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媽媽」: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但凡持有聯網功能手機的人,這兩天應該都被“朱雨辰媽媽”“賢妻良母論”等熱詞刷屏辣眼睛,以及深深震撼。

什麼“不管兒子走到哪裡,都會給他一個溫暖的廚房”;

什麼每天凌晨四點起來給朱雨辰熬梨汁或者果汁,已經做了十年;

什麼“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

什麼“我的同事和我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

什麼“我沒有自我,完全沒有自我”;

……

想都不用想,早已告別男耕女織時代的網友,看到這樣的言論,定會炸鍋。

“朱雨辰媽媽”: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有關朱雨辰媽媽的性格和做法,各路網友已經總結出許多關鍵詞:

強勢、自我感動、沒有自我、密不透風等。

其中,很多人覺得最為貼切和一語中的的詞語是,“自我感動”。

何為自我感動?

以朱媽媽為例。無論是扛鐵鍋跟著兒子“南征北戰”、凌晨四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汁,還是干涉兒子的每一段感情,她在說出這些故事和細節的時候,眼睛裡充滿自豪,言辭裡盡是驕傲,兒子是她生活的重心所在。唯獨集她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朱雨辰,坦言媽媽給的愛太過沉重,甚至是對著鏡頭流下眼淚。

說句不太妥當的話,這難道不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嗎?

好在最新節目裡,朱媽媽表示已經意識到過往行為的不妥,覺得朱雨辰現在越來越不愛跟她交流、溝通,原因是出在她自己身上。她還說,自己這個媽媽當的挺失敗

,未來會放手。換句話說,朱媽媽已經審視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且開始著手改變。

可怕的是,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媽媽,她們視孩子的一切為己任,把大事小情全扛在自己肩上,卻不過問孩子的意願,她們不知道孩子的想法,或者說明明知道了孩子的感受,卻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喝梨汁,媽媽每天做好、看著“你”喝下去;不管孩子是否喜愛蘋果和雞蛋,帶著媽媽愛意的蘋果和雞蛋從未消失在“你”清晨的餐桌;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媽媽的手永遠在並隨時伸向“你”的生活……

真的是,無微不至,無孔不入。

問題是,孩子沒了選擇權啊,既不能拒絕,也沒辦法逃離,硬生生被逼成“傀儡”,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必須統統接受。

韓國一位偶像明星金碩珍,也曾發表過一篇透露著深重負擔的感言:

“恨不得自己早點經濟獨立,去一個遠點的城市工作生活,有時候真想告訴媽媽,每次我買了衣服、看了電影、出去旅遊、花了多少錢、跟誰一起去、去了哪裡等等等等全部都要報備,我不是傀儡,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朱雨辰媽媽”: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為孩子操心,似乎是很多父母的本能,但一旦過度,操心變成操縱,愛就會成為一種令人窒息的控制。

就好像,一個喜歡蘋果的人被要求只能吃橘子,一個飢餓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得到一塊甜蛋糕,所得非所愛。

有資料顯示,在控制性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約有7%到10%產生過自殺念頭!

而朱雨辰在2010年上節目回答主持人提問時,就表示自己經常跟媽媽吵架,甚至說過,“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可怕麼,父母的愛,會讓孩子失去活下去的念頭。

這大概是做父母的人,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沒有父母不希望孩子過得幸福,但幾乎所有父母又都希望孩子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可每個孩子從脫離母體開始,已經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天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緒,有擅長的也有不擅長的,合理的引導很重要,適當的自由也很重要。

“朱雨辰媽媽”: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都說人的一生,是為了愛和希望而努力。可如果父母強行加塞的愛,與自我認知的希望產生矛盾,孩子應該作何選擇呢?

退一萬步講,愛沒有對錯之分,但不同形式的愛帶來的結果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正面或負面的深遠影響。心理諮詢中,就有很多人因為父母的控制,即便在成年後,也很難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走,遇事容易瞻前顧後,沒有主見。

如同紀伯倫所言,你的孩子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成熟的父母,從一開始就會明白這點,故而不會沉迷於“自我感動”,他們有理性的家庭教育觀,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未來,不管自己再怎麼不捨分離,再怎麼難以放手,都會努力學著允許孩子與自己剝離,允許孩子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以自己獨有且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