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苗事件看散戶如何規避黑天鵝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聶方紅

近期股市因為政策面出現明顯變化,降槓桿轉為穩槓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資管新規對監管內容進行了階段性放鬆,由此帶來了市場超過150點的反彈。然而在這波難得的連續反彈中,有一批持有疫苗股票特別是持有長生生物的股民卻是欲哭無淚,不僅沒有賺到錢,而且損失慘重。且不說這次疫苗事件對國人的震動之大,單就事件本身對我們散戶投資如何規避可能出現的黑天鵝就有很多借鑑與啟示。

從疫苗事件看散戶如何規避黑天鵝

一、要高度重視股市中容易出現黑天鵝的行業。股市黑天鵝是指那些對股價可能產生巨大影響的意外事件,一般而言,黑天鵝少則帶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跌幅,多則可能血本無歸。出現這種情況的上市公司一般是持續經營能力受到破壞,消費者或者用戶不再信任公司生產的產品,這裡面容易出現這一狀況的就是食品藥品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如長生生物出問題就是預防疾病用的疫苗,事關數十萬兒童的未來健康與接種狂犬疫苗人群的生命安全,它出問題不僅僅是發現問題的該批次疫苗,而是對企業和行業的整體信任。由此推及前幾年出現的三聚氰胺事件對國產奶業上市公司股價的打擊和塑化劑事件對白酒行業上市公司股價的衝擊都屬於此類。反而其他一些類型的上市公司就是出現生產安全事故也因為與老百姓生活關係不緊密而影響式微。所以,散戶在投資食品、醫藥、家居、玩具、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與服務行業和環保要求高的行業時,都要時刻注意黑天鵝的風險。

二、要特別注意重組借殼上市公司的黑天鵝風險。長生生物是2015年底借殼黃海機械上市的企業,借殼本身意味著自身獨立發行上市可能存在困難與壓力,而且借殼重組還可能通過高估裝進上市公司資產而額外得利,一旦借殼重組完成以後,有些上市公司可能會因為商譽減值造成大幅虧損,有的直接就是經營變臉、業績變臉,承諾業績無法兌現,讓投資者防不勝防。

三、對上市公司運營過程中的相關細節需要格外關注。誠信經營是上市公司的基本底線,一些上市公司從法人代表到日常經營,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信或者違規經營事項,如果屬於食品藥品等容易發生黑天鵝事件的行業就要注意了,長生生物經營早就出現問題,有前科,而且產品銷售價格異常、營銷費用畸高,涉及多起醫療機構腐敗案件,這樣的企業出現黑天鵝就不足為怪了。由此類推,一些企業毛利率明顯高於同行業、銷售市場與供應市場嚴重依賴少數客戶、特別是不靠譜的境外銷售合同、核心技術和專利完全依靠他人以及科學技術明顯沒有突破違背常識的產品創新等等,都是容易產生黑天鵝的因素。這裡建議投資者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儘可能調查一下企業的徵信情況,實在沒有條件的百度一下公司名字,看看有沒有打官司、負面輿情等。

四、密切關注業績嚴重依賴政策支持的企業與行業。長生生物這樣的企業技術要求高、政策壁壘高,一旦出現問題從重從嚴查處,如果吊銷生產許可證之類,那就是迴天無力了,投資者就是索賠也可能因為資產貶值縮水而打折扣。由此大家可能想到前期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變化,如果行業的技術進步與成本控制無法抵消政策變化的影響,那就會帶來黑天鵝事件。因此,對那些完全靠政策支持生存與盈利的企業要特別關注政策變化,不能隨意重倉。

五、迴避一些資本玩家所持有的公司。長生生物並非靠實業起家,更多是靠資本運作成長,這類企業大的短板就是難以專注實業經營,一旦實業出問題或者資金鍊斷裂就是災難性的後果,如過去的德隆系、鴻儀系、朝華系等,照著這個思路還可以發現信託持股集中、股權質押率偏高的公司,都可能在股市出現踩踏時變成黑天鵝。這也是不建議散戶在高位追逐莊股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