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推混改“遇冷”+民企想控股“两难”,山西国企混改应怎么改

汾酒推混改“遇冷”+民企想控股“两难”,山西国企混改应怎么改

2月7日,汾酒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山西汾酒在连续两个跌停板之后再跌1.59%,复牌后三个交易日跌幅超过两成,公司52.15元的收盘价与华润集团每股52.04元的受让价相差无几。

华润战略入股山西汾酒“遇冷”

当然,山西汾酒如此股价表现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包括高位停牌补跌、受整个A股市场表现糟糕等影响,但近日连续的低迷也与引进华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近年来汾酒集团的混改颇受市场关注,但之前迟迟未见大动作落地,直至山西省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排头兵”汾酒集团成为山西省属国企集团层面混改试点,“汾老大”混改终现曙光。

如今,在前后酝酿一年之后,作为汾酒集团旗下最重要资产的山西汾酒率先“试水”混改,汾酒集团通过向华润集团转让所持山西汾酒11.45%股权的方式,引进后者作为山西汾酒战略投资者,并承诺五年内不再主动谋求引进其他战略投资者(斥资51.6亿!华润跻身山西汾酒第二大股东, 汾酒集团五年内不再转让!

)。

其实,作为山西省资产质量较好的重点省属国企,汾酒集团及旗下的山西汾酒相对其他国企本应该拥有更多的优势和吸引力,更有机会引进国内实力民营企业参与此次混改计划,但目前只有华润率先入局。当然作为知名央企,华润集团的整体实力与渠道资源不容置疑,不过很大一部分投资者认为两者均为国企,华润集团参与汾酒集团的混改实质意义并不大,更多的是战略入股或者合作,而此前市场有所期待的实力民企也没有现身,更何况华润斥巨资取得11.45%股权并不能很好改变山西汾酒“一股独大”的局面,而且这一格局很可能要保持五年以上,所以低于市场预期在所难免。

民企参与面临“两难”局面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无论是在纲领性文件——26号文还是在山西国资改革21项重点工作中,引进各类资本尤其非国有资本参与省属国企及子公司混改均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多位山西省政府领导也在不同场合表态要加快解决省属国企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状。但是此番汾酒混改“遇冷”,也间接折射出山西未来推进省属国企混改的尴尬之处,尤其是在引进实力民营企业方面。

此番华润受让山西汾酒11.45%股权需斥资超过50亿,另外这个持股比例还不能得到太多话语权,这对于一般实力民企显然难以接受,更何况汾酒集团的体量在山西省属国企中还不算较靠前的,所以今天汾酒集团所遇到的混改局面,未来其他国企也极大可能会遇到,甚至处境更为尴尬。

对于此,山西国资委主任郭保民似乎更有“感触”,近期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山西当前混改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有资本体量巨大,民营企业参与及控股难度大、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山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23户,总资产达2.3万亿元,国有资本固化严重,高度集中于煤、冶、电、化等行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新动能、新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省属企业及子企业的新动能企业和项目,且大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集聚效应发挥不够,效益优势尚未形成。民营企业参与混改工作大都要求控股权,否则的话参与热情不高。”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作为山西实力民营资本的掌舵者,现山西首富、跨境通董事长杨建新和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对山西国企混改的看法也“间接证实”了郭保民主任的“感触”:在1月29日“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升级高峰会暨2018首届山西资本市场转型发展年会”举办的产业专题论坛上,杨建新表示国企混改要彻底,企业应该是股东说了算,参与者要有话语权;而姚锦龙则更加“直接”,明言要参与国企混改的话,希望进行控股,由美锦主导企业经营。

而同样是在此次论坛上,与山西颇有渊源的创力集团董事长石华辉关于山西国企混改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借鉴:“山西省政府现在正在推混改,我认为混改不是形式上的混改搞几个股份比,山西混改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但是不要把它变成民营企业参股,什么话语权都没有,那就把中央提倡的混改真正的含义给颠覆了。混改是引进先进现代企业的机制,为企业赚钱就是最大的话语权,为员工谋福利,为国家多增加税收,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如果混改搞不好,我们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在山西新一轮国改启动一周年之际,省属国企混改不出意外将成为2018年国企改革“重头戏”,在汾酒集团率先“试水”之后,其他国企怎么跟进以及民营资本如何参与都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