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央視新聞稱,瓜農爆出了讓香瓜“嘎嘎甜”的秘訣:噴灑增甜劑(甜蜜素)。

不僅如此,兩年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偷拍的小視頻,其中一個種植戶爆料讓柑橘變甜的“秘密”。其中提到,要打“甜蜜素”,而且很多水果都需要打,包括西瓜、橘子、柚子、橙子等等。

噴灑所謂的增甜劑(甜蜜素)就能讓水果變甜嗎?這種增甜劑到底是什麼?人們最關心的是,通過噴灑增甜劑變甜的水果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水果的甜是怎麼來的?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水果的甜主要是源於果實中的糖。這部分糖主要分為果糖、葡萄糖以及這兩種糖複合起來的“蔗糖”,是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綠色植物在陽光照射下,將外界吸收來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內,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並放出氧氣,同時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藏在製造成的有機物中。

為什麼現在的水果越來越甜?

水果甜度的高低要受到品種、肥水供應、栽培管理等多重因素影響。

現在,很多水果吃起來確實比過去要甜了,但這並不能說明它們被添加了甜蜜素、或使用了增甜劑。

甜度比較高的水果品種備受消費者喜愛,銷量十分可觀,種植經濟效益比較高。因此,水果育種和栽培就向著更大、更甜的方向發展。

通過一代一代農業科技人員的選育、種植戶的辛勤栽培管理,水果才變得越來越甜。

“甜蜜素”到底是什麼?

甜蜜素的學名是“環己基氨基磺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在中國、歐盟等地允許使用。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甜蜜素廣泛用於飲料、罐頭、糕點等食品,但生鮮水果不允許使用。

作為甜味劑,在正常用量下甜蜜素對人體是安全的。人體無法吸收甜蜜素,即使吸收也無法代謝,最終它會原封不動地排洩出去。

水果打“甜蜜素”,可行嗎?

水果“打藥”,通常有兩種理解,一個是噴施,一個是打針。

曾經瘋傳的“打針西瓜”事件,眾多網友認為注射了甜蜜素和胭脂紅。雖然有人信誓旦旦地稱可以通過這些“喂”出可口的西瓜,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就會發現,不但針管特別容易堵塞,而且給西瓜打針以後針眼的部位還會流出糖水。水果打針增甜的傳聞已經在網上流傳了好幾年,但這其實並不可行。

一方面,打針留下的針眼會成為細菌、黴菌入侵的通道,水果容易爛掉;另一方面,打針無法保證甜蜜素在水果內均勻分佈,弄不好還影響口感。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尤其對於西瓜、香瓜這樣的水果,要想將藥水打進去還真是不容易(在2012年時,相關部門針對“西瓜打針”的傳聞專門進行了實驗,結果也顯示,給西瓜打針其實效果相當不好)。

那噴施呢,似乎也不可行!

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幾乎不溶於有機溶劑,這使得它很難穿透水果表皮的蠟質層。

更重要的是,就算噴在表面能吸收,如何確保一樹果子都均勻吸收呢?

尤其是像柚子、橙子這樣果皮很厚的水果,從表皮吸收並轉移到果肉,這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不信你可以試試嚼一下果皮,看看果皮是不是也是甜的,保證你會失望。

“增甜劑”究竟是個什麼鬼?

從電視畫面中看到,確實有一些包裝袋上寫著“增甜劑”的農資產品,這些極有可能不是食品添加劑裡的“甜蜜素”。

平常,XX素、XX精是一種通俗叫法,指的是高效、強力、速效的東西。

比如葉面肥,是施用於農作物葉片表面、通過葉片的吸收而發揮其功能的一種肥料類型,肥效快、效果好。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於顯著提高光合作用強度,提高酶的活性,促進有機物的合成、轉化和運輸,可提高作物的產量,改善品質。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這類產品的商業化程度非常高,已有國家標準或農業部標準。正規的產品均可以獲得農業部的肥料登記證,如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葉面肥等。

再如植物生長調節劑,適用於幾乎包含了種植業中的所有作物,通過葉面噴施,調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過程,從而控制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改進農產品品質,使作物農藝性狀表達按人們所需求的方向發展。

所以,農業生產上,能讓作物長得更好,水果變的更甜的所謂“甜蜜素”、“增甜劑”,實質上即可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可能是噴在作物表面的葉面肥。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那麼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葉面肥是不是真能提高果實的甜度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卻不像上述偷拍視頻中那樣“速效”。

事實上,施用赤黴素、蕓薹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者使用硫酸鉀、氯化鉀等作為葉面肥,都是通過調整整個生育期中植株養分向花和果積極轉移,減少養分惰性消耗,使花蕾發育健壯,同時降低脫落酸的濃度,減少花果脫落,促進葉片轉綠,從而使光合作用下的有機物積累更多,進而提高水果風味的。這是一種積極的管理調節技術且需要緩慢的積累,和部分種植戶爆料的所謂“速效”增甜顯然不是一回事。

產品包裝上突出“速效增甜”目的何在?

消費者愛什麼,農民就種什麼,供需關係的道理很簡單。

而為了迎合“甜”的需求,有酸味的水果要變甜,甜的想更甜。因此,在種植過程中,突出“增甜”效果的農資產品需求廣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標籤化”非常明顯,吸引眼球。

那麼這種將“速效增甜”打在包裝上的行為是否合法合規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七條第二點規定:“農藥廣告不得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那麼上述曝光新聞中增甜劑包裝上的“速效”和“增甜”都是對使用功效的一種變相承諾,抓住的就是部分種植戶想要“短時間收穫最大收益”的投機心理,是一種違法行為。請問出於這種目的生產的產品你覺得還能隨便用嗎?

施肥如何影響水果的甜?

《植物營養學》指出,肥料有所含有的礦物營養元素在光合作用中功能廣泛,既是葉綠體和電子傳遞體的重要成分,又起到活化和調節作用。

比如鉀在作物體內的主要作用就在於調節氣孔開閉、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運輸等;鎂則是葉綠素的組分;鐵元素則是酶活性的調節者-葉綠素合成的必需因子。

水果打“甜蜜素”“增甜劑”被央視曝光!果農被躺槍,誰負責?

礦物營養元素的供應對作物的生長、產量、品質有決定性影響。它們雖然不是糖的組成成分,但對糖的生成非常關鍵。沒有它們,就沒有“糖”。

所以,要想種出優質的農產品,要想水果糖分更高,更甜,必須要為作物提供基本的礦物營養,以及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打個比方,一個甜妹子的養成,不可能是短時之功。

因此,種植戶所說的“增甜劑”、“甜蜜素”,其實可能只是噴施的葉面肥。甜蜜素是合法食品添加劑,但生鮮水果不應使用。在種植環節給水果“打甜蜜素”來增甜,基本不可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