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從桂北小山村走出的開國上將

即將到來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週年紀念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的第一槍,中國新型的人民軍隊誕生了,從此中國的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李天佑:從桂北小山村走出的開國上將

李天佑將軍

13歲的李天佑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東部堯山山麓,長眠著一位開國上將——— 李天佑。墓前李天佑和夫人杜啟遠的銅像,深情地凝視著八桂大地的山山水水。

李天佑,這個只讀過兩年私塾,從臨桂縣六塘圩小江高陂寨貧苦農民家庭走出的孩子,相繼在鄧小平、彭德懷、林彪領導的部隊戰鬥過,是他們麾下的一員虎將,從廣西轉戰到江西,又從江西轉戰到陝西,再由陝西轉戰到山西,最後從東北打回廣西。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他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成長為新中國的開國上將。

翻開歷史,李天佑人生的一幕幕彷彿放電影一般浮現在我們眼前。

1914年1月8日,李天佑出生在臨桂六塘小江高陂寨村,家中人口眾多,又無田無地,十分貧窮。不得已,13歲的李天佑到南寧從了軍,從此走上了長達40多年的行伍之路。

李天佑入伍後,被分配到廣西國民革命軍李明瑞第七師所屬的獨立團,當了一名新兵。

由於機智勇敢,李天佑很得教官賞識,很快就被提拔為上等兵,被送往由張雲逸等人主辦的廣西南寧教導總隊學習。

在這裡,李天佑第一次聽到了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的消息,以及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革命道理。南寧教導總隊主任徐光英、副主任張雲逸及各隊負責人,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學員均是來自廣西各部隊的班排長和優秀士兵。訓練內容除軍事技術、戰術外,還進行政治教育,用革命道理啟發學員。李天佑覺得這裡的氣氛與原部隊大不相同。他認真聽課,不明白就問,在張雲逸、政訓教官袁任遠等人的教育、幫助下,覺悟不斷提高。

1929年10月1日,國民黨廣西軍事特派員李明瑞和廣西省主席俞作柏在南寧誓師起兵反蔣。10月15日下午,張雲逸召集全體學員到操場集合,對想要離隊的學員進行教育和爭取。最後,他在操場上大聲疾呼:願意幹革命的站到臺子的左邊,不願意的站到臺子的右邊。李天佑毫不猶豫地站到了臺子的左邊。

教導總隊是一所培養軍隊基層軍官骨幹的學校,從此,李天佑真正邁開了他職業軍事生涯的第一步。

1929年10月,共產黨利用蔣桂戰爭之機,發動了“南寧兵變”,把部隊和武器彈藥秘密運往右江,準備起義。李天佑立場堅定地緊跟鄧小平、張雲逸進入右江,並在途中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被任命為機槍排排長,投入了百色起義的準備工作。

多年的戰爭錘鍊,鑄就了一位身經百戰的開國上將

很多軍史專家認為,李天佑雖然文化程度有限,但是作戰非常勇猛,是一員“戰將”、“ 猛將”,是實戰能力非常強的將軍,這是他成為一代名將的主要原因。

從13歲當兵打仗,李天佑先後從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廣西剿匪的漫長而殘酷的戰火鍛鍊中,表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

土地革命時期,李天佑參加了百色起義,中央蘇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在近十年的戰爭血火中,被譽為“小老虎連長”“猛虎師長”。

1934年11月底,湘江戰役開始,李天佑和鍾赤兵分別率第五師的十四團、十五團3900餘人飛速趕至灌陽的新圩阻擊國民黨軍,堅決按照中央軍委的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持3天至4天”,血戰到底,從而保證了紅軍左翼安全,掩護中央機關縱隊渡過湘江。

1937年9月,時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的李天佑,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擔任中間突襲主攻任務,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殲滅日軍精銳部隊1000多人。平型關戰役的勝利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提升了軍隊抗戰的信心,也讓李天佑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鍛鍊。

平型關大捷以後,李天佑率部開赴五臺山區,乘勝進入正太路地區,向侵佔娘子關等地的日軍發起進攻,殲敵1000餘人。繼而南下晉東南,招兵買馬,擴充部隊。

1947年,已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李天佑,率部攻佔了東北重鎮四平,從而拉開了遼瀋戰役的序幕。在遼瀋戰役中,李天佑率領的一縱作為總預備隊,擔任戰役最關鍵的任務——— 挺進錦州和塔山之間的高橋,擔負錦州攻堅和塔山阻援任務。敵人以11個師的兵力猛攻塔山,在塔山守備部隊嚴重減員、難以堅持的關鍵時刻,李天佑率部趕到,立即將敵吸引過來,頓時減輕了塔山守備部隊的壓力,保證了塔山阻擊戰的最後勝利。

1947年10月下旬,李天佑率一縱參加殲滅瀋陽守敵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他指揮部隊直插黑山以東,阻擋廖敵6個軍南下,在此進行了著名的黑山阻擊戰。激戰了5個晝夜,死死“咬”住廖敵,使我軍贏得了時間,從四面八方將廖敵團團圍困於狹長的遼西地帶,僅用兩天時間便將廖敵10萬人馬全殲,並活捉了廖耀湘。

遼瀋戰役中,李天佑率領的一縱共進行大小戰鬥20多次,行程2500多里,斃敵3萬多人,繳獲汽車400多輛,戰馬3000多匹,為東北全境解放立下了輝煌戰功。

他長眠在故鄉的青山中,人民永遠懷念他

南下廣西后,李天佑在新中國成立後僅僅用50多天時間,便在廣西殲匪33萬,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0多年的軍旅生涯,使得他成為一位叱吒風雲的戰將。

此後,李天佑又相繼任廣東軍區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為華南地區的防務、全國武裝力量的建設和作戰指揮任務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由於長期的戰爭生活,特別是“文革”期間的勞累和折磨,極大損害了李天佑的身心健康。1969年底,他的腎病急劇惡化。1970年9月27日,病逝於北京。

李天佑的夫人去世後,2004年4月1日,李天佑子女遵循母親的遺囑,將父母親的骨灰送回父親的老家——— 廣西桂林市合葬。桂林市政府為這位從桂林走出的開國上將和夫人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安葬儀式。李天佑的陵墓就坐落在桂林風景秀麗的堯帝園山頂。至此,李天佑將軍在外征戰、漂泊70餘年後,終於回到了他的家鄉。

在臨桂區六塘鎮李天佑的故里,故鄉人民為了紀念他,在村口新豎起的牌樓上作了一副嵌名聯“天和盛世再創宏業,佑啟新村先奔小康”,永遠緬懷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

李天佑是一位從普通士兵成長為開國上將的“平民將軍”,他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和國家緊密結合在一起。他戰功赫赫,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歷史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