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基層供銷合作社「領頭雁」系列報導(4)

黔江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头雁”系列报道(4)

積極發揮引領作用 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黔江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头雁”系列报道(4)

供銷社是黨委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一度時期,供銷社在當地不存在了。10多年後,杉嶺鄉又恢復重建了基層供銷社,當地村民歡呼雀躍,“我們自己的供銷社又回來了!”

2015年,杉嶺鄉供銷社恢復重建後,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區供銷社領導下,廣泛開展了為農綜合服務,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在開展為農服務中,杉嶺鄉供銷社開展了“村社共建”,帶領當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供銷社的管理,年終分紅增收。村民在土地入股分紅的同時,還可在基地務工增收。為了讓農民入股土地收入有保障,杉嶺供銷社還在黔江主城區開辦了農特產品直銷中心,將基地生產的農產品快速運輸到中心與顧客見面,產品不愁銷路,農民增收有了保障。

走好“村社共建”發展之路

杉嶺鄉林峰社區2組村民李紅雙怎麼也想不到,什麼都不用做,自家的土地也不會荒蕪,還能為他創收。這,得益於供銷社開展的“村社共建”。

2017年底,杉嶺鄉供銷社開展“村社共建”,林峰社區居委集體資金入股5萬元佔股,杉嶺鄉供銷社入股10萬元佔股,農戶土地按每畝1000元入股。通過農村土地股權化改革,林峰社區1組、2組的51戶農民變成了股東,他們在家門口便實現了增收和創業。

“我家有12畝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到利潤的70%分紅,一年下來最低有6000元的收入。”李紅雙說。村民入股合作社後,按合作社利潤的70%分紅,一旦出現市場走向下滑,供銷社則按每畝保底500元進行分紅。

“我們合作社的分紅完全靠土地種植收入來分紅,掙多掙少都有分紅,還有保底措施,讓村民看到了希望,都願意跟著我們幹,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林峰社區黨支部書記田茂兵說。同時,通過‘村社共建’,成立專業合作社,對一部分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並實現了產業規模化,產品效益更高,解決了當地留守人員就近務工增收問題。

杉嶺鄉供銷社通過與村支兩委對接,由村支兩委負責人牽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農村綜合服務社,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帶動了村民發展產業增收。

杉嶺鄉供銷社主任硃紅軍介紹,目前,杉嶺鄉供銷社下轄專業合作社4家,1個養雞協會,2個村級綜合服務社,全鄉有8000多人入股合作社,超過全鄉總人口的70%以上,實現了基地共建、產業共謀、成果共享。

打通鄉村到城市銷售連接

“我們種的蔬菜運進城,加上運費,成本比別人高,價格上很吃虧。在以前,根本不敢想靠種蔬菜掙錢。”李紅雙說。現在為何種蔬菜又有錢掙,得益於供銷社打通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場連接。

杉嶺鄉供銷社在黔江城開設了農產品超市,農民的土雞、雞蛋、臘肉、應季蔬菜等,很受市民歡迎。每日清晨,買菜的市民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據瞭解,供銷社開設的農產品直銷中心,一年可以銷售10萬隻雞、100萬枚雞蛋,數百噸蔬菜及其他農產品,銷售總額達到1000多萬元。

“我經常到超市來購買農產品,這裡的菜很新鮮、安全,價格也便宜,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市民侯章容說,自從杉嶺鄉供銷社在城裡開設農產品直銷中心後,她就成為這裡的常客了。

“通過打通農產品鄉村到城市的連接,既可以把優質的農產品帶給城裡人,又能將自產的農產品源源不斷地運進城,帶動了村民增收。”硃紅軍說,現在有很多蔬菜商都在杉嶺鄉供銷社進貨,通過供銷社的平臺,村民的產品銷售不愁市場。

今年初,杉嶺鄉供銷社協助當地政府大力發展優質洋芋,保質保量供應肥料。幾個月後,洋芋喜獲豐收。供銷社積極為村民聯繫買家,通過供銷社 “親戚田園” 電商平臺等,共計幫助村民銷售洋芋100萬餘斤,為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做好村民的綜合服務中心

黔江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头雁”系列报道(4)

目前,杉嶺鄉供銷社成為集莊稼醫生、電子商務、日用品超市、農資產品、煙花爆竹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供銷社還開展了代耕代種500畝、測土配方1000畝、統防統治2000畝,積極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2017年,杉嶺鄉供銷社實現農資銷售300噸,免費配送農資入戶、入地頭等服務。

“杉嶺鄉供銷社計劃在今年內再發展2家村級綜合服務社,進一步做好服務‘三農’工作,繼續依託於‘村社共建’發展產業,抓好鄉村與城市的市場連接,走好‘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民(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積極為當地村民謀發展,做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帶動村民發展。”硃紅軍說。

黔江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头雁”系列报道(4)

全力開展綜合服務 村民沒有後顧之憂

黔江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头雁”系列报道(4)

“娃兒們在外打工有收入,我既照顧了家庭,又在家門口掙錢,感到很滿意。”近日,在黔江區馬喇鎮供銷合作社“大田託管”基地裡,蓮花社區4組村民陳華陽一邊在田裡除草,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自馬喇鎮供銷社恢復重建後,成為當地村民的綜合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物美價廉的日用品、保質保量供應農資產品,積極做好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供免費配送農資到戶到地頭服務。通過發展“大田託管”新型農業模式,實行規模化生產,農民的糧食穩定增產,村民在基地務工又增收。

農資配送到家到地頭

馬喇鎮供銷社主任殷世楊,一輩子都在與供銷打交道。1975年,他從涪陵財貿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金溪鎮供銷社,開始了他的供銷之旅。直到2010年退休,他一直從事與供銷有關的工作。

2014年,退休後的殷世楊積極響應恢復重建供銷社的號召,在區供銷社和當地政府幫助下,在家鄉馬喇鎮重建了基層供銷社合作社。馬喇鎮供銷社是2014年黔江區第一批恢復重建的基層供銷社。2015年,馬喇鎮供銷社因建設規範,服務“三農”工作成績突出,獲評“市級示範社”稱號。

在服務“三農”工作中,馬喇鎮供銷社堅持做細做實,服務到戶到家。

馬喇鎮供銷社農資配送員馮本均,曾在一年多時間裡,把馬喇鎮走了個遍,村民需要什麼肥料、農藥等農資產品,只要一個電話,他和同事就會立馬出動。

“我一天最多的時候,要配送20多次農資到農戶,哪怕只有1包肥料也要配送。農資配送上門時,還要幫助沒有壯勞力的家庭扛到屋內放好。”馮本均說。目前,馬喇鎮供銷社有2名農資配送員和2輛配送車,去年為村民共計配送農資150多噸,今年上半年,配送農資達130多噸。

供銷社的產品物美價優、質量有保證,還提供農資免費配送到戶服務,吸引了眾多村民在供銷社購買物品。供銷社把配送電話通知到各村,再由村委會通知到各家各戶,實現了農資配送服務覆蓋全鎮,村民一個電話就能解決所需的肥料農藥,讓農民既省時又省力。

做“田保姆”助農增收

如何服務好“三農”,讓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馬喇鎮供銷社力推“大田託管”新型農業模式。大田託管,是由供銷社無償提供種子、肥料、技術,產品由供銷社統一回收,村民只投入適當的勞力和時間管理大田就行了。這種模式一出爐,得到當地村民普遍贊同。今年,馬喇鎮供銷社開展“大田託管”達到200畝,涉及農戶400多戶,供銷社流轉了村民水田50畝作為實驗基地。從明年起,“大田託管”面積將逐年增加。

蓮花社區2組村民李強英,全家有2畝多水田,交給供銷社“大田託管”後,勞動強度大大減輕。“我沒事就會來瞧瞧,看看自己的稻子長得如何。實行託管後,產品包回收,我們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比我自己種輕鬆多了。”李強英說。

蓮花社區4組村民蘭彩碧一家6口,是村裡的建卡貧困戶。她的子女在外打工,丈夫腰傷在家休息,她在家照顧丈夫和孫子。平時,她在基地務工,幹一天活有100元錢的工資,一個月有1000多元收入,很開心。“在家門口就有事做,既照顧了家庭又有收入,一舉兩得啊。”蘭彩碧說。

馬喇鎮供銷社開展“大田託管”新型農業模式,常年邀請當地村民到基地務工,全年共有500多人次在基地務工,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

全力做好為民綜合服務

黔江区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头雁”系列报道(4)

如今,馬喇鎮供銷社成為一家集莊稼醫院、電子商務、農資配送、日用品超市、煙花爆竹等綜合服務中心,同時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農資配送、代耕代種、代賣代購等綜合服務,有力地促進了“三農”工作。

近些年來,馬喇鎮供銷社莊稼醫院,為農民種植的作物診治病蟲,每年至少要到田塊地頭開展20餘次,涉及農戶50戶以上。恢復重建供銷社至今,已為當地村民農作物診治病蟲100餘次,配送農資到戶到地頭4000餘次。

通過“親戚田園”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民實現銷售大米、藥材等農產品達30餘噸,總價值超過50萬元。“我有7噸藥材通過供銷社的電商平臺銷售,佔我家藥材總銷量的一半,銷售價格有時還比就地銷售高,省了很多時間。”馬喇鎮印合村4組村民殷世才說。

“目前,馬喇鎮供銷社下轄9個專業合作社,2個村級綜合服務社。下一步,馬喇供銷社將繼續走好‘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民(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做好鄉村振興領頭雁,帶動村民發展,促進村民增收。”殷世楊說。

對於馬喇鎮供銷社這些年的發展,馬喇鎮副鎮長張紹波說,在日常工作中,當地政府積極為供銷社提供後勤保障,協調土地流轉糾紛等問題;供銷社則積極做好服務“三農”工作,堅持送農資到戶、到地頭,構建起了農產品進城的橋樑。

記者:劉良玉

通訊員:趙若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