會,可讓他提前到達,逐個見到後來的新朋友,會有安全感。

重在參與。家裡適合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讓他參與。孩子做不好沒關係,讓他知道失敗是很自然的,誰都不可避免。

切忌施壓過多。對於一個孩子的社會恐懼,父母有可能失去耐心或施壓過多,向孩子發出一個有害信號,認為自己的孩子將來難以適應社會,這是極錯誤的。

孩子,金口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