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收購中興軟創,意欲「借船出海」

阿里系收购中兴软创,意欲“借船出海”

2018年2月9日,中興通訊正式發佈公告,已完成中興軟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出售轉讓。

公告稱,中興通訊出於戰略發展考慮出售所持的中興軟創股份,將43.66%股份作價為 12.233 億元,出售給南京溪軟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中興通訊將不再控制中興軟創,中興軟創不再納入中興通訊公司的合併報表範圍。

去年6月底就有媒體稱,阿里巴巴將以20億至3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中興軟創。這份公告,終於將"阿里收購中興軟創"的傳言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也讓業內人士產生很多新問題。

根據公開資料,南京溪軟是一家剛剛成立的公司,成立時間是2018年1月8日,企業性質為有限合夥企業。南京溪軟合夥人包括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麒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上海麒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很明顯,這是一家阿里系的公司,而且就是為了此次收購而生的。為什麼收購主體是這家新公司呢?

將中興軟創和阿里通信合併是有理由的。中興軟創的主營業務就是為全球電信運營商提供商業技術支持,尤其是在OSS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即便在Gartner的全球報告中,中興軟創的地位也不低。

阿里染指電信業務的意圖非常明顯。阿里通信不但擁有虛擬運營商的牌照,還有大於通信能力平臺,再加上天貓營業廳,最近在物聯網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參與聯通的混改,另一方面也代理移動、電信的業務,在互聯網公司裡將電信業務搞得最風生水起的,如果阿里說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與中興軟創在海外的戰鬥經驗和成功案例相結合,必將進一步強化阿里通信的競爭力。所以當阿里巴巴收購中興軟創的消息出來之後,很多人都向阿里通信的人打探真相,也是看好這種組合模式。

另外,將中興軟創和阿里雲合併也是有理由的。阿里雲在國內的拓展所向披靡,但是在電信運營商這塊始終進不去,這一方面是因為運營商也看好雲的發展,對阿里雲的滲透嚴防死守;另一方面也是擔心阿里雲在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難以達到電信級的水準。

電信運營商是阿里雲的戰略制高點,為了能殺進去,阿里巴巴想了各種辦法。簽署戰略協議,利用混改開展合作,在某一特定領域進行試點,甚至於在人才引進方面都向電信行業傾斜。

如果中興軟創基於阿里雲的平臺開發和提供支撐能力,利用其在海外的客戶基礎和行業影響力,真的幫助阿里雲在電信運營商那裡撕開口子,或者阿里雲藉著中興軟創這條船成功在海外佈局,那戰略價值可就太大了。

這樣分析下來,中興軟創確實能幫助阿里巴巴做很多事情。

還有很多人質疑夢想能否順利成真,不說商業故事能否落地,單在技術和管理方面,兩家公司甚至更多團隊能否整合在一起,要做好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一個新公司把中興軟創裝進去,倒是為後續的變化和騰挪留出了空間。

去年六月份傳出阿里巴巴收購中興軟創消息時,正是美國宣佈重罰中興的時候,因此不少人認為中興此舉是賣公司交罰款。傳言中所說的收購價格是20-30億,從最終公告發布的內容來看,對中興軟創的估值是28.02億,基本一致。但最終的方案不是全部收購,中興還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股份,是中興已經度過了難關,還是因為借中興軟創出海仍然需要中興的參與?

僅僅半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變化,比如:

阿里雲快速拓展,華為高調殺入雲計算市場;

中國聯通混改,互聯網公司領投,各式各樣的互聯網套餐成為業界熱點,叫好又叫座;

5G發展提速,物聯網大熱,通信設備廠商即將迎來下一個發展機遇期;

愛立信等海外設備商持續低迷,戰略失敗,領導和組織頻繁更迭。

如果中興軟創併入阿里這個事情是半年前確定的,那麼如今環境和形勢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雙方的合作能否按照預期進行下去,拭目以待。個人以為,公告結束了傳言,而大戲也許只是剛剛開始,到底這次變動誰是最大贏家,也許幾年之後回頭看,才會更有意思。

阿里系收购中兴软创,意欲“借船出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