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3輪「放水」,肥了樓市瘦了股市,這一次又如何?

昨天看了一篇海通證券姜超博士的文章【我們放過的三次水】,裡面一些東西引起了我的思考,老K說道說道。

哪裡說起呢?考慮到很多人都沒有金融學基礎,我儘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說,給大家一點點啟發。

“放水”大家應該明白是發行貨幣,央行就好像是一個水庫,下面的河流都是都靠這個水庫來吃飯喝水,乾旱期就多放水維持大家生活,洪澇期就緊閉閘口,不然洪水會搞得民不聊生。

而股市、房地產、生活用品、收藏品等等資產就是一個個防洪湖,上游的水庫放水或收閘都影響它們的水位。

姜博回顧過去10年的中國經濟政策,發現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律,就是每隔三年左右來一次放水,而且每次放水帶來了不同的資產變化。

第一輪放水始於08-09年,當時我們恰好碰到了美國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危機,經濟不好當然有必要放水了,所以從08年9月開始降息降準,那一輪我們降息5次降準3次,把存款利率下調了1.64%,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5%。

股市反應:經歷了金融危機後從1664漲到3478,一波小牛行情。

樓市反應:開啟第一波瘋狂上漲模式,代表作深圳房價翻倍。

第二次放水始於11-12年,好不容易美國經濟好了,歐洲經濟又因為債務問題出事了,我們又受到影響,經濟不好嘛,再放水也可以理解。那一輪我們降息2次降準3次,把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5%,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5%。

股市反應:上證持續走熊,回到1949解放前的點位。

樓市反應:整體震盪緩漲,大部分地區價格盤整。

第三次放水始於14-15年,這一回歐美經濟都好了,但是我們自己的經濟不太好,遭遇了三期疊加,包括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還有消化前期刺激政策,這麼多壓力導致經濟增速下滑,調控政策上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就是搞搞“噴灌滴灌”,結果是6次降息5次降準,把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1.5%,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3%。

股市反應: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短短几個月直接幹上5000點,其後股災發生,回到起漲點。

樓市反應:股災之後樓市迎來集體爆發期,全國各地房價紛紛上漲,特別是二線城市迎來最大漲幅。

如果從08年9月15日央行第一次降息開始測算,經過十年放水之後,上證綜指的累積漲幅僅為38%,年化漲幅僅為3.3%,而房價幾乎漲幅都在3倍以上,折算成年化漲幅超過15%。

也就是說,這3輪放水都引起了股市或者樓市的巨大波動,肥了樓市,瘦了股市,原因在哪裡?在於放水之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中國的貨幣越來越多。發行貨幣(印錢)多少怎麼看呢?一般就是看M2指標。

在08年的時候,中國的M2總量僅為47萬億,到17年末中國M2總量增長到168萬億,9年的增幅為257%,年均增幅15.2%。這個數據的意義就是你口袋裡的錢,只要跑不過這個數字,就每年以15.2%的速度貶值,相當於100塊錢一年後就剩下八十幾塊的購買力。

所以只能選擇能取得高收益的品種做投資,甚至於高負債進行投資,我們看過去一二十年,敢於高負債進行長線投資的,沒有一個是窮人。比如房子,如果按20%的首付,其他80%就是負債,相當加了4倍槓桿,如果房價翻倍的話對本金來說就是500%的收益率。

在貨幣寬鬆週期裡,說白了就是借錢讓人富有,保守使人變成窮光蛋。下面是居民槓桿與房價增速,放水越多借錢的就越多,而借錢越多房價就越高。

十年3輪“放水”,肥了樓市瘦了股市,這一次又如何?

而年初以來央行已經三次定向降準,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5%,是不是還意味著貨幣寬鬆週期,是不是還能借錢進行投資?

姜博列出數據證明每一輪放水對經濟反彈的力度在減弱:第一輪放水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從6.4%最高反彈至12.2%,反彈幅度接近一倍;而第二輪放水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從7.5%最高反彈至8.1%,反彈幅度大約是10%;而在第三輪放水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從6.7%最高反彈至6.9%,反彈幅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按這個規律,今年的“放水”也無法大幅刺激經濟,類似一輛正在減速的汽車,過程中每一次踩油門效果都會減弱,除非有新的發動引擎帶來新的增長。國家意志肯定是希望加的油能流入到這個新引擎,新引擎啟動對股市走長牛也是個利好,但是實際上房地產帶來的賺錢效應太強,買房就能賺錢誰還去幹實業啊?同時房地產一定程度上幫忙鎖定了超發貨幣,避免流入民生的物價領域。

但歸根結底,以前這種發展模式還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幾乎不會見到像前面幾輪那樣的場景。首先從放水力度上就已經減弱,時間週期也會拉長;其次房地產端現在穩住限購,沒有見到可以全民炒房的信號;對於股市,新引擎啟動時也是發動進攻時,從長期來看當然還是看好。

所以,不能再以高負債來維持發展,也不能希望短時間依靠資產就暴富,穩紮穩打做產業佈局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