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01

上周末,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一个学前教育领域的通知,那就是《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很多家长为之牵动、纠结。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通知表示:

2018年8月——2019年6月,将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等方式,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知内容里大概讲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一般幼儿园都会提前教孩子一些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这些本该小学课程内容的,还有包括小学作业测试和考卷,现在都要予以禁止了。

连外面的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治理,予以规范。

第二,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针对现在幼儿园脱离游戏活动为主,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第三,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禁止实施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

这个通知一出,让很多家长哗声一片。教育改革,变动的内容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通知内容既让很多家长发愁,也有网友纷纷叫好。

部分人认为:幼儿园就应该有幼儿园的样子。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也有家长表示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了,可咋办呢?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说实话,这个通知,确实是对于中国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乱象有所了解,并肯下功夫去整改。其目的是很好的,如果真的能给完美地实现,的确能减轻幼儿园孩子的负担,还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但这份通知,真的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乱象吗?

02

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

当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幼儿园“超前教育”带给孩子的隐患也在日益明显:

1、违背了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破坏成长规律

幼儿园小学化是把小学的内容提前给孩子学习,而这些内容基本都高于孩子认知、思维、动作发展的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

2、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0—7岁是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时期,比较脆弱。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强制孩子学习小学内容,容易损害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

3、扼杀孩子上小学的积极性

幼儿阶段就让孩子学超出认知水平的认字、算术、拼音、外语等孩子不感兴趣的,孩子会退缩、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扼杀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4、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强迫幼儿去学小学生学的知识,超出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孩子学习跟不上,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挫败感。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自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不良人格。

5、夺去了孩子欢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过度教授超期知识,只会夺走孩子的幸福。

这些危害并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记得之前有个新闻,讲一个年仅两岁的小男孩因为要进五星幼儿园,上了好几个培优班,导致学业压力过大而出现脱发、秃头。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去小学化”后,孩子应该学什么?

2岁半,本该是最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他甚至连学习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因为父母的焦虑,开始面对繁复的课业压力和升学焦虑。

孩子的童年快不快乐,在很多家长看来,可能真的是不值一提。

近些年,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受家长的欢迎,他们欢呼“超前教育”,以我身边的例子为证:

老家堂姐的二娃,今年刚上幼儿园,过年的时候,她曾问我幼儿园的孩子应该看什么书比较好,我当时就问她:

那二娃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

她说,现在幼儿园真的很好,都会有基础的英语课程,教一些简单常见的英语单词,语文课是教基础的拼音和常用的字,数学课能教孩子从1到100以内的数字和算术,还有体育课......

我听得不禁头皮发麻,问她,这不应该是一些小学要学的知识,怎么幼儿园都提前学了?

堂姐说,那不是很好吗?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是啊,父母对于升学的焦虑,对于孩子未来知识的提升、学业成绩的提高,总有千百种的担忧,这是中国教育体系所带来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

中国教育体系里,你会发现,孩子小学学的好,能升好的初中,好的初中再努努力,中考就能升个好的高中,而好的高中,很大程度是意味着一个好的大学。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运转,家长如果打不破这种教育体制的规则限制,例如送孩子出国留学、或者学艺术等等,那么“焦虑”是所有家长避不开的雷区。

所以,幼儿园“小学化”是所有家长的痛点。他们既清楚孩子成长快乐的重要性,也懂得“超前教育”的危害,但相比孩子的未来,焦虑心态一起,大部分家长还是选择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

表面看,幼儿园“小学化”是很多幼儿园自己“搞事”,提前教了小学的内容,但这何尝不是幼儿园在迎合家长的需要,提高幼儿园的市场。

因此,这次的通知出发点真的很好,但最终可能产生的结果达不到教育部门的预期。

在通知里,幼儿园不允许公开授课小学课程内容,那塞钱给老师私底下地教学好了;不允许培训机构教,那就打入地下,搞个黑作坊,也有大把学生,或者聪明点的,搞起“互联网+”,网上授课也不愁没人买单。

只要家长还对孩子的成绩忧心忡忡,这种“减负令”所谓的完美减负效果就无法达成。

03

上级部门努力想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这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这一纸通知里的解决方法根本没有抓到本质上。

牺牲孩子的童年,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这样不好;

强逼孩子接受很多补习,提前感受应试教育的压力,这样不好;

这些道理家长们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啊。

如今,中国很多补习乱象的根不在补习机构、学校那边,而是体系的问题直接滋生了家长的分数焦虑,补习机构与学校,针对家长的市场,能提供解决“忧愁”的办法,这是所有家长难以拒绝的。

在通知中,一大波“禁止”“纠正”“整治”的内容完全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让幼儿园教育回归游戏活动也是泛泛而谈,最重要的是要给所有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能明白,孩子在幼儿园里应该学什么。

3岁到6岁,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的最初阶段,孩子能从幼儿园中能学到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

我从堂姐那里已经领教到了中国父母对于教育里的“有用”看的太重了,语文、数学、英语是有用的课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上小学;幼儿园里的玩乐游戏、习惯培养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不能加分、不能帮孩子更“优秀”。

“这有什么用?”是孩子成长里面临的最可怕的问题。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讲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有人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是在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幼儿园里,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对他们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是啊,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能明白,很多孩子哪怕大学毕业了也没有学到幼儿园里就该学会的东西,这些包括:良好的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保持热情的学习能力等等这些“没用”的。

人生很长,这时候的学的“有用”,也许只是暂时有用,以后可能一生无用;而这时候的无用,会丰富孩子的特质和内在,以后会终身受用。

通知最应该做的,是让全社会都能明白,孩子成长里,家长最应该关注的是三观的明确,是道德的建立,是规则的了解,是情感的互动,而不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实用课程。

“减负”的通知的确需要,但它还不够明确孩子应该学会什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明白,幼儿园,不是教的太多,而是孩子的技能树都点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