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的冬天來了嗎?信息消費大潮能否解救電信業

電信業的冬天來了嗎?信息消費大潮能否解救電信業

信息消費近年來是個熱門話題,特別是隨著社交、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移動互聯網應用興起的今天,信息消費更是被看成未來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有統計數據顯示,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就能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00多億元。在美國、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費支出分別為3400美元和2400美元,而我國僅為631美元,作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最大的寬帶用戶市場,我國的信息消費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國務院去年8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模預計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

本期《通信世界》“特別報道”關注的就是“信息消費”的話題。設計這個話題的初衷是關注春節期間的信息消費現象。我們知道,每年春節,都是消費支出的高峰期。在信息通信領域,之前的拜年短信,現在的“搶紅包”(流量消費)都是典型的代表,傳統的以前是安裝電話,現在是換新手機,或者安寬帶。但無論做什麼,春節期間人們在信息通信領域內的支付還是很大的。

但在搶奪這個巨大的“蛋糕”中,曾經風光的電信運營商正在逐漸的隱身,AT(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廠商成為主角。網絡技術退居幕後,應用服務大行其道。從產業發展趨規律講,這是大勢所趨,並不以誰的意志為轉移。但傳統電信運營商以及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如何藉助信息消費的大潮,再次尋找到產業發展的“春天”?

這兩天許多通信企業開始陸續開始發佈上一年財報,從財報披露的數據看,各家的日子就如同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先是華為公司下調了2018年銷售增長預期,從去年的15%乃至過往30%的增幅,下調至9.2%,其中運營商業務幾無增幅;愛立信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營收下降12%,淨虧損24億美元;諾基亞營收下滑7%淨虧損2.16億美元;大唐電信更是因為虧損20億-24億,發佈了“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也是,電信運營商投資少了,通信設備廠商日子肯定就不好過了。從數據看,隨著LTE投資縮減,全球運營商的資本開支都大幅縮減。根據財務數據,2016年國內三家運營商資本開支為3501億元,較2015年大幅下降20%,2017計劃預計3100億,較上年減少11%。通信業的冬天真的來了,寒風凜列。

按熊彼特週期律,依照行業慣性,在4G建設末期,5G發展初期,現階段通信行業正進入投資谷底,行業內把復甦的希望寄託在未來5G的大規模建設上。但從4G之始,通信業行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運營商網絡建設投資逐年下降,儘管設備廠商重組整合,數量減少,但依舊面臨收益下滑的窘境。在這樣的背景下,產業界除全力推動5G、光寬帶發展的同時,還開闢出新的物聯網市場。但這種依靠網絡建設帶動產業發展的模式已經不再靈光,語音、短信業務不再賺錢,甚至免費,運營商曾經寄予很大希望的流量經營,目前看來也快要免費了。但與之相反,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快速發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更加深入,信息消費卻正風頭正勁,正從1.0階段加速向2.0階段躍遷,即從“信息的消費”轉向“信息+消費”,由線上為主的消費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形態轉變,消費主體不斷增加、邊界逐漸拓展、模式深刻調整,帶動其他領域消費快速增長。

其實,無論是基礎電信運營商,還是通信設備廠商,大家為了跟上信息消費的大潮,都在積極主動的轉型求變,只是信息消費是以互聯網為主要驅動力的消費變革,傳統的運營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出路。但信息消費的新生態正在加速構建,傳統運營商和設備廠商只要找好自己其中的定位,還是會有很大的機會。華為這兩年一直在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全面轉型雲化,提倡產業生態,儘管也面臨收益下滑的挑戰,但從長遠看,這種轉型已然佈局成型。同樣,包括愛立信、諾基亞等廠商也都在積極尋求轉型。

所以說,今天通信業的冬天,是一箇舊時代終結的表現,但是另一個時代開始的音符。大連接、萬物智連的時代,信息消費的前景如此廣闊,新的機會不斷出現。只要有準備,就會迎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