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成節日了,必須吃點螃蟹慶祝下

秋分成節日了,必須吃點螃蟹慶祝下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那麼秋分到底是個什麼日子呢?這裡和大家聊一聊秋分。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我國開始晝短夜長,即一日中白晝短於黑夜。在極點,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開始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開始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說點白話就是秋季過了一半了,寒冬即將來臨。這個時候天氣由涼轉寒,各種昆蟲鑽入地下越冬。天地之間溼氣漸漸收斂,雷電不生。陰陽之氣趨於平衡,人也應該跟隨氣候轉變。孫思邈在《攝養論》中說,"是月心臟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脾胃,勿犯邪風,令人生瘡,以作疫痢。"此時,可多食石榴、白蘿蔔、芝麻、銀耳、蜂蜜等物,以潤燥增辛。飲食上多吃清熱生津潤肺之物,少食辛辣上火的東西。這個時節不應盲目增添衣物,反而使人到冬季容易生病。

俗話說:秋分食蟹忙。秋分當然要吃螃蟹了。秋分到,螃蟹不可少,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也難怪會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來讚譽它。此外,螃蟹還有清熱解毒、益陰補髓的功效。

品蟹的美味就不一一贅述了,再讓我們來談談吃蟹時必備的三樣搭配。

 紫蘇

蒸螃蟹的時候在水中放一小包紫蘇葉,可以闢腥、殺菌、祛寒。蟹以微生物和腐食為生,鰓及胃腸裡藏汙納垢,蟹胃更是俗稱的”屎包”。而紫蘇既是香草也是一種中藥材,不但可闢去蟹的腥味,還可行氣、寬中、散寒。蟹所含異種蛋白豐富,食後容易因過敏而出現瘙癢、風團和丘疹,吃蟹後吃點紫蘇葉可解蟹毒。

李時珍說,蘇同酥,有舒暢之意。蘇性舒暢,行氣和血,因此叫蘇。紫蘇的莖葉味辛,性溫,無毒。可以解肌、發表,散風寒,下氣除寒,補中益氣,通暢心經,益脾胃。治一切寒氣造成的病症,如心腹脹滿,開胃下食,止腳氣和腹瀉,通順大小腸。紫蘇還可以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之毒。紫蘇煮成水喝特別好,與橘皮相適應,所以古法蒸蟹也有加入紫蘇、橘皮一起入水的,但不適宜早晚一杯長久服用。

 黃酒

“陳年花雕大閘蟹,滋滋咪咪到半夜”。黃酒向來被視為是吃蟹時的最佳搭配。螃蟹性寒,餐桌上如果加一杯活血祛寒的黃酒,則可以減輕或消除吃螃蟹後的不適。黃酒性溫,內含豐富的氨

基酸和酯類物質最能祛除蟹的腥味。黃酒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氣味芳香,入心肝肺胃經;具有活血通絡、散寒、祛風的作用,可治療風寒祛痛、筋脈攣急、胸痺、心腹冷痛等。因此黃酒在

佐蟹的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蟹富含耐消化的高蛋白,在胃中滯留時間長,可緩和酒對胃腸刺激,避免立即醉酒。黃酒中加入話梅,梅香幽雅,酸甜可口。

 蟹醋

吃螃蟹醮什麼?因地因人而異。通常,有兩樣是少不了的:一是醋,二是姜。因此也有人將吃螃蟹的醋稱為姜醋。《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詩云:“潑醋擂姜興欲狂”,可見早在清初,吃蟹醮醋姜已很普及,認為不僅可以添味,還可增興。

螃蟹含高蛋白、高膽固醇,食後難以消化,容易發生腹脹腹痛,醋又調味又營養又殺菌,姜辛辣,為調味佳品,可健胃發汗。可以說,姜醋是人們長期吃螃蟹摸索出的一種最佳選擇。俗話說“食醋擺不壞”,蟹醋宜陳,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姜則需嫩姜,嫩姜皮薄,絲少,汁多,切成薑末之後,薑汁易溢出。特點是香味馥郁,能除腥氣,提鮮味,開胃口,增進食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